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Cobb角较之于术前更小,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弓系统治疗脊柱骨折,效果肯定,具推广意义。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 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后路椎弓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后路椎弓内固定术的患者22例。分析手术前后的病情和术后恢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相关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且病情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半年内Cobbs角度、腰椎间前凸角度、JDA评分和DOI指数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内固定术由于其特殊的连接杆置入技术,使对椎旁肌肉的扰动减到了最少的程度,真正实现了微创化概念。与传统开放的手术相比较,该微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脊柱弯曲 Cobbs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脊柱侧弯患者应用后路椎弓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共计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椎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该方法在脊柱侧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对比,治疗后患者脊柱前凸恢复情况与Cobb角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脊柱侧弯患者实施治疗时,应首先考虑应用后路椎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该方法能有效矫正患者侧弯脊柱,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中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12月35例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在2014年1月至12月的工作中实施。对比2013年和2014年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013年,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2013年,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存在的问题对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 术中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一期经伤椎弓根植骨内固定)与研究组(后路系统)。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均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系统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钉棒系统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后路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组研究,3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保守疗法,43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后路系统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椎体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后路系统治疗,疗效高,椎体改善效果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钉棒系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行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行整体护理,分析两组手术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使患者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整体护理 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骨折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48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骨折患者,时间2021年1月-2022年3月,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使用经后路椎弓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比较两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骨折患者使用经后路椎弓系统治疗,患者满意度更高,手术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骨折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 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弓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以及ODI指数。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选择50例患者均采取后路椎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半年脊椎前凸恢复情况以及腰腿疼改善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度明显得到改善,而且术后患者JOA评分与术前相比较低,ODI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疼痛感显著降低,组内对比结果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椎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OD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脊柱后路肌间隙入路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92例腰椎骨折患者,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后路椎旁入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实验组实施后路脊柱肌间入路系统固定治疗。结果:实验组VAS评分、腰背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低,卧床时间更短,P<0.05。结论:脊柱后路肌间隙入路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因此,可推广脊柱后路肌间隙入路系统固定治疗。

  • 标签: 脊柱后路肌间隙入路 钉棒系统固定 腰椎骨折 腰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术优化护理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0例患行经后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术患者,病例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1年6月,随机将患者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5例)和实施优化护理的研究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腰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胸椎骨折采用后路椎弓系统治疗的围术期护理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此作证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重要性。方法;本文选择回顾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十二月份到2021年十二月份期间确诊胸椎骨折且需要采取后路椎弓系统治疗的17例患者,对患者实施全面系统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并且针对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和记录。结果;对17例患者采取系统治疗后的系统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滞后,患者整体的恢复程度良好,经过X线片检查,患者的骨折均成功愈合,同时植骨愈合良好,固定无松动和断裂的现象,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符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原则。结论;对于胸椎骨折并且需要实施后路椎弓系统治疗的患者来说,其在手术之后整体状态比较差,同时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各个因素对于最终的恢复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实施系统、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这一点对于胸椎骨折并采取后路椎弓系统治疗的患者离开说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 标签: 胸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棒 系统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腰椎功能障碍、VAS分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DS患者,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n=43例,椎管减压术)、观察组(n=43例,后路椎弓系统内固定术),比较ODI与VAS分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ODI评分与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弯接受后路椎弓内固定术效果显著、优异,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患处痛感,满足现代临床治疗需要,应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退行性脊柱侧弯(DS)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腰椎功能 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