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急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内容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一系列综合护理后,生存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时需要注意从患者的身体、心理特点出发,给予患者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让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水平。

  • 标签: 老年患者 急性心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急性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012年-2013年两年期间来院接受急性治疗的93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对其分成两组。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护理作为对照组,而另一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周密的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病症表现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分析后得出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只出现轻微胸痛症状,出现心理障碍的患者为73.11%。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92.15%,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入周密的护理干预,对预后效果的改善较为明显,有效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减少病死率。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梗 临床观察及护理
  • 简介:摘要当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时,患者保持镇定的情绪十分重要,家人或救助者更不要惊慌,应就地抢救,让病人慢慢躺下休息,尽量减少其不必要的体位变动。对精神极度紧张的病人,如果血压正常或偏高,可给予10毫克安定口服,但发病后血压低者,禁用安定,以免加重休克。在救援到来之前,可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其所产生胸压和震动,与心肺复苏中的胸外心脏按摩效果相同,可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 救护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急性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调我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调研主体,均分A/B两组后并行相同的治疗措施。A组患者均为老年人且以女性为主,而B组则相对年轻化,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出发症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发病率差异显著,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为急性的影响因素,其特征为随着年龄增长,AMI的发病率越高。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梗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案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对其进行相关护理且观察护理效果的分析。结果本次护理方案总有效率为93.3%,只有4例护理无效,通过护理后患者生命体征得以稳定且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加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案效果研究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并找到相应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院内自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对患者的急性表现进行分析,并记录下患者心电图等各项信息,同时做好治疗工作,治疗结束之后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记录患者状况发现,有68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表现最多的是心力衰竭,同时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结论:分析老年急性的临床症状,有助于医疗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同时可以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梗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急性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6-2023.6治疗的102例急性老年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积极检查,结合查体结果,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并开展治疗。结果:治疗周期平均19.63±0.54天,心力衰竭、休克表现占比最高,占比40.20%,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群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溶栓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究对老年急性并发心衰患者的相关护理与效果。方法 在2020年6月-2020年12月间,我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并发心衰的患者26例,经患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后,对其进行研究。同时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细致化护理组,每组13例。经统计患者年龄在58-82岁间,男性患者居多为16例,女性为10例。并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 细致化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有效率都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P

  • 标签: 老年急性心梗 衰竭 临床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并发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3月~2021年3月的96例老年急性并发心衰患者分为2组,即综合护理组(48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48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负面情绪,护理前2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HAMA、HAMD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的总满意度95.83%高于常规护理组的总满意度79.1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急性并发心衰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急性心梗 心衰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以50例老年急性患者为对象,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阐明本组患者发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急性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前区疼痛以及憋闷感(时间超过半小时)、心力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心慌气短、烦躁不安、皮肤冰冷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肢体障碍以及语言障碍、恶心呕吐等;本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结论:老年人发生急性后临床特征比较多样,但是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症状比较严重,治疗医师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老年急性心梗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以50例老年急性患者为对象,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阐明本组患者发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急性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前区疼痛以及憋闷感(时间超过半小时)、心力衰竭、休克、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心慌气短、烦躁不安、皮肤冰冷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肢体障碍以及语言障碍、恶心呕吐等;本组治疗有效率为94.00%(47/50)。结论:老年人发生急性后临床特征比较多样,但是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症状比较严重,治疗医师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老年急性心梗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症状发生越来越频繁。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共同特点是血管循环障碍,并且在临床中患者常伴有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本文描述了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的体征,并提出了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价值,更好地使患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病理特点,从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急性心梗 脑梗 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4例急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44例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总结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44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9.09%。结论针对急性患者,医护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心理问题、排便排尿问题、饮食问题、疼痛问题、活动问题等,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梗 综合性护理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并发心衰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并发心衰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并发心衰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很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梗并发心衰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老年急性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中的102例患者,将其分为不同组别,每组51人。参照组实施常规的心内科护理法,而综合组进行了综合护理,最终从两组的心理状态、不良情况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综合组中,患者SAS、SDS评分更低,证明其心理状态更佳,且不良事件出现率5.88%,低于参照组21.57%(P<0.05)。结论:针对老年急性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还能减少发生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心梗 效果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老年急性并发心衰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挑选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接收108例老年急性并发心衰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5%)比对照组(87.04%)更优(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老年急性并发心衰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急性心梗并发心衰 临床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路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抢救室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47例,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急性急救路径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急性急救路径护理后,其护理有效率为93.61%;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十分满意40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总有效率为(46/47)97.87%。结论采用针对性急性急救路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心律失常 急救路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