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NS高脂血症并血粘度异常者57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胶囊每天9粒(0.38克/粒),分3次口服,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对照组患者仅服用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共治疗30d。分别于给药前的3d内和疗程结束后的3d内检测2组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D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DC)和血粘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O、LDL-C均较对照组治疗后低,HDLC较对照组治疗后高,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较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与辛伐他汀能更有效的改善血脂异常和高血粘度。

  • 标签: 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 治疗
  • 简介:付汉广医师:首先简要介绍病史。患者,男.20岁,因“体检发现左占他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左上极占位,偶有左腰隐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无发热盗汗。既往史:2011年7月,外院发现红细胞增多症,具体资料不详。

  • 标签: 后肾腺瘤 左肾 红细胞增多症 既往史 患者 体检
  • 简介: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加入慢性肾衰竭(CRF)的行列.一般认为CRF患者的肾脏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多为不可逆性.改善性贫血对延缓CRF的进展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的替代治疗对本病取得了确切的疗效,但因其价格昂贵,且有一定副作用,难以在基层推广使用[1].为此,我们对比观察了益解毒方治疗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替代治疗 肾性贫血 益肾解毒方 CRF 疗效分析 进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合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对重复肿瘤的认识并提供临床正确诊治此类疾病的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例重复并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2~62岁。并发肾盂癌1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肉瘤样癌并腔静脉瘤栓1例。结果1例行经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随访2年1个月未见复发;1例行手助腹腔镜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1例行肾癌根治术及下腔静脉取栓术,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B超可作为重复肿瘤的早期筛查方法;CTU可用于了解泌尿系统的立体结构,大概明确肿瘤性质和肿瘤位置;逆行尿路造影可检查是否合并膀胱病变和进一步确定肿瘤位置。该类患者多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是否合并瘤栓选择术式,术后化疗则根据病理结果。

  • 标签: 重复肾 肾肿瘤 全程血尿 卡介苗膀胱灌注 膀胱镜
  • 简介:活检是肾脏病诊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有利于明确诊断、调整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对诊断各类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所提供的组织病理学资料是其他任何方法不能获得的。随着实验病理学、免疫学技术和介入性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活检成为确定实质病变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需手段,尽管定位方法及穿刺针具不断改进,

  • 标签: 肾活检术 肾包膜下出血 介入性超声技术 改良 组织病理学 实验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低温原位灌注法在复杂肿瘤保留单位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采用低温原位灌注、保留单位手术治疗复杂肿瘤21例。其中中央型肾癌12例(含孤立1例,对侧萎缩2例,双多发肿瘤1例);外周型肾癌2例;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中央型嗜酸细胞瘤1例。术前介入下患侧肾动脉内留置球囊导管,术中阻断肾动脉,4℃灌注液原位灌注,行保留单位手术。结果2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16∽34min,平均21min。出血量50∽350ml,平均113ml。术中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患均显影良好。结论低温原位灌注法在复杂肿瘤保留单位手术中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低温 肾动脉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患者,男,32岁,反复头晕伴心悸1月,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及发热,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格检查:血压166/116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无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阳性体征,双区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叩击痛。既往有2002年车祸外伤病史,自诉10年前在外院发现右肾囊性肿物,后行肾脏穿刺活检考虑为肾脏囊性病变。入院B超:右肾中部可见约6.2cmx4.2cmx5.3cm不均匀实性肿块回声,边界尚清,以稍高回声为主,内见点状强回声光团;CT:右肾中下极见一大小约4.3cmx5.2cm类圆形混杂密度影,大部分突出外,病灶中心为明显低密度,平扫CT值约44HU,密度不均匀,周边部分以实性成分为主,平扫CT值约87HU,病灶最外围环以弧形钙化,推移右肾向前移位,增强扫描中心部分强化不明显,实性成分轻度强化,不排除肿瘤性病变可能(图1、2);后行双ECT检查:右肾功能轻度受损(左GFR:42.54ml/min,右肾GFR:31.68ml/min)。患者右肾占位病变良恶性未明,结合患者外伤病史,不排除陈旧性血肿可能,亦不排除右肾肿瘤病变可能。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后,患者同意行腹腔镜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中下极一肿物,大小约5cmx4cm,表面稍硬,切开肿物可见内呈暗红色泥沙样改变(图3)。术后病理诊断:右肾肿物,结合临床外伤病史,病变符合血肿伴纤维组织包裹及钙化。随诊3年,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无头晕、胸闷、心悸等不适,复查血常规、生化、B超及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右肾切除术 肾血肿 陈旧性 肾脏囊性病变 囊性肿物 体格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了中药益清对大鼠毒血清性肾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larke方法制备Wistar大鼠毒血清性肾炎模型.结果:益清能显著增加实验动物尿量、降低24h尿蛋白含量及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及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益清对大鼠毒血清性肾炎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益肾清 肾毒血清性肾炎 实验研究 药理学
  • 简介: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2%。50%以上的肾癌患者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而且约1/3的患者已有转移。转移后肾癌患者预后尤其不佳,5年生存率仅有10%。为了明确肾癌侵袭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我们对转移性。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aicinoma,ccRCC)患者样本进行了基因芯片筛选,发现一种在人类很多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肿瘤抑制因子——KLF6,其在原发性转移性CCRCC中表达下调。

  • 标签: 癌细胞转移 肾透明细胞癌 KLF6 肾癌 转录抑制 E2F1
  • 简介:古炽明医师:首先汇报病史。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左侧腰部疼痛20余年,近期加重伴发热10余天”于2007年7月2日入院。患者10天前因“左侧腰部疼痛加重伴发热”至外院检查,尿常规:PRO2+,RBC4+,乳糜尿(+);肌酐326μmol/L;血沉127mm/h;中段尿培养(-)。予以抗炎治疗,病情好转后转入我院。查体:左区肿胀,可扪及质硬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压痛(+),左区叩击痛(+)。

  • 标签: 表皮样囊肿 肾铸型结石 诊治 恶变 左肾 腰部疼痛
  • 简介:门区肿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上尿路极具挑战性的手术,因其邻近重要的供应血管和输尿管而导致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大大增加。不同位置的门肿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术者的经验选择不同的入路和手术方式,在确保完整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就不同类型的门区肿瘤,介绍腹腔镜保留单位手术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 标签: 肾癌 肾门 保留肾单位手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活血的中药复方——益缓衰口服液对大部切除(SNX)大鼠残内微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6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16):假手术+自来水10ml·kg-1·d-1灌胃;模型组(n=20):5/6切除+自来水10ml·kg-1·d-1灌胃;缓衰口服液组(n=20):5/6切除+益缓衰口服液10ml·kg-1·d-1灌胃;氯沙坦钾组(n=20):5/6切除+氯沙坦钾40mg·kg-1·d-1灌胃。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组织PAS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SP法进行APP、FN和Col-Ⅳ染色,结合图像分析,评价肾小球微血管面积和间质微血管数动态变化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FN和Col-Ⅳ)表达的关系。结果:在大鼠SNX模型中,残余间质毛细血管数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相对面积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襻相对面积与Col-Ⅳ、FN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01,P〈0.001);缓衰口服液组和氯沙坦钾组其微血管丢失和ECM积聚程度较轻。结论:在SNX大鼠中,缓衰口服液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具有相似的减少内微血管丢失从而减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 标签: 肾大部切除 微血管重塑 缓衰口服液 氯沙坦钾
  • 简介:集合管癌(collectingductcarcinoma,CDC)和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carcinoma,TCC)均比较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其他亚型细胞癌类似,无特异性。与最常见的透明细胞癌相比,CDC和TCC的影像学、病理特征及预后

  • 标签: 肾集合管 囊性癌 肾管 肾透明细胞癌 肾细胞癌 肾髓质
  • 简介:闭合性损伤,除伤情严重者外,非手术治疗大部分能痊愈,且不留后遗症。本组对32例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对此类病人除采取镇静、止痛、止血、抗感染及适当补充血容量等治疗措施外,护理上我们首先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详细介绍住院环境,认真传授本病的有关知识及实施治疗护理的必要性,

  • 标签: 非手术治疗 闭合性肾损伤 病人 护理 回顾性 痊愈
  • 简介:患者,男性,13岁,回族,因发现盆腔包块半年余,孤立术后14h,于2001年8月3日转入我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有一约12cm×10cm大小肿物,元疼痛及尿急、尿频、血尿等症状.

  • 标签: 盆腔 异位融合肾 病例 肾位置异常
  • 简介:肾脏既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又是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高血压是导致肾功能恶化进展的重要致病因素。肾脏疾病是顽固性高血压的一个常见、被低估且早已存在的医学原因。高血压的治疗是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脏病(CKD)的最重要的干预措施,可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 标签: 肾性高血压 慢性肾脏病 诊治 顽固性高血压 肾脏疾病 肾功能恶化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查体的普及,肾脏占位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这其中直径≤4cm的小体积占位(smallrenalmasses,SRMs)检出率增速最快,据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发现,1983年至2002年这20年间,肾癌的发病率从7.1/10万增长至10.8/10万,其中直径〈2cm和2-4cm的肾癌分别增长了285%和244%。

  • 标签: 肾占位 体积 影像学技术 健康查体 肾脏占位 检出率
  • 简介:目的:观察益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膜性肾病(MN)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中药组,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于第4周末观察24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蛋白(TP)、血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留取肾脏组织,用免疫荧光、光镜、电镜来观察大鼠组织病理变化,Real-timePCR法测Nephrin、PodocinmRNA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TP、Alb均明显降低而TC、TG、UTP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出现损害,组织中Nephrin、Podocin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UTP、TC、TG均明显降低,TP、Alb均明显升高,肾脏病理损害较轻,组织Nephrin、Podocin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5)。贝那普利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通络方可明显降低膜性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对膜性肾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基底膜的增厚有抑制作用,可减少肾脏病理损伤,能够上调膜性肾病大鼠组织Nephrin、PodocinmRNA的表达,延缓膜性肾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益肾通络方 膜性肾病 NEPHRIN PODOCIN
  • 简介:目前,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呈增加趋势,但是控制率仅约35%。高血压危害极其严重,它是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原因,最终可导致死亡。在慢性肾脏疾病(CKD)及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问题更为突出。MDRD研究显示,在各种CKD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可高达65%~90%。高血压显著地增加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加快肾功能恶化的进展。

  • 标签: 肾性高血压 终末期肾脏疾病 治疗 慢性肾脏疾病 高血压患者 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