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蓝细菌作为光合作用、植物进化等各类基础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蓝细菌具有非常大的研究潜力,通过从生物与生物技术两个维度对蓝细菌进行分析,可以让蓝细菌未来研究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本文对蓝细菌生物与生物技术进行分析,希望为关注蓝细菌生物与生物技术的人群带来参考。

  • 标签: 蓝细菌 生物学 生物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3年本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结果及病原菌调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地接收的细菌性食物中毒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检验结果,并对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102例食物中毒患者中,共检出细菌数量523株,其中呕吐物及肛拭子检出的细菌数量最多,占比61.95%;在各类型病原菌中,沙门氏菌占比最多(30.02%),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少6.69%;经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为夏季,检出病原菌占比为47.99%。结论:夏秋季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标签: 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调查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蓝细菌是一类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各种自然环境中。它们在全球碳循环、氮循环和氧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综述进化工程在蓝细菌生物和生物技术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进化工程 蓝细菌 生物学 生物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情况及微生物检验价值。方法 以2023.01-12时间段中于院内接受诊疗的食品中毒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40例,格按照标准完成微生物检验、病原检验,对检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微生物检测结果中,共检出菌株189株,包括肛拭子检出64株,呕吐物检出40株、粪便检出85株。总病原菌检出结果中粪便检出率最高。患者致病菌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志贺氏菌检出率最低。结论 在临床中实施微生物检验、病原检验,有利于准确判断食物中毒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致病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学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菌分布情况以及细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17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的分布情况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通过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差异,部分病原菌已经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部分病原菌已经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降低耐药性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持续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最新的参考数据。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儿童 细菌分布 药敏试验,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牛病是牛群健康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对牧民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牛病流行病调查与分析,探讨了牛病的流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现有研究,提出了几点预防控制对策,包括加强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引进管理等,旨在有效减少牛病的发生,保障牛群健康。

  • 标签: 牛病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就凉山州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展开调查分析。方法:调查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凉山州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分析毒蛇咬伤患者的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咬伤部位、蛇伤种类等。结果:经调查分析发现,毒蛇咬伤发生率呈明显提高趋势,但各年度均无死亡率;农民、学生被蛇咬伤的几率较高,咬伤部位多为下肢;就诊时间与危重症有着直接的关联,治愈好转率较高。结论:通过调查凉山州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特点,强化宣教,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意识,提高其急救能力,这对于降低该地区毒蛇咬伤病死率,或是致残率起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凉山州地区 毒蛇咬伤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伊犁地区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免疫进行调查研究。方法:自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产科和儿科1000例怀疑为新生儿ABO、Rh溶血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三项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直抗阳性、游离试验阳性、放散试验阳性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伊犁地区AB0溶血阳性率为28.67%,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AB0溶血阳性率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汉族Rh溶血阳性率显著低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伊犁地区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免疫调查发现,该地区新生儿溶血病具有一定发生率,Rh溶血病发生率高,需对患儿进行及时干预,提升疾病干预质量。

  • 标签: 伊犁地区 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免疫学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小学流感暴发疫情的严峻形势,现有研究在流行病调查方面尚存不足。为此,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小学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特征,以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通过综合分析疫情数据,研究发现流感传播的主要途径、感染人群特征以及疫情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学校疫情防控水平,也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意义在于为防控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师生健康,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细菌耐药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提供对策。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份23858份标本开展研究,分析病原菌分布状态,并对耐药性加以研究。结果:(1)23858份,分离细菌3876 株,阳性率16.25%。其中真菌939株,占总阳性例24.23%,革兰氏阳性菌644株,占16.62%;革兰氏阴性菌2293株,占59.16%;主要多重耐药菌株为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372株,检出率38.0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17株,检出率24.63%;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86株,检出率55.84%;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66株,检出率18.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6株,检出率27.28%;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株,检出率0.75%。(2)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阿米卡星等高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等高度敏感,对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高达5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高度敏感;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约1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约80%;(3)常见格兰阳性菌耐药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但对青霉类耐药率高达90%;屎肠球菌仅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超75%以上;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耐药率高达90%以上。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耐药形势严峻;根据药敏结果及针对病原菌合理选用抗菌素,是治疗各种感染的首要原则和关键措施,也是避免多重耐药菌产生的正确举措。

  • 标签: 细菌耐药监测 病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猪丹毒病的流行病特征,并探讨其综合防控策略。通过对特定地区的猪群进行流行病调查,揭示了猪丹毒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季节分布以及传播途径等关键信息。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对病原体进行了准确的鉴定与分析。

  • 标签: 猪丹毒病 流行病学调查 综合防控策略 饲养管理 疫苗接种 环境卫生。
  • 简介:摘要:贫血是幼儿常见的营养性疾病,特异体质幼儿更易发生贫血。本研究通过流行病调查特异体质幼儿贫血的现状,分析贫血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干预,探讨有效改善特异体质幼儿贫血状况的方法。

  • 标签: 特异体质幼儿 贫血 流行病学调查 营养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