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碱木质素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新型阳离子木质素季铵盐絮凝剂(QL)。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QL对4种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92%以上。通过比较QL与阴离子型木质素的絮凝效果以及对絮体微观形貌的表征,初步探讨了QL的絮凝机理。

  • 标签: 木质素季铵盐絮凝剂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合成 絮凝
  • 简介:摘要:常规的混凝剂主要是铝盐和铁盐,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电中和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用量大、絮体较小、腐蚀装置等,还易引起污泥脱水难、产生的污泥量大等问题。有机絮凝剂分为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例如聚丙烯酰胺(PAM)类絮凝剂和改性淀粉絮凝剂,其中以PAM类应用最为广泛。相比之下,有机类的絮凝剂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和分子链较长的特点,虽然具有用量少、产生絮体紧密等优势,但在处理成分复杂、浊度高、电荷密度大等特种工业污水时,絮凝效果欠佳,很难达到处理目标要求。

  • 标签: 机制砂 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 减水剂
  • 简介:文章叙述了通过利用曼尼兹反应条件的控制,对聚丙烯酰胺进行了阳离子改性,合成胺甲基聚丙烯酰胺。探讨了原料配比、甲醛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二甲胺滴加时间等对胺化率的影响,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

  • 标签: 胺甲基聚丙烯酰胺 合成 絮凝
  • 简介:【摘要】近年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部分砂厂企业为进一步节约水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循环水的利用次数,在水洗砂中加入絮凝剂使循环用水达到快速澄清的目的,然而,絮凝剂的加入使得工程用砂中存在部分残留,本文通过对不同循环用水次数产生的残留量分析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力学性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为水洗砂企业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混凝土 絮凝剂 性能
  • 简介:微生物絮凝剂是新一代天然高分子有机絮凝剂,具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该文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理化性质,可能的絮凝机理及影响其混凝的因素。

  • 标签: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机理 影响因素 水处理
  • 简介: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为阳离子化试剂,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00-6000Da的胶原蛋白I及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80000Da的胶原蛋白II进行阳离子化反应,制备了两种阳离子型胶原蛋白絮凝剂,并以高岭土悬浊液为模拟体系,考察了阳离子化前后胶原蛋白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阳离子化能明显提高胶原蛋白的絮凝能力,阳离子化胶原蛋白I及胶原蛋白II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提高了20%,但阳离子化大大加快了絮凝速度,絮凝时间可缩短到20min以内。胶原蛋白II阳离子化后的絮凝能力最强,当该絮凝剂投加量为200mg/L、絮凝时间为20min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达到80%以上。

  • 标签: 胶原蛋白 改性 超细纤维合成革 卫生性能
  • 简介:摘要: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天然砂的开采已经受到限制,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并没有减少。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开始转向使用机制砂来代替天然砂。机制砂是通过人工制造的一种砂石材料,具有更均匀的颗粒大小和更高的强度。本文通过对机制砂中絮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机制砂中絮凝剂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凝结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含絮凝剂机制砂 混凝土性能 影响
  • 简介:摘要 电镀含铜废水为线路板厂最主要的工业废水,目前国内最普遍的处理方法为化学沉淀法,而在化学沉淀法中,最常见的还是铁氧体法,即在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亚铁离子,然后加碱调节pH至9.0-10.0,即可形成棕褐色沉淀,然后再投加相应的絮凝剂加快悬浮物的沉淀,用这种方法,铜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出水水质能稳定达标。

  • 标签: 絮凝剂 沉降 电镀含铜废水
  • 简介:摘要:絮凝剂作为一种新颖的混合材料助剂,能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性能。本文通过对絮凝剂的机制和机制砂的特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絮凝剂的机制砂对于增强混凝土的压力抵抗能力、弯曲抵抗强度以及持久稳定性都有积极影响,并且能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性能及其防止开裂的特性。所以,含絮凝剂的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展现出了较大的使用潜力。

  • 标签: 含絮凝剂机制砂 混凝土 性能 影响
  • 简介:为充分利用剩余污泥,利用碱法从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取回的沉降污泥提取生物絮凝剂,以浊度及COD去除率参考,通过生物絮凝剂的投加量(A)、搅拌速度(B)、搅拌时间(C)、污泥浓度(D)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浊度去除试验中,正交表最大去除率63.21%,最佳组合A2B1C3D1浊度去除率可达66.71%,COD去除率为61.13%;COD去除试验中,正交表最大去除率71.20%,最佳组合A3B3C2D3COD去除率可达75.57%,浊度去除率为60.48%.说明活性污泥提取生物絮凝剂具有较理想的絮凝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絮凝剂 浊度 COD
  • 简介:以含铁装饰原纸生产废水污泥为原料,NaClO3为氧化剂,经过酸溶和氧化过程,制得了液体聚合硫酸铁(PFS)絮凝剂.研究了酸溶过程中反应温度及时间对铁溶出率的影响.以Fe2含量表征PFS质量,考察了NaClO3用量、氧化时间和温度对PFS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溶过程中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5h,反应温度80~90℃;NaClO3氧化制备PFS的适宜条件为:n(NaClO3)∶n(Fe2+)=0.18∶1,反应时间3h.制得的PFS各项指标均符合GB14591-2006中规定的PFS一级标准要求,PFS对造纸废水的絮凝效果优于市售PFS和PAC,适宜用量为30~45mg/L;对制药废水的絮凝效果与市售PFS无显著差别,适宜用量为20~30mg/L.

  • 标签: 造纸污泥 聚合硫酸铁 氯酸钠 絮凝
  • 简介:近年来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已成为水处理药剂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近年来无机高分子絮凝絮凝机理的研究进展,包括我们所最近研制的三系列含水聚硅酸铝铁钠废水净化剂,它们的优缺点及其絮凝机理。重点阐明研制絮凝剂时通常采用共存阴离子和活性硅酸与铝盐或/和铁盐的聚合作用,并探索絮凝剂中各组分对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的贡献。

  • 标签: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铝铁共聚物 含水聚硅酸铝铁钠废水净化剂
  • 简介:絮凝是处理印染废水的经济有效方式,不产生二次污染物。本文介绍了电絮凝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一些进展和联合工艺。

  • 标签: 电絮凝 染料废水 进展 联合工艺
  • 简介:通过研究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首先采用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蒽酮比色法、Molisch反应、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发现絮凝剂BFSVI—SD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和羧基。高分子链以聚集态形式存在,星现较疏松的纤维状结构。同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对淀粉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及毒性试验结果,提出了絮凝机理。由于该絮凝剂是一种极性大分了,与水中有机物颗粒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质点之间以离子键、氢键形式结合,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絮凝体。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水处理 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机理 多糖
  • 简介:以某铜精矿矿浆为原料,试验研究了影响矿浆沉降特性的各种因素。针对物料颗粒粒度、矿浆浓度、絮凝剂种类及投加量对沉降速度的影响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试验表明,粒级较粗的颗粒较易沉降,高分子絮凝剂起到了加速颗粒沉降的目的,沉降速度随着矿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絮凝剂用量的增大而加快。

  • 标签: 颗粒粒度 矿浆浓度 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沉降
  • 简介:用于污泥处理的絮凝剂很多,其中应用较广的是聚丙烯酰胺(PAM),针对污水处理厂残余污泥处理与利用的需要,选用4种不同品牌的PAM(MLT22S,AN910PWG,A778,SA-140)和一种自备有机和无机复合絮凝剂,对污泥进行了絮凝、污泥比阻、过滤和絮凝剂效能比较实验,并进行了了污水脱水性研究。

  • 标签: 污泥处理 絮凝技术 应用 无机复合絮凝剂 污水处理厂 聚丙烯酰胺
  • 简介:筛选出了一株适用于石化污水处理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HAD-2,鉴定其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mendocina),考察了其最佳硝化条件、反硝化性能及在模拟污水中的脱氮能力。菌株为耐热菌,偏碱性(pH=8.5)和高碳氮比(25∶1)时硝化性能最佳。在异养硝化体系中,12h时菌株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2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少;在反硝化体系中,12h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0%和84.92%;在模拟废水中,48h时菌株对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25%、65.47%和72.40%。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中可产微生物絮凝剂,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絮凝能力最佳,絮凝率为94%。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门多萨假单胞菌 产微生物絮凝剂 石化污水
  • 简介:泥浆絮凝,传统地讲就是向泥浆内投加一些化学材料,使体系中某些固相聚在一起形成絮团并与其它成份分离的过程。加入的化学材料称为絮凝剂。

  • 标签: 泥浆 絮凝剂 水土分离 絮凝问题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