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错误原因的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各临床科室主动上报的74例护士错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错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错误类型中时间错误、剂量错误、速率错误是发生率最高的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则是查对不严格、操作不仔细、护理人员缺乏经验等造成。结论针对护士错误的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地培训安全用药质量标准,加强护理队伍的监管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有效避免减少错误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 标签: 护士 给药错误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药物治疗失误的指数。方法对我院上报的55例药物治疗失误事件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移床率高,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查对依从性差,环境应激因素,护理人员压力大,团队沟通不足与药物治疗失误密切相关。结论应配置安全的护理人员编制,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依从性,加强安全教育,抵制护理人员简化工作流程的冲动,病室的布局设计、设备应一体化,增加私人空间,使患者的移床率减少,消除噪音、强光、异味、空气污浊等环境应激因素,增加足够的标识,降低护理人员紧张水平,加强团队沟通,避免患者治疗信息丢失。

  • 标签: 药物治疗失误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对减少错误事件的效果。方法组织我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按照PDCA循环步骤,对2013年错误事件进行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效果评价等。结果2014年我院错误事件从2013年整改前8例次减少到1例次。结论运用PDCA循环有效减少了错误事件,提高了护理安全。

  • 标签: 戴明循环 给药错误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漱口药物错误输入静脉的不良事件进行RCA分析,从系统层面剖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从系统上进行整改,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 标签: RCA 护理不良事件 系统
  • 简介:分析住院患者错误167起的原因,提出对策.167起错误的主要原因分为系统因素个体因素两方面,其中系统因素比个体因素对错误的影响更多、更深.为此,护理管理者应转变给错误事件的风险管理理念,采取优化流程、实施信息化管理、做好团队间的沟通协调、完善护士培训体系、重视过程的细节管理等对策,并完善实习护生进修护生的管理,以确保安全.

  • 标签: 给药错误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儿科阶段错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儿科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护理管理对策,促进儿科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的46例阶段错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落实查对制度、优化护士层级培训方案、合理调配人力等护理管理对策。结果:经过实施系列管理对策后,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儿科发生阶段错误事件12例,较前上报的46例下降73.91%,改进效果明显。结论:关注儿科用药全过程,提高护士的安全风险意识,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的关键。

  • 标签: 儿科 给药错误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错误的根本原因,探讨减少护士错误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护士错误事件368例,提取护理人员一般资料,统计错误的发生科室、时间、类型,运用根因分析法对错误原因进行深层次归因分析。结果护理人员配比不足、护士风险意识不强、药品相似等是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结论根据错误的根本原因,强化查对制度、增加忙碌时段护理人员数量、采用药品标识管理等可减小或避免错误的发生。

  • 标签: 给药错误 根因分析 护士
  • 简介:摘要:研究表明护士在临床中发生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医疗事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周期,增加了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的家庭负担,甚至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影响了患者对医护的信任感,加剧了医患矛盾。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报道,立足临床调研,分析错误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的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料,根据本院的临床实际,探索可行性经验做法,进一步降低甚至杜绝“错误”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护士,给药错误,查对制度,职业压力与倦怠,特制马甲,PDA
  • 简介:教学中运用“预防纠正错误法”初探岳阳市北港二中袁应秋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与纠正错误动作,首先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措施.1.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自党性不强,对完成动作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怕...

  • 标签: 完成动作 滑步 市北 怕苦怕累 意志品质 推铅球
  • 简介:目的:对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护理人员中成药用药错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减少临床护理人员中成药用药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非惩罚上报系统上报的79例护理人员发生的中成药错误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中成药错误发生情况、涉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错误发生班次导致不良后果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身份识别错误遗漏药剂量错误为常见的3种错误,分别占25.3%、22.8%19.0%;工作年限1~2年、〈1年3~5年者发生错误的比例分别为32.9%、20.3%17.7%;错误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是上午班、中午班下午班,分别占34.2%、25.3%17.7%;错误最容易导致1级、0级2级的不良后果,分别占51.9%、36.7%8.9%。结论: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中成药用药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成药 护理人员 给药错误 用药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筛查护理风险事件,提出全面而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期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为药物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框架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某三甲医院上报的688例护理错误事件作为病例组,以病例组例数的2倍数在同时期药物执行数据库中进行随机抽样,抽样1 376例未发生错误的护理事件作为对照组。对错误事件发生的相关客观因素及人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错误事件的潜在危险因素,构建护理错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护士职称、护龄、患者性别、患者文化程度、患者年龄、班次、交接班时段、工作时长、途径、药物执行的科室是护理错误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护龄、科室、途径、患者年龄、是否处于交接班时段纳入最终的护理错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P<0.05)。绘制并计算ROC下面积(AUC)=0.765,AUC>0.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结论护理错误预测模型的构建可为临床药物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障医院药物护理管理体系更具针对性及实用性,能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 给药错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安全管理在减少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用药差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神经内科35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79例)对照组(1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药物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用药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用药安全管理 神经内科 老年患者 给药错误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药安全管理对减少神经老年患者错误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笔者医院治疗的80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用药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X2=10.3698;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X2=9.9741,(P

  • 标签: 神经内科 老年患者 用药安全管理 用药安全事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给错误根因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减少错误的发生。方法针对32例错误发生的原因,采用控制理论进行安全管理。结果错误发生例数及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错误预防控制是患者安全的前提,现场控制是患者安全的关键,反馈控制是患者安全的保障。

  • 标签: 控制理论 给药错误 不良事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使用PDA预防住院患者差错的效果。方法对住院患者在使用PDA前后发生的差错例数进行比较。结果PDA使用后增加了二维码的识别技术,采用药物及腕带的双重扫描制度,进一步落实了患者的身份核查药物核对,实现了医嘱的闭环执行。结论使用PDA可以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

  • 标签: 使用PDA 有效预防 给药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分次(全麻药)诱导与单次诱导心血管反应情况的比较及对心血管反应发生机制的分析来阐明分次在全麻诱导心血管反应预防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全麻病人100例,按年龄分为低龄组(A组)高龄组(B组),每组又随机分为两组即A1、A2及B1、B2组共四组,每组各25例。A1、B1组按单次法诱导,A2、B2组按分次法诱导,并对两组心血管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单次法对循环波动幅度大,分次法的循环波动较为温和。结论分次法容易掌握便于控制,在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方面优于单次法,适合在全麻诱导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诱导 给药 心血管反应 异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