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成人梗塞性肺炎(肺栓塞合并肺炎)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经肺动脉血管造影确诊梗塞性肺炎53例及59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梗塞性肺炎有更严重的临床特征,以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胸腔积液更为常见;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梗塞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症状的结合D-二聚体比D-二聚体本身更具优越性预测潜在梗塞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梗塞性肺炎 临床特征 急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疗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作研究对象,病例数48例,开展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并采用PCR法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与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进行比较。结果: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临床特点为社区获得性感染,伴随泌尿系统感染8例、肝脓肿37例。患有糖尿病15例、肺部感染20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经典毒力肺炎克雷伯菌(P<0.05)。结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例临床特点为社区获得性感染,且伴随其它系统感染、基础疾病,需要根据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做好抗感染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特点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肺炎病例精细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治的老年肺炎病例52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病例分为试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按肺炎常规模式施护,试验组于此基础之上加用精细照护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诸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照护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精细护理模式对老年肺炎病例施加干预,可显著推动该类肺炎病例的症状缓解进程,深得老年肺炎病例高度认可。

  • 标签: 老年 肺炎 精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患者有明确的病禽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干咳、发热、呼吸衰竭,胸部CT表现为右肺下叶实变影,左肺少量渗出磨玻璃影。采用宏基因组学检测方法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经硝基咪唑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

  • 标签: 鹦鹉热 衣原体肺炎 职业性传染病 宏基因组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转归,提高其病因诊治水平,减少漏诊率、误诊率,减少对机体的损害。方法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门诊及病房诊治的86例“肺炎支原体”检查阳性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其他辅助检查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上比较常见,其感染后有多临床表现,须作多种相关的辅助检查,但经过治疗后所有病例临床好转,无一例有后遗症,无一例死亡。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低龄化趋势,有误诊、漏诊可能,如延误早期治疗时机,可使病情加重、迁延不愈。一经早期明确诊断、合理治疗大部分患儿可短期内症状缓解。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我们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少见的新生儿疾病,因呼吸道症状表现突出,而常被误诊为新生儿肺炎。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我院2例误诊的新生儿病例做一简要分析。

  • 标签: 误诊 新生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CT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进行收治的2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所有患儿都接受CT诊断和X线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250例患儿中,经CT诊断共确诊234例,确诊率为93.60%;经X线诊断共确诊176例,确诊率为70.40%,可见CT确诊率高于X线确诊率(P<0.05);CT和X线检查的影像学结果中,皆表现为肺组织实变,其中,CT影响学表现主要有不均匀的高密度影,部分患儿合并有肺不张,而部分患儿合并的胸腔积液;X线影像学表现主要是间质浸润型,影像学可表现肺纹理增加和增粗,但边缘不清晰,部分患者表现混合型,也有表现腺泡型。结论和X线诊断进行比较,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CT诊断,可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并且诊断的准确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CT诊断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厦门市收治的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日至10月31日厦门市COVID-19唯一定点收治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所有113例COVID-19患者,分为境外输入病例组(78例)和本土病例组(35例),分析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胸部CT及治疗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厦门市共收治了113例COVID-19患者。在年龄上,本土病例组以14~65岁居多,占68.6%,境外输入病例组以14~40岁居多,占66.7%,2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0 9,P<0.001 0)。本土病例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发热(80.0%)、咳嗽(51.4%)、咳痰(28.6%)、畏寒/寒颤(22.9%)。境外输入病例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咳嗽(16.7%)、咽痛(11.5%)、鼻塞流涕(10.3%)、发热(9.0%)。境外输入病例组发热比例比本土病例组低(9.0%比80.0%,P<0.000 1)。与本土病例组相比,境外输入病例组入院前后24 h内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更高,入院前后24 h内C-反应蛋白更低。境外输入病例组CURB-65评分、PSI评分及COVID-19严重程度分级均轻于本土病例组(P值均<0.05)。结论厦门地区COVID-19的境外输入病例严重程度轻于本土病例,且症状更不典型,故更应注意筛查出此类患者。

  • 标签: 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临床特点 境外输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上小儿反复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40例肺炎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单次肺炎和反复肺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结合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研究,观察组在喘息病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以及湿疹病史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到小儿临床反复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喘息病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等之外,还包括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等。结论小儿临床反复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喘息病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以及一过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几种,医院应予以重视,并通过积极预防和有效干预,尽可能减少小儿临床反复肺炎的病发。

  • 标签: 小儿 肺炎 反复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真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近十年48例在我院确诊为真菌感染所致C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18-75岁,平均(42.94±13.52)岁。41.67%的患者无明显基础疾病。22.92%的患者临床无症状,因体检发现肺部阴影而就诊。77.08%的患者有以下症状:咳嗽和(或)咳痰、咯血、发热、气促等。影像学表现:72.92%的患者表现为单发和(或)多发结节肿块影,50%的患者表现为渗出斑片影和(或)实变影。纤支镜粘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和胸腔镜楔形切除术/肺叶切除术有助于获取有价值的肺组织标本。确诊依赖于标本的形态学观察和真菌培养。结论真菌感染所致CAP多见于中年男性,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表现多样。多部位、多次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真菌病 曲霉菌 新生隐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