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切除术是指根据肺脏解剖结构游离支气管门,离断支气管及血管后所进行的解剖性切除。随着病灶定位、交界平面确定等技术的发展,在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和肺部其他良性病变治疗中逐渐被应用。各种因素影响下,切除术后患者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最终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及其对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患者结节直径≤2cm)中,采用肺叶切除切除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时间区间{2020.6-2021.6},在我院治疗的82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采用计算机方法分为两组,肺叶组(41例)与组(41例),对比组与肺叶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肺叶组与功能。结果:组手术时间低于肺叶组(P<0.05);组患者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均与肺叶组无显著差异(P>0.05);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肺叶组(P<0.05);功能指标高于肺叶组(P<0.05)。结论:在治疗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中,采用切除术比肺叶切除术有优势,有利于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但是在住院时间、留置管引流时间等手术指标无显著差异,说明采用切除手术方法治疗,有利于更好保护患者肺部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肺叶切除 肺段切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肺癌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50年里持续升高,目前已居欧美国家和我国大城市的男性各种肿瘤的首位。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医务人员对采用切除治疗小肺癌的兴趣在不断增加,但其效果是否与标准的肺癌根治一样,本研究就胸腔镜切除术治疗肺癌做一综述。

  • 标签: 肺癌 肺段切除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下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胸腔镜下切除术,按照Spread软件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治疗高龄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龄结节患者共1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切除治疗。对比两组的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结节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 高龄肺结节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胸腔镜下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用于结节患者治疗中疗效。方法 80例结节患者为样本,时间2022年01月-2022年12月,均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手术,随机分组,A组切除术,B组肺叶切除术,对比手术指标、功能指标。结果 A组胸腔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低,P<0.05;A组第1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 结节患者采取胸腔镜下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患者采取胸腔镜切除治疗时,三维重建模拟的价值。方法选择福州科医院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胸腔镜切除治疗,依照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切除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基础措施)、研究组(三维重建模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用SPSS19.0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低于研究组(73.33%比96.67%,χ2=4.706,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115.48±4.39) min比(101.33±2.14) min,t=15.869,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研究组(98.69±12.37) ml比(66.68±10.34) ml,t=10.875,P<0.05];对照组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少于研究组[(7.25±1.10)个比(4.22±1.21)个,t=10.149,P<0.05];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短于研究组[(3.91±0.15) d比(2.87±0.71) d,t=7.850,P<0.05];对照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研究组[(660.48±35.14) ml比(387.44±22.35) ml,t=35.910,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6.39±1.37) d比(5.31±1.02) d,t=3.463,P<0.05]。结论结节患者采取胸腔镜切除治疗时,个体化结节三维重建模拟手术具有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胸腔镜 肺段切除治疗 肺结节 三维重建模手术 手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组(21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21例,胸腔镜切除术)、C组(21例,开胸肺叶切除术)3个组别。经手术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术前,三组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三组FVC、FEV1指标均有所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均会影响患者的功能,术后胸腔镜切除术患者功能所受影响最小,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功能影响最明显。

  • 标签: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开胸肺叶切除术 肺功能 肺癌根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箐绿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5月切除术患者20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膨胀萎陷界定间平面,观察组采用吲哚箐绿界定间平面,两组术后7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及置管时间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间平面出现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箐绿用于切除术患者中,能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吲哚箐绿 肺段切除术 改良膨胀萎陷 段间平面 手术创伤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在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肺部手术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12例患者采取切除切除数目低于3,其余18例患者采取肺叶切除。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6个月的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后6个月,采取切除术患者功能FEV1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术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在FVC和MVV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胸腔镜下进行肺部手术,进行切除术对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更有利。

  • 标签: 肺段切除 肺叶切除 完全胸腔镜 肺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解剖性切除结节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功能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VC)与最大通气量(MVV)组间对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衰竭、咯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节治疗中,使用胸腔镜下解剖性切除术产生的价值显著,能够缩短手术干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增加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同时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 肺结节 治疗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转移瘤和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30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8例、尖前段1例、左下9例、基底2例、右下基底1例、背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转移瘤2例,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转移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出血量136ml,术后拔胸管时间5d,术后住院时间6d。1例直肠癌转移手术时间141min,术中出血量128ml,术后拔胸管时间4d,术后住院时间5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VATS解剖性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楔形切除术的转移瘤和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转移瘤 肺良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的短期预后。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磨玻璃结节患者99例,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胸腔镜下切除术,观察组49例行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短期预后、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8.982、5.730、6.702、14.421,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术后1 d(t=5.523、10.740,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5.6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16.00%,8/5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445,P=0.118)。结论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短期预后良好,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手术损伤较小,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胸腔镜 磨玻璃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或肺叶切除术对磨玻璃结节(GG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8年6月我科40例或肺叶切除治疗GGN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切除组(18例)和肺叶切除组(22例)。结果肺叶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比切除组的短,但住院时间比切除组的长,KPS评分低于切除组;术后病理肺叶切除组恶性20例,良性2例,切除组恶性14例,良性4例。34例肺癌34例肺癌患者随访1年后未发现肿瘤复发或死亡。结论对GGN患者实施胸腔镜切除术更具临床有效率与安全性,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胸腔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肺磨玻璃结节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孤立性动静脉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例孤立性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成胸部CTA及三维重建,均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切除术.结果CTA显示动静脉瘘瘤体长径3.0~5.0cm,术后无出血、咳血、严重漏气及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病灶均彻底切除,无中转开胸.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个月不吸氧时,10例患者桡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分别为(62.5±6.7)、(70.2±4.8)、(75.4±4.8)mmHg(1mmHg=0.133kPa),依次显著提高(P〈0.05).10例患者随访时间3~30个月,动静脉瘘无复发.结论胸部CTA及三维重建指导的胸腔下切除术是治疗孤立性动静脉瘘非常有效的手段,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胸腔镜 动静脉瘘 肺段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究胸腔镜下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比较。方法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胸腔镜下切除术,对照组使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情况以及治疗之后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用力呼气量以及用力肺活量的变化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不大,P>0.05,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针对肺癌治疗都有疗效,但切除术的治疗优于肺叶切除术,并可以降低手术的患者的伤害,可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胸腔镜下切除术后多模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单切除术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交替分入对照组(单纯自控静脉镇痛)和试验组(多模镇痛)。对照组仅于手术后予静脉镇痛泵止痛,疼痛明显时自控追加剂量,如疼痛仍无缓解,则追加吗啡皮下注射。试验组做手术切口和缝合切口时采取肋间神经保护的策略,胸腔内手术操作结束后行胸腔镜下肋间神经阻滞,胸腔内喷洒利多卡因,术后予静脉镇痛泵止痛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按压镇痛泵和注射吗啡次数、住院时间及毒麻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分别纳入41例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手术时间等基础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12、18、24 h的PH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0~24 h、24~48 h按压镇痛泵次数和术后0~24 h注射吗啡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36、48 h的PHPS评分、术后24~48 h注射吗啡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毒麻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切除术后行多模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静脉镇痛泵镇痛,且实施简单,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多模镇痛 肋间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保护 肺段切除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肺叶切除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肺癌的标准术式,随着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得到确诊,文献报道切除术治疗部分高选择性早期肺癌可达到不差于肺叶切除术的远期疗效,且保留了更多的功能。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肿瘤 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全胸腔镜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57例行全胸腔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上述行该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前宣教,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引流管观察,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和呼吸功能锻炼,做好呼吸道护理,指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进行有效的优质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胸腔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功能保存好等优点,尽最大可能保留了患者的正常组织,通过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胸腔镜 肺段切除 围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