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产前及出生后的随访预后结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分娩的产前诊断为孤立性轻度侧脑室扩张的新生儿73例。所有患儿在第1次超声发现侧脑室扩张后每隔2周进行一次侧脑室变化情况复查直至出生。出生后7 d内行MRI检查,后每隔3个月超声随访观察侧脑室扩张变化情况,随访至1岁。所有小儿均于出生后第3、6、12个月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发育评估,依据评分将发育程度分为优秀、良好和低下。观察侧脑室扩张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变化情况新生儿的预后结果。结果73例新生儿中,胎儿期及出生后侧脑室扩张宽度逐渐缩小者28例,无明显变化者38例,进行性增大者7例。超声随访至1岁,逐渐缩小组患儿全部无扩张表现;无明显变化组中仅1例存在扩张;进行性增宽组患儿中3例进展为轻度脑积水,3例无明显变化,1例进行性缩小。出生后1年,进行性增宽组患儿PDI与MDI评分均低于逐渐缩小组和无明显变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I:t=14.2093、12.8738;MDI:t=15.4998、17.8503,P均<0.05)。逐渐缩小者无一例MDI和PDI评分低下;无明显变化者,1例随访MDI和PDI评分发育低下;进行性增宽的7例中,5例PDI评分低下,4例MDI评分低下。3组之间的PDI和MDI量表评分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6.161、31.938,P均<0.001)。结论孤立性轻度侧脑室扩张的胎儿,如随访观察侧脑室扩张无明显变化或逐渐缩小,一般预后良好,如出现扩张进行性增宽,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需谨慎咨询。

  • 标签: 胎儿 超声检查,产前 侧脑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在胎儿脑室扩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胎儿13896例,其中筛查出胎儿脑室扩张54例,对其进行分组和磁共振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54例超声诊断的脑室扩张中,磁共振检查无明显异常显示单纯脑室扩张42例(77.8%,42/54),脑室扩张的磁共振诊断率为22.2%(12/54),脑室扩张合并脑出血3例(5.5%),脑室扩张合并小脑发育不良2例(3.6%),脑室扩张合并胼胝体异常2例(3.6%),脑室扩张合并脑血管畸形2例(3.6%),脑室扩张合并颅脑占位2例(3.6%),脑室扩张合并脑脊膜膨出1例(1.8%)。极轻度扩张组确诊2例(6.25%,2/32),单纯脑室扩张30例,轻度扩张组确定诊断3例(25%,3/12),单纯脑室扩张9例;中度组确定诊断3例(50%,3/6),单纯脑室扩张3例;重度确定诊断4例,(100%,4/4),与极轻度比较,中度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脑室扩张组38例胎儿中,磁共振检查确定诊断3例(7.89%,3/38),其中小脑发育不良2例,胼胝体异常1例。双侧脑室扩张组16例胎儿中磁共振确定诊断率为9例(56.25%,9/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例确定诊断的胎儿,10例选择了引产手术,对胎儿尸体进行病理检查,与磁共振检查结果完全相同,其余44例胎儿均正常分娩,且均为健康的新生儿。结论磁共振检查可用于脑室扩张疾病的确定诊断,但因其价格昂贵、成像时间较长、声音较大等缺点不能完全取代超声检查筛查的地位,建议在超声诊断发现异常又不能明确诊断时,行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从而为临床的内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检查 胎儿 脑室扩张疾病 诊断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早产儿脑室扩张/脑积水多继发于脑室内出血,且早产儿脑室内出血以极低体重儿最为常见。目前,对于早产儿脑室出血后脑室扩张/脑积水的诊断、干预方式及时机尚无统一定论。因此,基于目前已有的文献及循证医学证据,对该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疗方案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早产 脑出血 脑积水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MRI对超声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的进一步诊断价值,以明确是否合并有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通过超声发现胎儿孤立性侧脑室扩张或可疑合并有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不能明确诊断而行产前MR检查的孕妇289例。MRI均在超声检查后3天内进行。在MRI图像上测量双侧侧脑室三角区宽度并诊断是否合并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根据侧脑室扩张程度分为4组:10~12mm组、13~15mm组、16~20mm组及>20mm组。对于超声与MRI间胎儿侧脑室扩张程度测量分组间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胎儿侧脑室扩张程度及单双侧与胎儿合并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率间进行χ2检验。结果超声与MRI间胎儿侧脑室扩张程度测量分组间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67)。MR检查确诊胎儿侧脑室扩张274例,占超声诊断的94.8%(274/289),其中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58例(21.2%,58/274),以胼胝体缺如或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Dandy-Walker’s变异最常见,胎儿侧脑室16~20mm组与>20mm组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较10~12mm组与13~15mm组高(P<0.05),13~15mm组比10~12mm组高(P<0.05),16~20mm组与>20mm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胎儿双侧侧脑室扩张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高于单侧者(P<0.05)。结论产前超声发现的胎儿侧脑室扩张,尤其是双侧中重度扩张者,有必要进一步行MRI检查,以弥补超声诊断的不足,以便发现更多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标签: 产前MRI 侧脑室扩张
  • 简介:胎儿脑室扩张是最常见的经超声等影像学诊断的颅内异常,其增加胎儿围产期死亡率和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风险。重度脑室扩张常合并胎儿畸形,预后差,病死率高。胎儿孤立性脑室扩张可能是其他各种神经系统异常在产前的表现,也可能是正常变异,其产前咨询及产科处理非常困难。本文通过对胎儿轻度孤立性脑室扩张的病因学、预后进行综述,为临床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脑室扩张 病因学 临床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检查在脑室扩张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近一年内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并确诊为脑室扩张胎儿的中晚期妊娠产妇32例,并对其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扩张在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价值,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130例超声诊断为侧脑室扩张且行产前介入性诊断的胎儿,回顾其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结果130例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中,121例(93.1%)核型正常,9例(6.9%)核型异常;aCGH结果中,有11例(8.5%)结果异常。分组:Ⅰ孤立性侧脑室扩张组(72例);Ⅱ合并超声软指标组(27例);Ⅲ合并神经系统畸形组(15例);Ⅳ合并其他异常组(16例)。4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2/72(2.8%)、6/27(22.2%)、0/15(0%)、1/16(6.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CGH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72(2.8%)、7/27(25.9%)、0/15(0%)、2/16(1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侧脑室双侧对称扩张组,双侧不对称组和单侧扩张组中,各组染色体异常率无差异(P=0.866),各组aCGH异常率无差异(P=0.488)。侧脑室轻度扩张组和重度扩张组,染色体异常率(P=0.487)及aCGH异常率(P=0.561)无差异。男性胎儿组和女性胎儿组,染色体异常率(P=1.00)及aCGH异常率(P=0.838)无差异。结论当产前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无论其单双侧、是否对称、胎儿性别、侧脑室扩张程度,尤其是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时,应建议其产前诊断,行核型分析及aCGH检查。

  • 标签: 侧脑室扩张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ACGH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孤立性轻中度对称/不对称性侧脑室扩张脑室宽度10~15 mm)胎儿不同脑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经核磁共振扫描确诊的54例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扩张的胎儿与40例正常胎儿(对照组)进行比较;54例胎儿被分成:非对称性脑室扩张组(双侧脑室宽度为10~15 mm,双侧宽度差≥2 mm,AVM组)6例,对称性脑室扩张组(双侧脑室宽度为10~15 mm,双侧宽度差<2 mm,SVM组)10例和单侧脑室扩张组(一侧脑室宽度为10~15 mm,另一侧<10 mm,AV1norm组)38例;分别测量不同脑区的ADC值。结果基底节区:对照组ADC值为(1.28±0.15)×10-6 mm2/s,SVM组为(1.39±0.13)×10-6 mm2/s,AV1norm组扩张侧为(1.35±0.16)×10-6 mm2/s,SVM组和AV1norm组的扩张侧基底节区ADC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AV1norm组中脑室扩张侧基底节ADC值较脑室正常侧显著升高(P<0.05),但是对照组、AVM组和SVM组双侧基底节区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额叶:对照组ADC值为(1.53±0.17)×10-6 mm2/s,SVM组为(1.39±0.18)×10-6 mm2/s,AVM组为(1.36±0.17)×10-6 mm2/s,AVM组和SVM组额叶ADC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不同类型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扩张胎儿的不同脑区ADC值有其特异性变化,有助于研究不同类型孤立性轻中度侧脑室扩张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 标签: 胎儿 脑室扩张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作者: 李志 潘黎明 方嵘 李琼珊 刘玉琴 戚凌红 费敬英 罗志琴 赖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杭州 310052;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313000,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313000,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313000,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统计室 313000,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313000,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313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杭州 31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双侧侧脑室轻度和中度扩张胎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经产前超声和MRI均诊断为单纯性侧脑室扩张,且扩张程度一致的244例单胎胎儿,包括双侧扩张组82例和单侧扩张组162例,根据扩张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扩张组(侧脑室宽度10.0~12.0 mm,双侧56例,单侧120例)和中度扩张组(侧脑室宽度>12.0~<15.0 mm,双侧26例,单侧42例)。另纳入同期经产前神经系统超声和MRI均未见异常的单胎胎儿50例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生后1周内复查超声,并分别于3、6、12、18个月随访,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 Schedules, GDS)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观察侧脑室扩张的变化。采用t、F或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双侧、单侧扩张组和对照组MRI检查到分娩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轻度扩张组生后侧脑室扩张消失率为80.4%(45/56),双侧中度扩张组为42.3%(11/26),单侧轻度扩张组为88.3%(106/120),单侧中度扩张组为57.1%(24/42)(χ2=35.183,P<0.001)。(2)双侧扩张组生后6、12、18月GDS评价结果较单侧扩张组差(P值均<0.0167)。双侧扩张组生后3、6月GDS评价结果较对照组差[3月龄正常:58.5%(48/82)与86.0%(43/50),临界:22.0%(18/82)与10.0%(5/50),落后:19.5%(16/82)与4.0%(2/50),χ2=11.425;6月龄正常:63.4%(52/82)与88.0%(44/50),临界:19.5%(16/82)与8.0%(4/50),落后:17.1%(14/82)与4.0%(2/50),χ2=9.678;P值均<0.0167]。(3)双侧中度扩张组生后6、12、18个月GDS评价结果较单侧中度扩张组差[6月龄正常:30.8%(8/26)与69.0%(29/42),临界:30.8%(8/26)与21.4%(9/42),落后:38.5%(10/26)与9.5%(4/42),χ2=11.417;12月龄正常:53.8%(14/26)与88.1%(37/42),临界:23.1%(6/26)与9.5%(4/42),落后:23.1%(6/26)与2.4%(1/42)与,χ2=11.199;18月龄正常:65.4%(17/26)与95.2%(40/42),临界:15.4%(4/26)与2.4%(1/42),落后:19.2%(5/26)与2.4%(1/42),χ2=10.568;P值均<0.0167]。双侧中度扩张组生后3、6、12、18个月GDS评价结果较对照组差(P值均<0.0167)。(4)双侧扩张组生后18个月的GDS评价结果好于3个月(χ2=8.224,P=0.016)。结论(1)双侧轻度扩张组生后,扩张的侧脑室多倾向于消失。双侧轻度扩张组的侧脑室扩张消失率略小于单侧。(2)双侧侧脑室扩张胎儿生后GDS评价结果在6个月后明显落后于单侧侧脑室扩张组。(3)单纯性双侧侧脑室扩张程度越轻,胎儿生后GDS评价结果改善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脑积水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脑积水及脑室扩张后引起颅脑损伤的因素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探究并加以分析。方法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诊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共计112例,其中28例患者出现慢性脑积水及脑室扩张(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5例未出现慢性脑积水及脑室扩张患者作为对照组,探究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加过可知GCS≤8分、去骨瓣减压是导致颅脑损伤后慢性脑积水和脑室扩张的两种独立的危险因素;经GOS评价可知需要分流手术治疗的脑积水患者较对照组相比GOS评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V-P分流的脑积水患者和预后之间关系密切,而脑室扩张患者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分流手术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方式,GCS≤8分、去骨瓣减压是导致颅脑损伤后慢性脑积水和脑室扩张的两种独立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脑积水 脑室扩张 颅脑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对30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术后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侧脑室引流管与腰大池引流管的护理。监测与控制血压,以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可明显降低脑室出血的死亡率,保证手生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室出血 侧脑室引流 腰大池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化脓性脑室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7例化脓性脑室炎患者行双侧脑室置管后,给予脑室持续抗生素溶液灌洗局部治疗配合全身抗感染及支持对症等治疗。结果7例患者治愈5例,随访1~2年无复发。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化脓性腩室炎患者采用抗生素溶液持续灌洗侧脑室疗法配合全身抗感染及支持对症等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化脓性脑室炎 脑室持续灌洗 抗生素溶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4~72岁.高血压性脑出血24例,动静脉畸形3例,原因不明4例.本组病人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的16例,昏迷的11例,失语2例,复视2例.所有病你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行颅CT检查.全部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双侧脑室引流25例,单侧脑室引流6例.全部手术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术中引流管置于脑室后呈低位,尽量放出脑室内的血性脑脊液,然后注入尿激酶.每日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3次,每次1~2万U,注入后闭管3小时后开放引流.术后复查CT2~3次.脑室内血肿消失闭管24小时,无异常反应后拔除引流管.结果本给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8例,生活自理7例,需人照顾7例,死亡9例.结论脑室引流加上尿激酶脑室内灌注,可以加快脑室内血块的溶解,利于血肿的尽早排出.

  • 标签: 脑室引流 尿激酶 灌注 治疗 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室引流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脑室出血行脑室引流术的护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通过脑室引流,掌握脑脊液的变化,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进行救治,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结论脑室引流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脑室出血治疗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护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引流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