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不能言语、右侧肢体乏力4h”于2007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嗜烟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重度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2级,远端3级,右下肢肌力2~3级。右侧肢体肌张力低下,右侧肢体针刺痛觉减退,右侧病理征阳性。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11分。血小板、血凝指标四项正常。

  • 标签: 颈内动脉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的优点,经验性地提出一些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形成的7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些病例后来均经手术、动脉造影或临床确诊。结果2D图像显示79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35例为单发血栓,44例为多发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病变有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栓形成 血管狭窄
  • 简介:王某,男,38岁。某年5月10日15时20分许,醉酒后与人发生争吵,被人拉开后回家睡于床上,当晚22时许家人未叫醒,认为醉酒未在意,次日晨呼之不应,急送医院救治无效,于同年5月12日2时40分死亡。病历摘要李某于某年5月11日8时50分入院。入院时深度昏迷,血压22.7/14.1kPa(170/100mmHg),头颅无畸形,未及明显骨折征,下颌部青紫,肿胀,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迟钝,右膝部、腹股沟部皮下淤血,右侧肢体有不自主活动,左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头CT报告右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放射冠区、

  • 标签: [] 法医病理学 脑梗塞 损伤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后动脉(HA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8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1例行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28例,女83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21~66岁。观察指标:(1)HAT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2)HAT诊断。(3)HAT治疗。(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微信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胆道狭窄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HAT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411例病人中,11例发生术后HAT,HAT发生率为2.68%(11/411);男10例,女1例;年龄为44岁(22~63岁);HAT发生时间为术后4 d(1~15 d)。11例病人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6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豆状核变性各1例。11例病人ABO血型相容,供冷缺血时间为(316±89)min,供热缺血时间为(13±4)min,动脉吻合方式均为Ⅰ型。11例病人中,无症状型HAT 10例,脓毒症型HAT 1例。(2)HAT诊断:11例病人均经血管腔内造影检查确诊HAT,其中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探及动脉流,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动脉阻力指数高,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1例HAT、1例吻合口狭窄;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动脉流速度慢,阻力指数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及微弱细小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提示HAT。(3)HAT治疗:11例病人均行微创血管腔内治疗,6例溶栓治疗后完全通畅,5例溶栓治疗后仍有血栓,术后继续留置微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后6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1例病人治疗(6.7±2.6)d后血管再通,血栓消失,治疗成功率为11/11。(4)随访情况:1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1 722 d,中位随访时间为46 d。随访期间,4例病人发生胆道狭窄,行胆道支架置入;9例病人生存,病人1、3、5年总体生存率均为75%;2例病人死亡。结论原位肝移植后HAT发生率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超声造影检查可显著提高HAT诊断率;血管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动脉流。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原位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超声造影 血管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1例64岁男性患者因膀胱鳞状细胞癌行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给予达肝素钠注射液5 000 U皮下注射、1次/d抗凝治疗。第8天,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从术前132×109/L降至65×109/L。第10天,患者出现左侧大腿乏力、肿胀、皮温低、皮肤发绀;PLT 22×109/L,血清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抗体检测呈阳性,左下肢CT血管造影示左侧髂总动脉形成,诊断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停用达肝素钠,改用磺达癸钠7.5 mg皮下注射、1次/d。2 d后患者左侧大腿肿胀等症状好转,PLT 62×109/L;8 d后患者左下肢肿胀消退,PLT恢复正常(128×109/L);18 d后左下肢CT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髂总动脉部位血管再通,PLT 185×109/L。

  • 标签: 达肝素 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形成 髂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3月152例四肢外伤后动脉形成患者应用CDT治疗的临床资料。Rutherford急性肢体缺血分级,Ⅰ级2例,Ⅱa级83例,Ⅱb级52例,Ⅲ级15例。单纯CDT89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51例,CDT+PTA+支架置入12例。结果导管溶栓时间1~7d,(4.0±1.5)d。随访时间12~108个月,(50±22)月。根据术中血管造影及术后随访结果,治愈105例(69.1%),其中Ⅰ级2例(100%,2/2),Ⅱa级77例(92.8%,77/83),Ⅱb级24例(46.2%,24/52),Ⅲ级2例(13.3%,2/15);有效30例(19.7%),其中Ⅱa级6例(7.2%,6/83),Ⅱb级19例(36.5%,19/52),Ⅲ级5例(33.3%,5/15);无效17例(11.2%),其中Ⅱb级9例(17.3%,9/52),Ⅲ级8例(53.3%,8/15),其中住院期间截肢15例(9.9%)。5例(3.3%)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23例(15.1%)术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肢成功。2例二期截肢,余无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标签: 急性肢体缺血 导管直接溶栓 急性血栓形成 外伤
  • 简介:摘要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形成伴肠坏死患者的护理。在对1例肠系膜上动脉形成伴肠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前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发现休克征象及早采取措施,观察腹部体征,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腔内血栓减容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形成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股腘动脉形成患者行导管溶栓(CDT)、AngioJet和Rotarex机械血栓抽吸术(PMT)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患者均完成血栓减容治疗,CDT组36例,AngioJet组28例,Rotarex组32例。单纯Angiojet血栓抽吸减容率89.3%(25/28),临床成功率92.8%(26/28);单纯Rotarex血栓抽吸减容率87.5%(28/32),临床成功率96.8%(31/32);CDT溶栓组血栓减容率61.1%(22/36),其中溶栓期间改为切开取栓的8例,PMT 6例,临床成功率86.1%(31/36)。术中远端动脉栓塞率21.4%,穿刺点和局部皮下血肿发生率10.7%,血管破裂率2.1%。中位随访13个月无新发大截肢病例,生存率为97.9%,一期通畅率为67.8%,二期动脉通畅率85.7%。结论PMT较CDT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形成方面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外周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急性动脉和狭窄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放射科对8例肝移植术后急性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 HAS)和动脉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患儿进行了介入治疗。所有患儿中,男4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9. 5个月,年龄范围为5~17个月。原发病为胆道闭锁6例,隐源性肝硬化1例,母细胞瘤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对2例HAS患儿行球囊扩张治疗,6例HAT患儿行动脉内溶栓、球囊扩张、支架取栓及支架治疗。对患儿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收集、分析并总结。结果8例肝移植患儿中,2例为HAS,6例为HAT,发生时间为肝移植术后2~14 d,中位时间为8. 5 d。所有患儿经介入治疗后均恢复血管通畅,术中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对所有患儿随访至2020年3月,3例死亡,另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范围为6~86个月。对2例重度HAS患儿进行球囊扩张后,分别随访6个月和7个月,患儿动脉通畅,无介入相关并发症,无胆道并发症。6例HAT患儿经介入治疗后,1例再次闭塞,继续给予抗凝治疗,其余5例动脉通畅;该6例患儿中3例随访动脉通畅,但分别于术后36 d、40 d和11个月死亡,死亡原因2例为重症肺炎,1例为消化道出血;余3例出现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并发症经介入治疗后好转并拔管,截至2020年3月,3例患儿已存活时间分别为25、38和86个月。结论介入治疗能够实现动脉的长期通畅性,虽然还会发生胆道并发症,但是仍可有效延长供存活时间,避免再次肝移植或延长再次肝移植时间。

  • 标签: 肝移植 肝动脉狭窄 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动脉(HAT)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9年1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3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男50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7个月,年龄范围为3个月至15岁;体质量为7.0 kg(6.5 kg,11.0 kg)。观察指标:(1)随访情况。(2)术后发生早期HAT及其治疗情况。(3)影响术后发生早期HAT的影响因素分析。(4)术中尿量体质量比、术中平均尿量对HAT的预测能力。采用住院、门诊、电话及微信群联系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术后1个月内有无早期HAT。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检验,不符合单因素Logistic回归条件的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结果(1)随访情况:93例肝移植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2)术后发生早期HAT及其治疗情况:93例受者中,术后7例发生早期HAT;男1例,女6例;中位年龄为7个月,年龄范围为5个月至15岁。1例受者为二次手术后再次发生早期HAT。7例受者首次发生早期HAT时间为术后4 d(1 d,9 d)。7例受者肝移植手术时间为9.0 h(7.3 h,17.5 h)。7例受者动脉吻合均使用8-0 Prolene线,3例行连续缝合,4例行间断缝合,血管吻合直径为0.25~0.40 cm。7例受者供动脉选择动脉4例,固有动脉2例,腹主动脉侧壁带腹腔干1例;7例受者动脉选择固有动脉3例,左右动脉分叉成形2例,动脉1例,变异动脉1例。7例受者中,5例首选血管介入溶栓治疗,2例首选动脉取栓及动脉重建;5例血管介入溶栓受者中1例溶栓后预后良好,4例溶栓后复查B超血流无明显改善,行动脉取栓及动脉重建。7例受者中,2例转归良好,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衰竭,1例死于严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3)影响术后发生早期HAT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来源是影响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HAT的相关因素(P<0.05),术中输液[胶体液输入量(不含输血)、晶体液输入量],术中尿量相关指标(术中尿量、术中尿量体质量比、术中平均尿量),手术时间是影响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HAT的相关因素(优势比=0.999、1.000、0.996、0.978、0.859、0.754,95%可信区间为0.998~1.000、0.999~1.000、0.994~0.998、0.966~0.990、0.776~0.952、0.585~0.97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胶体液输入量(不含输血)、晶体液输入量、术中尿量、术中尿量体质量比、术中平均尿量、手术时间均不是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HAT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0.999、1.000、0.998、0.969、1.195、0.840,95%可信区间为0.997~1.001、0.999~1.001、0.995~1.000、0.893~1.050、0.573~2.493、0.449~2.800,P>0.05)。(4)术中尿量体质量比、术中平均尿量对HAT的预测能力。ROC曲线结果显示:术中尿量体质量比为174.5 mL/kg(特异度为98.8%,灵敏度为57.1%),约登指数为0.559(曲线下面积为0.799,95%可信区间为0.626~0.972,P<0.05);术中平均尿量为3.715 mL/(kg·h)(特异度为43.7%,灵敏度为100.0%),约登指数为0.430(曲线下面积为0.762,95%可信区间为0.593~0.932,P<0.05)。结论供来源、术中输液、术中尿量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是影响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HAT的相关因素,但不是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肝脏疾病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血管 尿量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动脉(hepaticarterythrombosis,HAT)的诊断、治疗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间完成的41例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临床资料,术后早期常规监测血生化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动脉流,对疑有动脉形成患者,行动脉造影或开腹动脉探查。结果术后9例发生早期动脉,发生率21.95%,经动脉介入溶栓、动脉切开取栓或再次肝移植,2例死于动脉,7例动脉再通,但围手术期2例死于肺部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1例死于肠漏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再次肝移植者因原发无功能而死亡。结论胆道闭锁肝移植术后早期动脉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可疑HAT者,尽早行动脉造影确诊及溶栓治疗、开腹探查动脉切开取栓治疗可有效诊断和治疗HAT。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手术效果总结重症胰腺炎(SAP)术后引发的动脉血栓(LAT)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3月SAP患者术后发生LAT患者共4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ALT(谷丙转氨酶活力)和AST(谷草转氨酶活力)等水平,总结SAP术后LAT诊治经验。结果SAP术后1~2月间患者ALT进行升高、常规疗效不佳,则应考虑LAT可能,并进行DSA和超声检查以确诊;采取溶栓手段疗效显著,在治疗1月后患者ALT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在12月后追踪时各指标降至正常范围。结论SAP术后1~2月内以ALT等指标进行升高为特征,结合DSA和超声检查能判断LAT发生。采用溶栓方法进行医治,能使明显降低ALT等指标水平,且12月后复查效果良好。

  • 标签: SAP LAT 诊治
  • 简介:摘要急性下肢动脉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手术后病人,是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患者表现为下肢疼痛(为最初表现及主要症状),疼痛从膝部传导至足部,肢端皮肤紫黑,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皮温发凉,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失去双腿,造成终身残疾。我科自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了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均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联合药物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治疗下肢支架内再狭窄和动脉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同期行PMT+DCB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内再狭窄38例,动脉形成15例。患者平均年龄68.6±9.4岁,男33例,女20例。术后第1、6、12个月随访患者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和临床症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病变有无再狭窄。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5例在吸栓过程中出现远端栓塞,采用5F造影导管抽吸,血流恢复;1例在吸栓过程中,出现血管穿孔,球囊贴附后出血停止。47例(88.6%)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靶病变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率为10.6%(5/47),术后4个月截肢1例;再狭窄7例,其中4例接受了再次PMT+DCB,1例行支架置入术,2例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结论PMT联合DCB治疗下肢支架内再狭窄和动脉形成安全、有效。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下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王某,男,38岁。某年5月10日15时20分许,醉酒后与人发生争吵,被人拉开后回家睡于床上,当晚22时许家人未叫醒,认为醉酒未在意,次日晨呼之不应,急送医院救治无效,于同年5月12日2时40分死亡。病历摘要李某于某年5月11日8时50分入院。入院时深度昏迷,血压22.7/14.1kPa(170/100mmHg),头颅无畸形,未及明显骨折征,下颌部青紫,肿胀,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迟钝,右膝部、腹股沟部皮下淤血,右侧肢体有不自主活动,左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头CT报告右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放射冠区、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脑梗塞 损伤 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的病人1750例术后并发桡动脉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穿刺成功1709例(98.00%),穿刺失败41例(0.23%),穿刺失败者改用肱动脉或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在住院期间并发桡动脉的患者有17例,占0.01%,其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术后桡动脉痉挛、术后穿刺局部出血导致压迫时间的延长以及术前、术中肝素的用量和手术前后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安全有效,桡动脉形成极少。通过术前认真评估、术后及时观察恰当的护理,17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观察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桡动脉形成(RAT)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脏中心经桡动脉路径行CAG或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操作完成后行桡动脉OCT检查,观察RAT的发生情况,并据此分为RAT组及无RAT组。收集2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根据OCT图像分析桡动脉类型、分布以及桡动脉急性损伤情况,并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回归分析RAT的危险因素。术后24 h及1个月时随访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患者术肢有无缺血症状。结果共入选107例患者,年龄(58.1±12.5)岁,其中男性84例(78.5%)。28例发生RAT,发生率为26.2%(95%CI 17.9%~34.5%),其中15例(53.6%)患者为白血栓血栓最易形成的部位为桡动脉近段(17例,60.7%),血栓体积为0.05(0.03,0.38)mm3,血栓积分为6.5(3.3,1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AT组桡动脉急性损伤、鞘管留置时间和比伐卢定使用比例高于无RAT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桡动脉急性损伤(OR=5.82,95%CI 2.09~16.20,P=0.001)及鞘管留置时间(OR=1.04,95%CI 1.01~1.06,P=0.006)是RAT的危险因素。术后24 h随访,RAT患者与无RAT患者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2/28)比10.1%(8/79),P=1.000]。所有患者均无术肢手部严重缺血的临床症状。结论在经桡动脉行CAG或PCI术中,RAT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路径并发症。应用OCT技术可以准确观察RAT的发生,桡动脉的急性损伤及手术操作时间长可能会增加这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血栓形成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