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就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的比较而言,很少直接的、专门的论述或著作。当然有些文论、著作会提及,但比较意味不浓,没有深入分析;或者像杨东、贾永圣的《生态与生命的交响——袁鼎生生态美学与封孝伦生命美学比较研究》只是涉及两个领军人物的比较,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本文将从整体上去把握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之间的异同。

  • 标签: 生命论美学 生态论美学 相异走向 生命概念 共通互融
  • 简介:波德维尔在电影美学方面提出了"后理论"的观点,指出应该重建电影研究,针对理论界盛行的宏大理论提出了为之救偏补弊的"中观研究"概念,对于传统电影理论来说,可谓是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也帮助人们看到了电影美学建设上的困境。对于其电影美学理论,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关注。文章从基于电影史的波德维尔电影美学,波德维尔对"宏大理论"的反思与重建,波德维尔的新形式主义美学三方面,分析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美学

  • 标签: 大卫·波德维尔 电影 美学
  • 简介:在从默片到有声时代,从黑白时代到彩色时代的技术跨越中,希区柯克始终屹立不倒,其执导的《列车上的陌生人》《西北偏北》《惊魂记》等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也令其成为观众最为熟悉的悬念制造者之一。这除了在很大程度上与希区柯克所倾向于选择的故事题材有关外,也是与他的镜头语言分不开的。文章从主观镜头与心理震撼感的营造,窥视性视角与对原始欲求的展现,侧逆光镜头与悬念感的营造三方面,分析希区柯克镜头语言的美学特征。

  • 标签: 希区柯克 电影 镜头语言 美学特征
  • 简介:前言作为"旧人"的对应物,"新人"的构造不止是一种文学的使命,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假如上帝或者女娲只是创造了旧的意义上的人的话,那么革命作家则需要充当一种新的伟大角色,要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人"。因为上帝的工作在第六日之后便已经停止了,所以革命者自己要做上帝,哪怕他们在某些时候只是擅长破坏旧世界,而并不熟悉建设新世界的工作。但革命家有格言,叫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关于"新人"的概念,我们在前一期的文字中已经做了梳理。

  • 标签: “新人” 美学 压强 革命作家 人类历史 条件创造
  • 简介:美,从始至今都是一个神秘的字眼,无数哲学大家为她着迷,其实在每个人心中对美都有一自己的理解。儒家主张自然物'比德'为美、以'情'为美、以'和'为美、美就是形式和目的;而道家认为'美'是'无''妙''柔''自然''生气''适性'。几千年来,人们对'美'的回答从来都不唯一。一、道家美学的核心——'道'道家美学的核心范畴是'道'。那'道'到底是什么?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是自然界的基

  • 标签: 道家美学 美都 不可言传 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无为 道法自然
  • 简介:《寻龙诀》改编自网络作家天下霸唱风靡一时的《鬼吹灯》系列。该小说具有较广泛的受众群体,加之其题材的独特性,使得电影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面临突破观众期待的巨大挑战。影片上映后所获得的商业成功,既与影片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有关,也与其充分考虑和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有着必然的联系。接受美学是西方文论之一,最早由姚斯提出。文章即从接受美学入手,从视觉审美、悬疑性叙事、主题内涵三方面分析影片《寻龙诀》。

  • 标签: 《寻龙诀》 乌尔善 接受美学
  • 简介:如果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开启了国产电影的"大片时代",那么电影《捉妖记》则是国产电影进入"大片时代"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一部国产魔幻电影创造了2015年暑期档24.38亿元的票房成绩,同时受众口碑褒大于贬,这一成功背后影射出的是"大片时代"国产电影"创作+营销"模式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日趋成熟,同时也反映出受众对于商业文化影响下的美学形态的接受维度与审美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标准。

  • 标签: 《捉妖记》 商业文化 美学形态
  • 简介:"暴力美学"是以后工业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为土壤产生的,因地域文化背景差异而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样式和精神内涵。这一美学概念将暴力作为审美焦点。而现代电影正是承载暴力美学的重要审美客体。在"菊与刀"的民族文化传统影响下,日本的黑帮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暴力美学与死亡主题,在众多的黑帮电影中显得更为特色鲜明而耐人寻味。文章从文化来源、表现形式和道德评价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日本黑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与死亡主题。

  • 标签: 黑帮电影 日本 暴力美学 死亡主题
  • 简介:"暴力"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暴力场面在多种题材的影片中的展现长盛不衰,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导演在暴力场面的处理上逐渐归于一种"美学"呈现,弱化了暴力场面的血腥和冲突感,在表现上更趋向于柔和的观感。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场面的编排上别具匠心,通过色彩情感、镜头、武舞化的暴力场面、大环境等的巧妙运用,对暴力场面进行了美学处理,突出了暴力美学的特色,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

  • 标签: 电影《大追捕》 暴力美学 赏析
  • 简介:新生代国产电影的美学追求经历了一个自发的嬗变过程,由小规模的、容易的、局部的小成本作品创作及美学表现向中等形式电影过渡,使得国产影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态,其创作路线和电影价值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一开始独特、前沿,尝试性即使很强,但也保守、质朴、简单的特点走向繁杂多样、美学价值高端化的过渡时期。本文从这几个层面来把握新生代国产电影美学策略。

  • 标签: 新生代电影 美学表达 历史嬗变
  • 简介:当“身体”不再被否定和忽视,而终于与“心灵”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达到了“过度关注”的程度,这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消费社会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身体”真正变成敞开的,不再是遮蔽的,其重要推手之一就是近代早期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放映与传播。好莱坞电影作为重要的媒介工具,它所带来的以身体消费为主体的消费文化的兴起,成为中国都市现代性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

  • 标签: 身体 美学 好莱坞电影 消费文化
  • 简介:摘要莱辛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1766年出版的《拉奥孔》之中。他从拉奥孔这座雕像群所表现出的感情与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史诗《伊尼特》中所描绘的拉奥孔的形象谈起,具体探讨了造型艺术和诗的界限及联系。本文从莱辛美学思想、意义与局限性三方面,试探析《拉奥孔》中莱辛的美学观。

  • 标签: 莱辛 拉奥孔 诗与画
  • 简介:80年代以"先锋"出名的作家格非在2011年完成了"江南三部曲"的创作,并于2015年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其文学成就获得评论界的肯定。学界对于"江南三部曲"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层面的探讨上,例如对革命、乌托邦、知识分子以及历史与个人关系等主题的关注上。

  • 标签: 格非 文学成就 社会学层面 茅盾文学奖 美学传统 个人关系
  • 简介:台湾导演侯孝贤用八年的时间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在流淌着文化与美学意蕴的《刺客聂隐娘》中,导演遵循含蓄隐忍、抒情写意的美学原则,以凝固的光影记录流动的生命,糅汇了历史和政治,游走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现代性的银幕人物形象,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头语言构筑道德化的政治寓言。

  • 标签: 《刺客聂隐娘》 碎片化 道德化 政治寓言
  • 简介:摘要马远的山水画皆取材于现实,并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画面虚实相生,充满着诗情画意,山水画在其笔下呈现出或缥缈、或空灵、或萧肃的意境美。马远的绘画风格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许都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从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角度通过马远风格的心理学成因,山水构图与“张力”,线条与“张力”,笔墨与“简化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 标签: 阿恩海姆 格式塔心理学 马远 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