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和细胞间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可塑,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以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基质)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括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角质形成细胞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表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桥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细胞间物质所形成的屏障具有高度的抗张力性和稳定性(图1)。表皮底层细胞间的粘附更加柔韧,通过形成间隙及新的结合,适应表皮生长。基底膜区位于表皮下方,是粘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特化区域。一些特化的结构穿过基底膜将表皮锚定在真皮上,这些结构包括多糖和蛋白质(包含胶原纤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大分子(粘附复合体)。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外基质 表皮生长 粘附细胞 胶原纤维
  • 简介:在发达国家主要有种健康管理形式:1.生活方式管理这种管理主要关注健康个体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健康风险,这些行为和风险将影响他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生活方式管理要帮助个体做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

  • 标签: 健康管理 国外健康 管理形式
  • 简介:<正>将6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1)A组:34例;(2)B组:32例。A组采用香砂君子汤口服;B组采用克拉霉素+甲硝唑+雷尼替丁+米雅利桑爱儿A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并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IgG检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HP根除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香砂君子汤加减根除小儿幽门螺杆菌疗效与B组(克

  • 标签: 香砂六君子汤 快速尿素酶试验 临床症状 根除率 清抗 无显著性差异
  • 简介:目的比较硝普钠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咯血的疗效.方法58例住院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用硝普钠治疗;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5.4%(χ2=P<0.01).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硝普钠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治疗咯血的理想药物,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硝普钠 治疗组 大咯血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对照组
  • 简介: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届中一法国际乳腺癌高级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4月18日至4月19日在重庆举行。这是我国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本次大会将邀请法国、意大利、美国及国内乳腺癌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参会,将以专题讲座、大会报告、热点讨论等形式与国内学者展开学术交流讨论。我们衷心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踊跃参会,共同促进我国乳腺癌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山城四月,春意盎然,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我们期待与您相聚美丽山城,共享本次盛会!

  • 标签: 学术活动 乳腺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征文通知 论坛 国际
  • 简介:2004年12月5~6日,第届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疾控司司长齐小秋、副司长肖东楼同志及第届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全体委员出席会议。

  • 标签: 专家咨询委员会 结核病 六届 卫生部副部长 2004年 全体会议
  • 简介: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目前仍是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手术方法,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率。由于获取方便、长度足够、管径等优势,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GSV)仍是目前全球各大中心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物。隐静脉的远期通畅率偏低一直是妨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术中获取的牵拉损伤、静脉保存液的选择、手术方法等都会影响其近期和远期的通畅率。研究进展近5年,许多临床研究结果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GSV的近期或远期通畅率,给临床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及线索。内容本文将综述影响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近期及远期通畅率的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隐静脉 通畅率
  • 简介: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1],在亚洲国家占NHL〉40%[2]。

  • 标签: 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
  • 简介: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专家委员会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承办的第届中国乳腺病(广州)论坛暨2015年乳腺癌峰会,拟定于2015年8月14至16日在广州隆重举行。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病 中国 广州 论坛 妇幼保健院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及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4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91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免疫分型以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91例PGI-DLBCL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2∶1,中位年龄57(17~79)岁。AnnArbor分期Ⅰ~Ⅱ期49例(53.8%),Ⅲ~Ⅳ期42例(46.2%);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正常者75例(82.4%),升高者16例(17.6%);国际预后指数(IPI)低/低中危患者73例(80.2%),中/中高危患者18例(19.8%);生发中心B细胞(GCB)患者22例(34.9%),非GCB(nonGCB)患者41例(65.1%);采用CHOP(环磷酰胺、长春地辛、表柔比星、甲泼尼龙)方案治疗的55例(60.4%),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学治疗(化疗)36例(39.6%),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5.5%、9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AnnArbor临床分期、LDH水平、免疫分型以及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IPI、AnnArbor分期、血清LDH水平、免疫分型以及是否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对PGI-DLBCL患者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胃肠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剂量静脉溶栓疗法,首剂150万U,以后每天50万U静脉点滴,4~7d,总计300万~450万U。结果冠脉再通率暑2.14%(23/28),再梗率14.29%(4/28),出血并发症10.71%,(3/28),病死率10.71%。结论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病人,可以提高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溶栓治疗年龄不限;尿激酶150万U是AMI溶栓治疗较适当剂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尿激酶
  • 简介: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众多止血药物的应用目前仍然是临床治疗的基石。因为绝大部分经气管或血管介入止血的治疗手段都需要有充分完成其准备条件的时间窗。本研究总结了在需要选择呼吸介入术治疗之前及在垂体后叶素应用无效或难以承受其不良反应的49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针对生长抑素治疗咯血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作出初步评价。

  • 标签: 咯血 生长抑素 影响因素 有效性
  • 简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代表性疾病,一直以间质纤维化为其病理特点。其病理特点为正常的肺泡壁的形态消失,代之以肥厚的肺泡壁和(或)形成纤维化。继之,由残存的扩张气腔形成蜂窝肺。迄今,对IPF尚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较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抗纤维化制剂。由于疗程在个月以上,患者长期用药,对药

  • 标签: 大剂量 布地奈德 药物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 病理特点 糖皮质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primarybreast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均为女性患者,中位年龄58.5岁,范围为45~69岁。病变部位左侧3例,右侧1例。镜下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均未见包膜,在残存数量不等的乳腺导管或小叶之间有大量弥漫浸润生长的中等偏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瘤细胞浸润脂肪组织;未见淋巴上皮病变,以中心母细胞样细胞(3例)和免疫母细胞样细胞(1例)为主;免疫表型提示4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型DLBCL,瘤细胞均表达LCA、CD20、CD79a和MUM-1,Ki67增殖指数50%~80%。病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7年12月,随访期内有1例复发,13个月后死亡,1例健在,已存活66个月,另2例失访。结论PB-DLBCL极为少见,主要见于女性,细胞起源分型大部分为non-GCB型,临床常易误诊为乳腺癌,该病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治疗暂不明确,推荐R-CHOP/CHOP化疗联合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乳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 简介:患者男,78岁。因“进行性消瘦1月余伴发热2周”,2007年9月17日门诊拟“胰腺癌”收治入院。体检:T38.5℃。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上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莫菲征阴性,肝区、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胃镜见胃体黏膜粗糙,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胰腺癌 误诊 腹壁静脉曲张 进行性消瘦 浅表淋巴结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50例年龄≥70岁的老年DLBCL患者,收集整理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Ki-67等资料进而分析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结果50例初发老年DLBCL患者中,60%患者为Ⅲ~Ⅳ期,54%IPI评分为3~5分,52%有B症状,75%原发部位为结外。在老年患者中,调整剂量的化疗疗效优于放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利妥昔单抗联合剂量调整化疗(R-CHOP)组完全缓解(CR)率优于不包括利妥昔单抗的剂量调查化疗(CHOP/COP)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5%、30.8%、11.5%。生存分析发现Ki-67对患者生存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Ki-67>80%患者预后差。结论老年患者以疾病分期晚,易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生存期短为特征,具有更高的DLBCL发病率,Ki-67是一个重要的不良预后指标。R-CHOP方案可明显提高CR率,并且足够疗程的化疗将显著改善超高龄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老年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