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发病情况2010年9月8日略阳县郭镇木瓜院村万新民饲养的一头80kg体重的育肥猪突然发病,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持续性干咳,两鼻孔流出褐色带泡沫的液体。经对症治疗病情暂时好转,但停药后又反复发作。

  • 标签: 育肥猪 病例报告 肋骨骨折 发病情况 呼吸困难 对症治疗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毒症保护方面的疗效评定及不良事件评估。 方法 2012 年 2 月至 2015 年 6 月我科收治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两组患者均按照 2012 年毒症拯救指南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 48 小时;每日监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动脉血乳酸水平。 结果 亚低温组和常温组毒症病发生率分别为 37% 和 51%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凝血功能、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亚低温能够降低毒症病发生率,应用安全简便,具有一定治疗价值。

  • 标签: [ ] 亚低温 脓毒症脑病 脑保护
  • 简介:摘要毒症相关性病(SAE)是毒症进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并SAE患者病死率较高,远期认知功能障碍显著影响幸存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目前仍以毒症综合救治为主,多种针对病的干预措施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研究需明确减少毒症大脑炎性反应、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神经递质传递异常等病理生理损伤关键点的方法,从而防治SAE患者功能永久性损害。

  • 标签: 脓毒症 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急诊毒症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当基于大脑成像、脑电图、实验室检查、谵妄的筛查等工作做出科学客观的诊断,并采取药物与非药物的结合治疗方式,以保证病症得到有效的治疗。本文就急诊毒症病临床诊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急诊脓毒症脑病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毒症相关性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危重患者常见病之一,是由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功能障碍。SAE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清楚,同时对SAE的诊断也缺乏有效的标准。SAE患者常常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目前还没有治疗SAE的特效方法,针对SAE治疗方法的研究任重而道远。现介绍SAE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脓毒症 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毒症相关性病(SAE)是毒症的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了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此外,SAE的幸存者可能表现出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在危重症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于SAE不良预后的机制及可能的预测指标,目前研究较少;而关于其康复手段,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方法报道。现就SAE的预后及康复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儿童严重毒症的远期预后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预后 康复
  • 简介:毒性病(septicencephalopathy,SE)是毒症时频繁发作,并且十分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和运动功能的改变,包括神智异常、昏迷、激动及活动减少等。目前认为毒症时机体所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作用于大脑,是sE最重要的发病原因。近年来,毒症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毒性病的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目前尚缺乏对SE的全面认识,其发病机理、诊断标准、治疗都在争论当中,该病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治疗上主要直接针对毒症,对脑损伤尚无特效疗法,预后较差。

  • 标签: 脓毒性脑病 中西医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毒症相关性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及特效治疗方案。肠道在毒症发生发展中起到"发动机"样作用,肠屏障的破坏和肠道微生物的紊乱均可影响毒症的结局,其中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轴"(the microbiome-gut-brain axis,MGBA)影响肠道及大脑病理生理,"肠道微生物-线粒体串扰"则从细胞器水平阐述了其作用。SAE动物模型中存在肠道微生物紊乱,行粪菌移植可改善其症状与预后,提示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的探索,可能对认识SAE机制及探索其治疗有一定意义。该文从肠道微生物、MGBA及肠道微生物在SAE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肠道微生物 线粒体 微生物-肠-脑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氧饱和度(rScO2)对毒症相关性病(SA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毒症患者,根据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期间每日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的评价结果分为SAE组和非SAE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入ICU 1、2、3、5、7 d的rScO2,以及预后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ICU住院期间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结果94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占59.6%(56/94),平均年龄(50.1±15.1)岁;SAE发生率为31.9%(30/94)。SAE组患者入ICU 3 d内的rScO2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AE组(1 d:0.601±0.107比0.675±0.069,2 d:0.592±0.090比0.642±0.129,3 d:0.662±0.109比0.683±0.091,均P<0.05);但SAE组与非SAE组入ICU 5 d和7 d rScO2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5 d:0.636±0.065比0.662±0.080,7 d:0.662±0.088比0.690±0.077,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 d 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最大〔1 d:ROC曲线下面积(AUC)=0.77,95%可信区间(95%CI)为0.65~0.89,P<0.01;2 d:AUC=0.60,95%CI为0.48~0.72,P>0.05;3 d:AUC=0.55,95%CI为0.41~0.68,P>0.05〕;以1 d rScO2=0.640作为诊断阈值,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80.0%。SAE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非SAE组显著延长〔ICU住院时间(d):13.6±7.1比9.0±4.3,总住院时间(d):20.1±8.0比15.8±6.1,均P<0.05〕;但两组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SAE发生率较高,可通过监测rScO2的方式预测SAE的发生。入ICU 1 d rScO2水平与SAE的发生紧密相关,或许可成为毒症复苏目标以指导治疗,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意识模糊评估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马γ振荡异常在毒症相关性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个月龄)7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SAE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及CLP +多巴胺4(dopamine 4, D4)受体激动剂RO-10-5824组。于术后第10~14天分别行旷场、新物体识别及条件恐惧实验;行为学结束后取海马组织检测微清蛋白(parvalbumin, PV)与D4受体表达情况;行海马CA1场电位检测,并分析其与大鼠新事物探索时间的关系。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多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Tukey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LP组海马PV(77.54±4.61)%、D4受体(56.36±3.88)%及γ振荡能量(41.1±8.62)%,新事物接触时间(36±3)s、新事物识别率(49±4)%与场景僵直时间(56±7)s均显著降低(P < 0.05),而RO-10-5824可上调γ振荡能量(92.3±6.7)%,逆转降低的新事物接触时间(44±3) s和新事物识别率(63±4)%。相关分析显示海马CA1区γ振荡能量与新事物接触时间成正相关(r=0.609 2,P=0.015 9)。然而,各组动物在总探索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γ振荡异常在SAE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

  • 标签: γ振荡 脓毒症 微清蛋白 场电位 认知功能障碍 大鼠
  • 简介:摘要胃多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或因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而出现溃疡。以经常性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类疾病。

  • 标签: 胃疡 辨证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毒症患者通常伴有急性、可逆的精神状态改变,它首先影响意识、认知和行为〔1〕。人们曾用毒性病(sepsisencephalopathy)、毒症相关性病(sepsis-associatedencephalopathy,SAE)、毒症相关谵妄(sepsis-associateddelirium)、毒症相关性功能障碍(sepsis—associatedbraindys-function)等术语来描述这一过程。

  • 标签: 脑病 脓毒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