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腰椎脊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腰椎脊髓损伤患者56例,均行经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受累50例:T101例、T112例、T1217例、L119例、L29例、L32例;双节段受累6例:T12和L15例、T11和T121例。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23例,C级15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所有病例脊髓均获有效减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融合良好,无脊柱后凸畸形及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并发症。伤椎高度由术前(1.5±0.2)cm恢复到(2.9±0.3)cm,后凸Cobb角由术前25°±3°恢复到5°±2°。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20例,D级16例,E级9例。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集直视下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畸形矫正、重建脊柱稳定一次性完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脊髓损伤
  • 简介:腰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其中大部分合并有脊髓损伤,也有少部分无脊髓损伤。据本院资料统计,无脊髓损伤腰椎约占整个腰椎的33.7%。对于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原则上应早期减压、内固定。但对于无脊髓损伤腰椎,治疗上存在争议。本文回顾了1994年7月~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无脊髓损伤腰椎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腰椎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损伤部位为T9、T10、T11、T12。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西药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触觉评分、痛觉评分、脊髓残损分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触觉评分、痛觉评分、脊髓残损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触觉评分、痛觉评分、脊髓残损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促进腰椎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的恢复。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骨折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应用急诊手术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回顾性研究选取在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急诊组(6h内手术)和择期组(4~7d内),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急诊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手术指标较择期组优异(P<0.05);急诊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择期组多(P<0.05)。结论:在腰椎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应用急诊手术,改善患者体内的神经感觉、神经运动,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 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 急诊手术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腰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无脊髓损伤腰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无脊髓损伤腰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脊髓损伤 胸腰椎骨折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腰椎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功能锻炼的临床护理。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腰椎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的腰背部肌肉锻炼及瘫痪肢体的关节被动活动,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锻炼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系统的功能锻炼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恢复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有用恢复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用恢复率(45.00%),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系统的功能锻炼护理对于腰椎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功能锻炼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腰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腰椎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及椎管穹隆状减压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SET训练(包括双桥式训练、骨盆上抬训练及单腿悬挂训练等)。于术后3 d时、训练2个月后对2组患者步行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指标包括步频、跨步长、步速、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重心轨迹长、重心轨迹包绕面积及重心移动偏差等。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步频[(1.01±0.23)步/秒]、跨步长[(0.60±0.19)m]、步速[(0.38±0.13)m/s]、ASIA神经功能分级D级占比(65.63%)及重心轨迹长、包绕面积、重心移动X轴和Y轴偏差的Romberg率[分别为(1.40±0.18)、(1.45±0.22)、(1.00±0.10)及(0.98±0.22)]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后辅以SET训练,能显著改善腰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增强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悬吊运动训练 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 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悬吊运动训练对腰椎脊髓损伤患者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采集时间2019.01~2021.12,80例腰椎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样本,中心随机系统分组,比较治疗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疗效,对照组/40(常规术后康复),实验组/40(悬吊运动训练),对比患者(1)一般指标;(2)平衡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相较对照组,患者一般指标、平衡功能指标有明显优化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对腰椎脊髓损伤患者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有明显改善价值,临床疗效显著,有推广意义。

  • 标签: []悬吊运动训练 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腰椎功能 平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4年2月收治入院的采用保守治疗的无神经损伤症状型腰椎患者14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3年,比较保守治疗前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腰椎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14例患者有效率为100.0%,治疗前VAS评分与治疗后1周、1月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VAS评分与治疗后1月比较,p>0.0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月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两者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与1月比较,p>0.0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保守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可获得较好的整体临床效果。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体位复位 腰背支具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腰椎脊髓圆锥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实施术前术后整体护理,特色的积极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同时进行合理的疼痛管理、术后康复治疗与指导、出院指导及随访。患者住院17d,经精心治疗与护理,病情好转出院,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腰椎骨折 圆锥损伤 护理
  • 简介: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应在每次排尿及导尿前20min进行,术后48h引流液<50ml

  • 标签: 伴脊髓 围术 固定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50例经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随访结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局部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半年~1年,术后患者腰椎的生理弯曲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植骨融合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椎管狭窄程度明显缓解,Cobb角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效果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以及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能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胸椎椎骨折 脊柱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钉棒系统治疗腰椎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7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椎骨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钉棒系统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患者的出血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体占位水平,同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的变化来评价患者脊髓损伤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13±15)min,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为(511.4±152.4)ml;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提高,Cobb角、椎体占位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脊髓分级显示A级患者的比例明显减少,E级患者的比例明显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钉棒系统治疗腰椎合并脊髓损伤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生理弧度、提高脊柱稳定性,促进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钉棒系统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腰椎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的治疗60例颈腰椎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经过护理人员围术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颈腰椎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后的评分,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67%。结论:给予颈腰椎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颈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功能锻炼的方式治疗腰椎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70例腰椎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一般护理方式,治疗组使用功能锻炼的治疗方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了功能锻炼护理之后,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结论: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较,对腰椎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地功能锻炼将缩短患者的回复时间,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脊髓神经损伤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tse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腰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内固定治疗的82例腰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选择Wiltse入路作为观察组,41选择后正中入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更有利于脊柱功能恢复。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Wiltse入路 内固定术 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