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钩虫(ancylistomiasis)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板口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肠道寄生虫钩虫感染分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为多见且严重。讨论钩虫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大便潜血经常阳性,粪便中查到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即可确诊。

  • 标签: 肠钩虫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便常规镜检钩虫卵阳性对钩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验科检索2016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全院检查大便常规发现钩虫卵者,收集其入院主诉、入院诊断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钩虫患者均在农村,年龄在63-81岁,主要导致缺铁性贫血,引起头晕、乏力等一系列症状,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经驱虫药治疗后,复查大便虫卵阴性。结论大便常规镜检钩虫卵阳性可明确钩虫的诊断,当临床症状,血常规数据比较支持钩虫诊断时,应反复多次进行大便钩虫卵的检测,必要时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钩虫卵可以提高阳性率。

  • 标签: 钩虫卵 钩虫病 大便常规镜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用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钩虫,且就此类钩虫镜下形态及特点进行描述。方法本组患者全部经电子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钩虫一致十余条不等。结果本组10125例发现钩虫8例,检出率0.079%。本组8例钩虫分布情况十二指肠降部及球部同时见钩虫者5例,十二指肠降部单独见钩虫者1例,胃窦溃疡边缘及球部、降部同时见钩虫者1例,残胃及输出攀同时见钩虫者1例。伴随疾病8例患者中合并慢性胃炎4例,糜烂性胃炎2例,胃窦部溃疡1例,残胃炎1例。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钩虫的可靠手段,发现钩虫体即可确诊。

  • 标签: 胃镜 诊断 钩虫病 体会
  • 简介:钩虫作为肠道寄生虫感染常使受感染者慢性失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者可致贫血性心脏。该病在我国农村较为常见,因此提高对本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避免误诊很有必要。我们通过对我院近几年收治的患者60例诊疗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 标签: 钩虫病贫血 心脏改变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钩虫致贫血性心脏、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0例临床以粪便找到钩虫卵、有重度贫血(排除其它导致贫血的原因),心脏增大和心衰(排除其它心脏),为该病的诊断标准。结果农民女性多见,妊娠及分娩为促发和加重本的主要因素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异常均与贫血有关;多次驱虫、慢速输血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方法(治愈率60%,好转率38%)。结论该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对钩虫致贫血性心脏心力衰竭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钩虫病 贫血 心力衰竭 输血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沐川县2018-2021 年钩虫的流行学特征。方法:通过分析2018-2021 年在沐川县人民医院就医的173例钩虫患者的详细资料,了解钩虫的发病及治疗情况。结果:沐川县2019-2021年钩虫的年均发病情况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随患者年龄增加有增多的趋势;采用阿苯达唑片 0.4g 顿服治疗钩虫,疗效较好。结论:沐川县境内钩虫发病率逐年增高,拟定下一步对沐川县境内进行一次普查,了解真实的发病情况。

  • 标签: [] 钩虫病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患者男,42岁。在无诱因下突然在24h内反复呕吐咖啡色血液及解暗红色血便共约3300ml。急诊科以消化性溃疡急性大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进行急救处理,在扩容的同时应用止血药、血管活性药及澳美拉唑等相关药物,抗休克治疗15h其出血仍不能停止,肛门内血液仍不停外流,患者四肢冰凉,皮肤苍白,脉博135次/min,血压50/0mmHg,无尿、昏迷不醒,外科以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原因待查,癌症(胃)溃疡急性大出血?

  • 标签: 急性大出血 十二指肠钩虫病 消化性溃疡 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大出血 失血性休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的形态学鉴别要点,提高实验人员的检验能力。方法:以大便标本在显微镜下找到钩虫卵确定为阳性样本,并留取钩虫感染阳性大便标本通过钩幼培养法进行培养 5-7天后用显微镜观察丝状幼的口矛(咽管矛)和鞘膜横纹的结构特点从而对钩虫进行虫种鉴别。结果:经过专业训练的实验室人员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准确将钩虫鉴定到种。结论:通过对钩虫的形态学特点的教学可以提高检验人员对钩虫的鉴别能力,钩虫形态学虫种鉴定对流行学调查,疾病诊断和指导用药都有主要意义。

  • 标签: []钩虫感染,钩虫鉴别,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寄生虫,贫血。
  • 简介:摘要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发热,临床诊断相当困难。这些症状不一定是由于肠道疾病引起,也可能由于血管、药物、遗传代谢等疾病所致。除了感染性、免疫性、肿瘤性、血管源性、药物性原因外,更为疑难的是与遗传基因相关的肠道疾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最终结合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 标签: 肠疾病 基因
  • 简介:摘要蛔虫(ascariasis)是蛔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为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目的讨论蛔虫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患者吐泻物中发现成虫或粪便中检出虫卵可确诊。但查不到虫卵不能除外本。如体内仅有雄虫或不成熟雌虫时粪检阴性,可试验性治疗。胆管蛔虫时胆汁中可发现虫卵。

  • 标签: 肠蛔虫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缺血性是指结肠和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性肠道损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缺血性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可是因为其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因此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特异性 研究
  • 简介:摘要炎症性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通常存在慢性腹泻、黏液血便、反复腹痛等非特异性肠道表现,同时伴有反复发热、生长发育受限等。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炎症性除了影响机体肠道功能外,还存在肠道外器官受累,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累及的器官包括口腔、关节、皮肤和眼。发病机制与遗传易感性、免疫系统失调、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相关。另外炎症性外表现可出现在确诊炎症性的前后数年,容易造成诊断延迟。因此,临床医生应该了解其各种外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该文将阐述儿童炎症性外表现研究的新进展。

  • 标签: 儿童 炎症性肠病 肠外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