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转移瘤和非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转移瘤和非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中枢神经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及预后缺乏客观指标。MRI技术为深入研究PPD神经病理机制和神经影像学异常提供了重要工具。作者就多模态MRI技术对PPD患者的影像研究做一文献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其进展。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脑功能 进展 磁共振成像,多模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的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为明确PD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诊断标记、疗效预测并最终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合"恐惧网络模型"假说回顾了近5年关于P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发现PD患者的功能和结构异常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恐惧网络模型",更广泛的区(如背侧扣带回、额顶颞叶皮质、岛、纹状体、感觉运动相关区和小脑)与杏仁核等经典区共同构成了拓展的恐惧网络。其中,杏仁核、岛叶、内侧前额叶以及感觉运动网络(somato-motor network,SMN)、小脑是PD区别于其他常见焦虑障碍的特异性区。而恐惧网络模型所包含的额叶-边缘环路的活动变化可预测不同方法治疗PD的疗效,完善了PD的恐惧网络假说,更精细识别了可用于PD精准诊断和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为最终实现PD的个性化诊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惊恐障碍 磁共振成像 生物学标记 恐惧网络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建立诊断模型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功能障碍辅助诊断的科研与临床之中。本文就目前应用于功能障碍相关疾病MRI常见的五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综述,即线性回归模型、K-最近邻、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它们的基本原理、现阶段的应用、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相关研究应朝着影像特征的挖掘、标准化数据库的建立、多模态MRI的数据整合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联合应用方向继续努力。

  • 标签: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脑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级别及基因型的胶质瘤预后差别很大。MR扩散成像通过检测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反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于胶质瘤预后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非相干运动成像、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超高b值DWI成像、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等可以定量检测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及细胞增殖情况,这为准确预测胶质瘤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对MR扩散成像胶质瘤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脑胶质瘤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冲动,症状可能持续到成年。ADHD常共患学习障碍、品行障碍、认知障碍及对立违抗障碍等,严重影响儿童学习生活。其病因尚不清楚。近些年来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ADHD存在多个功能网络异常,其中默认网络功能异常是导致ADHD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对ADHD患儿默认网络内神经元活动及功能连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颞叶癫痫患者功能复杂网络及进展性损害的机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癫痫门诊收治的颞叶癫痫患者13例(颞叶癫痫基线组)及健康对照13名(健康对照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和注意网络测试(ANT),并对颞叶癫痫基线组患者随访追踪3年(颞叶癫痫随访组)并复查rs-fMRI和ANT,应用图论方法研究颞叶癫痫患者功能复杂网络的3年纵向变化,并评估警觉功能。最后,通过颞叶癫痫基线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颞叶癫痫基线组与颞叶癫痫随访组的AUC比较进行纵向性分析。结果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颞叶癫痫基线组患者出现警觉功能损害[其中颞叶癫痫基线组固有警觉反应时间、位相性警觉反应时间及警觉效率分别为(727.00±126.07)ms、(692.85±132.37)ms、(34.15±23.50)ms,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39.87±81.41)ms、(589.50±80.59)ms、(50.37±14.71)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09,P=0.047;t=-2.41,P=0.024;t=2.11,P=0.045)];颞叶癫痫基线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左侧辅助运动区(SMA.L)节点聚类系数降低(AUC分别为0.162±0.044、0.189±0.021,t=-4.14,P=4.67E-04),左侧顶下缘角回节点聚类系数降低(AUC分别为0.178±0.021、0.202±0.026,t=-2.42,P=0.024),SMA.L的节点局部效率降低(AUC分别为0.239±0.045、0.260±0.022,t=-4.13,P=4.77E-04),左侧颞下回的节点局部效率降低(AUC分别为0.233±0.036、0.253±0.027,t=-3.03,P=0.006),SMA.L的节点聚类系数、节点局部效率均与病程呈正相关(r=0.652,P<0.05;r=0.611,P<0.05)。纵向性分析结果显示:颞叶癫痫随访组全局网络效率降低(颞叶癫痫基线组的全局效率的AUC为0.182±0.008,颞叶癫痫随访组的全局效率AUC为0.169±0.015,t=2.73,P=0.017),与警觉效率呈负相关(r=-0.617,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出现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损害,SMA.L是重要的节点;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与病程有关;全局网络效率的下降可能是颞叶癫痫进展性损害特征。

  • 标签: 癫痫,颞叶 磁共振成像 图论 复杂网络
  • 简介:摘要肝性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损害。轻微肝性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是HE中的一个亚型,早期诊断与干预对阻止MHE向显性肝型病(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OHE)发展及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不断发展,fMRI不仅可以清晰的显示大脑形态学结构的变化,更能全面了解功能及其代谢变化情况,在早期诊断轻微肝性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对目前fMRI在MHE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硬化 肝性脑病 轻微肝性脑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四维磁共振血管成像(four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4D-MRA)对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及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迈特思创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和万方等数据库或检索平台,查找关于4D-MRA对AVM诊断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是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提取临床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 和R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判断其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192个患者。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4D-MRA诊断AVM和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的AUC分别为0.927和0.920。结论4D-MRA对AVM诊断及AVM的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诊断均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作为重要的影像检查技术、评估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达到DSA的诊断效能,可在部分情况下替代DSA去诊断AVM。

  • 标签: 四维磁共振血管成像 四维动脉自旋标记 Spetzler-Martin分级 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损伤类型诊断中MRI(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7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患儿,所有患儿依次接受MRI检查和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差异。结果:MRI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患儿诊断中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CT(P<0.05),且MRI在脑室内出血、基底节区出血和脑室周围出血出血情况的检出率也高于CT,但CT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却要高于MRI,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患儿应用MRI进行临床诊断的价值较高,该检查方式不仅能够较准确判定受检者是否存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且在某些出血类型判断中也有着极高的准确性,但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准确率更高,这表明临床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病患儿进行诊断时,应合理选用检查方法,以保障最准确的检查结果。

  • 标签: MRI CT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损伤类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小血管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血管病患者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参与体检的10例健康人员作为本次的对照组,均实施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诊断。观察组实施MRI扫描时长分别为近7分钟和近4分钟,对照组扫描时长近6分钟。结果:在节点度DC以及DCW计算下,比较G1-DC、G2-DC,G1-DCW、G1-DC、G2-DCW的定量差异,结果显示节点度DC以及DCW上扫描时长不同,G1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与G1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价值(p>0.05);本次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磁共振检查过程中近4分钟时长优化扫描可以将小血管疾病潜在的静息态标志物提取,对疾病在后期诊断提供具体的资料,值得推荐。

  • 标签: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小血管病 扫描
  • 简介:摘要视路是指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起,到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为止的全部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辐射、视皮质。由于视觉信号是通过神经纤维的传输和突触信号传递的,视路一部分出现问题可能会顺行性或逆行性影响其他神经功能。常规磁共振检查只能从形态学显示病变,不能探测微观结构的变化,神经眼科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探测后视路的变化,而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中研究也越来越多。笔者主要就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功能成像在视路病变的研究进行阐述。

  • 标签: 视路 扩散加权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 简介:摘要直接电刺激(DES)和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是目前脑胶质瘤手术最常用的功能区定位技术。DES包括唤醒麻醉下低频双极电极刺激技术和全身麻醉下高频单极电刺激技术,目前认为前者为功能定位的"金标准"。fMRI一般指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fMRI(BOLD-fMRI),主要显示大脑皮质区域功能定位。弥散张量成像(DTI)能无创性显示大脑皮质下白质纤维束,虽不能直接反映功能,但由于常与BOLD-fMRI结合反映整体功能,也被列入fMRI范畴。本文对这两大类技术的基本原理、局限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