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无症状的小肾癌及偶发肾癌明显增加,同时,腹腔镜设备的改进及医师手术技巧的提高,为选择性地开展腹腔镜保留单位的手术(1aparoscopicnephron—sparingsurgery,LNSS)治疗小肾癌患者提供了新思路,是现代微创外科治疗肿瘤的最新进展。1993年McDougall等首次在动物实验中报道腹腔镜保留单位手术(LNSS),

  • 标签: 保留肾单位手术 腹腔镜 肿瘤切除术 微创外科治疗 surgery 手术技巧
  • 简介:摘要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肾部分切除术被更多地应用于复杂肿瘤的治疗。本文分别对大体积肿瘤、完全内生型肿瘤门/肿瘤,以及特殊组织类型的肿瘤展开述评,并对复杂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现状、技术难点和风险等进行深入阐述,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复杂肾部分切除术。

  • 标签: 肾肿瘤 复杂型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国内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细胞癌(mR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117例应用PD-1单抗治疗的晚期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7例(74.4%),女30例(25.6%);年龄(57.9 ± 10.9)岁,体质指数(23.6 ± 3.4)kg/m2;有吸烟史79例(67.5%),高血压病44例(37.6%),糖尿病19例(16.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70例(59.8%),1分39例(33.3%),2分5例(4.3%),3分3例(2.5%)。101例(86%)既往行切除术。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04例(88.9%),乳头状细胞癌8例(6.8%),嫌色细胞癌2例(0.9%),集合管癌2例(0.9%),嗜酸细胞癌1例(0.08%)。患者诊断为mRCC后行PD-1单抗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分析总体人群和相关亚组的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客观缓解率(ORR)、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等。结果117例中40例(34.2%)行PD-1单抗单药治疗,其中信迪利单抗15例,卡瑞丽珠单抗13例,替雷利珠单抗8例,特瑞普利单抗4例。77例(65.8%)选择靶向药物联合PD-1单抗治疗,其中应用阿昔替尼63例,舒尼替尼14例;PD-1单抗为替雷利珠单抗29例,信迪利单抗20例,特瑞普利单抗13例,卡瑞丽珠单抗10例,帕博丽珠单抗5例。初始治疗后23例因疾病进展更换药物,其中PD-1单抗单药治疗者中8例换为另一种PD-1单抗治疗;PD-1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者中15例更换PD-1单抗或靶向药物类型。总体人群的中位OS为35.6(19~60)个月,PFS为12.1(1~60)个月;5例完全缓解,51例部分缓解,20例疾病稳定,总体ORR为47.8%(56/117)。单药PD-1单抗初始治疗的中位PFS为10.5 (1~60)个月,初始靶向药物联合PD-1单抗治疗的中位PFS为12.6 (1~30)个月。更换治疗方案后,8例PD-1单抗单药治疗的PFS为10.1(4~19)个月,15例PD-1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PFS为11.7(1~25)个月。PD-1单抗单药治疗均未发生≥2级trAE,PD-1单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患者中52例共出现124例次≥2级trAE,最常见者为血压升高(18.5%,23/124),其次是甲状腺功能减退(15.3%%,19/124)、皮疹(14.5%,18/124))、氨基转移酶升高(10.5%,13/124)和骨髓抑制(9.7%,12/124)。11例(9.4%)患者需中断PD-1单抗治疗以减少trAE。结论在国内真实世界人群中应用PD-1单抗治疗mR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研究结果与国外多个关键临床试验一致。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靶向治疗 真实世界研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619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术后发生AKI 74例(11.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3.826,95%CI 2.267~6.458)、合并高血压(OR=2.376,95%CI 1.162~4.861)、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49,95%CI 1.024~1.07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OR=1.066,95%CI 1.027~1.106)、血小板计数降低(OR=0.994,95%CI 0.990~0.997)及淋巴细胞比例降低(OR=0.873,95%CI 0.774~0.985)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内部及外部验证,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 0.817 ~ 0.919),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 0.773 ~ 0.941),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结果提示建模组和验证组P值分别为0.932和0.424,预测模型校准度较高;决策曲线提示预测模型具有临床有效性。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KI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有效评估AKI的风险。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 急性肾损伤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已被证明是评估许多此类疾病的一种有用且成本效益高的方法。本文聚焦MRI对女性盆腔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的相关研究,拟为相关临床上盆腔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盆腔 恶性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儿童纵隔肿瘤手术中初步应用经验,探讨机器人手术在儿童胸外科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住院并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胸腔镜肿瘤切除术的纵隔肿瘤患儿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岁,平均体重32.1 kg。总结分析患儿肿瘤类型、大小、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26例患儿中,前纵隔肿瘤6例,中纵隔肿瘤3例,后纵隔肿瘤17例。病理结果显示神经源性肿瘤15例,支气管源性肿瘤4例,脉管源性肿瘤3例,畸胎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1例患儿因术中大出血而中转开胸。肿瘤最长径平均值为6.0 cm,手术采用四切口22例,三切口4例;平均总手术时间为107.3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8 ml,平均住院天数为7.1 d。术后随访1~2个月,患儿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应用在儿童纵隔肿瘤手术中安全可行。达芬奇手术医生必须具备开放手术的技术基础,以备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

  • 标签: 纵隔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 儿童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骨肌肿瘤诊断中应用能谱CT成像技术的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骨肌肿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能谱CT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成像检查准确率、检出情况。结果:能谱CT成像检出恶性95.00%、良性5.00%,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能谱CT成像检查准确率为90.00%、误诊10.00%,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能谱CT成像对小儿骨肌肿瘤进行诊断可明确鉴别疾病良恶性,同时确保诊断结果准确率,避免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值得借鉴及参考。

  • 标签: 能谱CT成像 小儿 骨肌肿瘤 良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基因在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意义。方法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的UALCAN等多个在线数据库筛选透明细胞癌分级、分期和预后高度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肾癌切除术且随访超过5年的127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蜡块标本制作组织芯片(TMA),免疫组织化学评分评估CDCA5表达高低,将其分为CDCA5低表达组(n=77)和CDCA5高表达组(n=50),并分析预后相关性。采用χ2检验比较患者临床病理CDCA5表达差异,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CA5在ccRCC组织中高表达率为39.37%(50/127),低表达率为60.63%(77/127)。CDCA5高表达组与较大肿瘤直径(χ2=5.550,P<0.05)、远处转移(χ2=13.402,P<0.01)、高TNM分期(χ2=19.634,P<0.01)、高Furhman分级(χ2=9.342,P<0.01)有关,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血尿、手术入路、手术方式、有无合并慢性病等无明显相关。随访时间(72.77±15.64)个月,CDCA5高表达组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0.00%,总生存期(OS)为90.00%;CDCA5低表达组5年PFS为88.31%,OS为90.9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CA5表达和Furhman分级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显示,CDCA5高表达量[风险比(HR)=145.920,P<0.01]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淋巴结无转移(HR=0.010,P<0.05)则降低对OS的影响;CDCA5高表达量(HR=15.217,P<0.01)和年龄>60岁(HR=4.203,P<0.05)是影响PFS的危险因素。结论CDCA5表达上调是透明细胞癌不良预后新的分子标志物和肿瘤治疗潜在新靶点。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 肾透明细胞癌 生物信息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患儿行CT及MRI检查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9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20例骨肌PNET患儿,均行CT、MRI检查,分析最终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确诊率(95.00%)高于CT检查(70.00%),x2=4.329,p=0.037,P

  • 标签: CT MRI 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患儿行CT及MRI检查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9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20例骨肌PNET患儿,均行CT、MRI检查,分析最终诊断结果。结果:MRI检查确诊率(95.00%)高于CT检查(70.00%),x2=4.329,p=0.037,P

  • 标签: CT MRI 骨肌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斑菲素蛋白3(PKP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探讨PKP3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生信分析网路数据库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观察PKP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5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PKP3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胰腺腺癌细胞(SW1990,BXPC3)、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中PKP3的表达水平。小干扰RNA构建PKP3低表达细胞株,分为siPKP3-1、siPKP3-2组和空白对照组(NC-PKP3)。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迁移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KP3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为(2.32±0.93),明显高于胰腺正常组织(1.57±0.42,t=9.2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KP3在胰腺癌细胞BXPC3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胰腺细胞HPDE[(1.74±0.15)倍],在胰腺癌细胞SW1990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胰腺细胞HPDE[(1.34±0.08)倍]。CCK-8实验提示转染72 h后,BXPC3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吸光度值分别为(2.09±0.37、1.67±0.42),明显低于NC-PKP3组(3.66±0.67,t=10.683、11.36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W1990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吸光度值分别为(2.36±0.45、1.68±0.39),明显低于NC-PKP3组(3.54±0.98,t=7.664、8.72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后24 h划痕愈合实验结果表明BXPC3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划痕愈合百分比分别为(36.14±4.77)%、(22.56±5.15)%,明显低于NC-PKP3组[(78.61±5.03)%,t=9.375、9.716,P<0.01];SW1990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划痕愈合百分比分别为(18.03±3.85)%、(23.12±5.02)%,明显低于NC-PKP3组[(68.33±6.98)%,t=9.772、9.913,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SW1990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的细胞穿膜数量为(33.23±4.26)、(35.93±5.76)个/视野,低于NC-PKP3组的细胞穿膜数量[(67.33±5.98)个/视野,t=8.551、9.132,P<0.01];BXPC3细胞中siPKP3-1、siPKP3-2组细胞穿膜数量分别为(40.61±5.17)、(37.08±4.19)个/视野,低于NC-PKP3组细胞穿膜数量[(70.84±6.23)个/视野,t=9.834、9.01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KP3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敲低PKP3表达后可明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 标签: 斑菲素蛋白3 胰腺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海博刀行经尿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T-ESD)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该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和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治疗的147例NMIBC患者。通过计算未整块切除、肿瘤复发等独立影响因素,评估影响手术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随访1年,所有病例均达到根治性切除,复发概率为6.80%(10/147)。无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有且仅有病理分级与术后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5)。进一步行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理分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闭孔神经反射(P=0.003)、肿瘤直径(P=0.006)、手术时间(P=0.001)是肿瘤整块取出的独立影响因素;手术时间是尿管留置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1)。结论利用海博刀行BT-ESD治疗NMIB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未来仍需进行长期、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检验其相对于TURBT的优劣性差异。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窥镜黏膜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