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韩诗外传》融合了多家思想,其中,与《周易》更是密切相关,在强调行有所止、卑己虚怀、简朴平夷、迁善改过、推己及人、损盈益谦、困用贤人、穷变通达、恒守其德、慎始有终、反求诸己、颐养安命的思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 标签: 《韩诗外传》 《周易》 《礼记》 《诗经》
  • 简介:太宰纯崇尚孔子和先王之道,而不满于宋儒理学和孟子,他在《论语古训外传》一书中对朱熹提出了严厉批评。金迈淳则尊崇朱子,奉之为圭臬,并认为朱子与孔孟是一脉相承的儒学体系。在斥朱与尊朱的问题上,二人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和论争。两人学术观点的对立,导源于各自师说家法的差异,也折射出同在东亚汉文化圈中的日、朝两国学术风气与治学取径的异质与殊途。在论争中,梅曾亮支持金迈淳,而贬抑太宰纯,并斥之为"异端之尤"。

  • 标签: 梅曾亮 太宰纯 金迈淳 《论语古训外传》
  • 简介:本文从贞天地、立人极、通天人三个方面来阐释王夫之的圣人观。三者既是对圣人的内在规定,也是一种客观叙述;既是圣人成就自身的工夫,也是其所达至的境界;既是“本体上说工夫”,也是“工夫上说本体”。“贞天地”可分为“择阴阳之粹精”和“肖阴阳之德”两个方面,其内涵是贞守天地之正理、贞固天地之正气,其途径是效法天地的易简之道。立人极体现在圣人的德性才能和法象治、制礼作乐等作为中。二者体现了“本天论人”和“以人合天”的思维方式和诠释向度,其理论基础在于“通天人”。在阐释中,王夫之综合了先儒关于“圣”的“通天”、“德性”、“才能”、“纯于天理”、“境界”等方面的涵义,突出了圣人养民佑民和治理社会的“作为”,是对明代中晚期重内圣、轻外王思潮的一种理论补正。

  • 标签: 圣人 王夫之 周易外传
  • 简介:作为当下最重要的国家话语,“中国梦”是我国国家形象的价值核心,规制着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内涵、路径与目标,而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又直接影响着“中国梦”在世界诸民族之梦中的全球地位与可能性空间。因此,需认清现实起点,厘清国际传播的话语环境与主流学术话语资源,在对策与行动上注意强化其话语核心的内在建构、外在形式的有效表达以及新媒体语境中国家形象的攻防战。

  • 标签: 中国梦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 简介:,一直以来沿用郑玄和郑司农的注解。通过《周礼》《礼记》的记载,我们发现郑玄与郑司农的解释有出入,庸是"悬鼓、编钟、磬和笙"的统称,是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天子或被授予特权的鲁国国君才可以使用的最高规格的乐器。

  • 标签: 庸器 乐器 权力
  • 简介:“制尚象”,不是如孔颖达等人理解的“依卦造”或“观象制”,而是借助各种发明创造事例(如井、鼎),来揭示“人法自然”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进而从侧面角度表达《易》道的广大和周普。

  • 标签: 周易 制器尚象 观象制器 人法自然
  • 简介:《周易》有“大道之原”的美称,虽非诠释造物之道,却包含“造物之道”。楚国制工艺是对《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阐释和应用,是《周易》“道说”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衍生、规范了传统制工艺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美学思想。发掘《周易》与楚国制工艺的内在联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独具特色的“道”文脉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周易 工艺设计 制器尚象 天人合一 阴阳和合 道器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