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湖南省郴州市是湖南省山洪灾害多发的一个区域,对郴州市山洪灾害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意义重大.运用Bayes判别分析,根据山洪灾害预报的简化原理使用灾害发生前10天的时效雨量和当日雨量作为预报模型因子建立一组山洪预报模型,计算得出的模型预报正确率为86.96%,满足Bayes判别分析正确率大于80%的要求,表明该方法预测山洪简单易行,可以为郴州市山洪灾害的预测以及防治提供-定的支撑.图2,表4,参24.

  • 标签: 山洪灾害 郴州市 预报模型 Bayes判别分析法
  • 简介:生态学与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对数据做方差分析,在已知样本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等样本统计量的前提下,如果利用Excel软件制作方差分析模板,既可为数据分析提供方便快捷的方差分析手段,也可为审阅论文数据时,如何判断其结论的真实性提供了新方法.图8,表2,参5.

  • 标签: 单因素方差分析 样本统计量 Excel建模 生态学研究 快捷分析与判断
  • 简介:在生态学与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对实验数据做双因素的方差分析,在已知样本例数、平均数、标准差等样本统计量的前提下,如果利用Excel软件制作方差分析模板,可为研究者提供方差分析结果的方便快捷手段,同时,也为我们在审阅论文数据时,如何判断其结论的真实性提供了新方法.

  • 标签: 双因素方差分析 样本统计量 Excel建模 生态学研究 快捷分析与判断
  • 简介:生物敏感性分布(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SD)是一种基于单物种测试和概率统计学的、较高级的外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在国内外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染物风险评价中。本文选取了采用logistic和normal这2种SSD分布模型,分析了国内外毒死蜱对3组水生生物组合的毒性数据;并且获得各自SSD的HCx值。3组毒性数据分别为:浙江稻田水生生物组,长三角地区水生生物组和美国水生生物组。浙江稻田水生物SSD分布的HC5为:0.32μg·L^-1(logistic模型)和0.35μg·L^-1(normal模型);HC10为1.50μg·L^-1(logistic模型)和1.26μg·L^-1(normal模型);HC20为8.13μg·L^-1(logistic模型)和5.96μg·L^-1(normal模型);HC50为145.44μg·L^-1(logistic模型)和115.74μg·L^-1(normal模型)。据此判断水稻种植季节,稻田水域毒死蜱对食蚊鱼、鳑鲏、泽蛙蝌蚪、轮虫、常见腹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以及绝大多数藻类等的风险较小。利用冗余分析研究了生物物种数量、物种组成结构和拟合模型对HCx影响。结果表明:物种组成结构对HCx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毒死蜱较为敏感物种数量与HCx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对毒死蜱不敏感的物种则与HCx呈现正相关性。

  • 标签: 毒死蜱 稻田湿地水生生物 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SSD) 生态风险评价
  • 简介:水体沉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沉积物污染将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全面的水体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为环境污染修复与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已有文献报道了多种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其中,证据权重通过对不同的证据进行测定与整合,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对沉积物质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本文对证据权重中化学分析、生物毒性和底栖生物群落结构3种证据的测量方法、赋权方法、证据整合与信息解译方法进行了系统评述,并以淡水河为例介绍了用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TOPSIS)整合数据进行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

  • 标签: 沉积物质量评价 沉积物质量三元法 信息整合方法 证据权重法 多目标决策理想点法
  • 简介:多环芳烃(PAHs)具有高的疏水性,在水体中优先分布于沉积物。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s),依据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数据计算5%物种危害浓度(HC5);并结合欧盟委员会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GD)进而得到沉积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sed),以报道的太湖的沉积物中浓度数据作为预测环境浓度(PECsed);用商值PECsed/PNECsed进行风险表征,定量分析太湖沉积物中6种PAHs的水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6种PAHs的HC5分别为:苯并[a]芘1.026μg.L-1、芘4.553μg.L-1、荧蒽1.940μg.L-1、蒽0.930μg.L-1、芴11.045μg.L-1、萘2.936μg.L-1;萘、蒽、芴和荧蒽为沉积物中具有风险的物质,风险排序为萘〉荧蒽〉蒽〉芴。另外,太湖沉积物2009年6种PAHs的水生态风险小于2004年和2007年。本研究为太湖沉积物PAHs生态基准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

  • 标签: 物种敏感性分布法 生态风险评价 多环芳烃
  • 简介:运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获得太湖水体中铜的急性水质基准值为1457μg·L^-1,慢性水质基准值为326μg·L^-1;不同类别物种敏感性存在差异,无脊椎动物较脊椎动物更敏感,甲壳类敏感性大于鱼类.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与传统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相比,更全面合理地考虑多种毒性效应,曲线拟合效果好,受数据量大小影响较小,结果更加稳定.研究结论可为铜水质标准的修订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水质基准 太湖
  • 简介:以浑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筛分水平浓度初步探讨了浑河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铜、铅、锌和镉)沉积物质量基准推荐值。结果表明,筛分水平浓度获取的浑河沉积物铜、铅、锌和镉的质量基准分别为46.69、39.18、140.03和0.54mg·kg-1(以干质量计)。通过与不同国家及地区指定的重金属质量基准推荐值以及本地区采用其他方法推导的重金属基准推荐值进行比较,推算出本研究获取的4种重金属沉积物质量基准推荐值接近所有数据的中间值。由于本研究中用于推导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数据相对较少,导致获取的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推荐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标签: 重金属 沉积物质量基准 筛分水平浓度法
  • 简介:以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SNP)为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供体研究了NO对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对不同浓度SNP在海水介质中释放NO的过程进行了监测;对所培养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进行藻密度测定,观测NO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10和100μmol·L-1的SNP释放NO浓度大约分别为6×10-9、9×10-9和2×10-7mol·L-1左右,而释放时间分别为4、5.5和7.5h.研究表明,NO对不同微藻有明显不同的作用规律:NO持续作用下,对亚心形扁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8mol·L-1数量级;对赤潮藻中肋骨条藻的最佳作用浓度在10-9mol·L-1数量级;赤潮藻对NO的响应比非赤潮藻更灵敏,NO可能是海洋生态系中微藻生长重要的调节因子.

  • 标签: 一氧化氮 微藻 硝普钠 荧光法
  • 简介:地名是人们日常提及最多、使用最多的词语之一,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都重要的影响.每个地名都有它产生的过程,认识地名的起源,对研究一个地区的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地名起源是地名研究的重要部分,以往的地名起源分类多以概括性为主,缺少系统的分类方法.该研究从地理要素的角度,将居民点地名起源其分化为自然环境、人文和经济社会三个一级类,二十七个二级分类,自然环境分类又划分了三级和四级分类.根据这一分类方法,以茂名市各个镇的地名为例,将居民点地名分类运用到区域地名的研究中,并阐述其分类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 标签: 居民点地名 起源 分类 茂名市
  • 简介:目前广泛使用的水质基准推导方法—物种敏感度分布存在曲线拟合模型不确定、曲线拟合效果不佳、种内差异欠考虑、基准值不准确等诸多问题,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构建了太湖水体中5种重金属Ag、Pb、Cd、Hg和Zn的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保护水生生物的急性水质基准分别为1.079μg·L~(-1)、637.973μg·L~(-1)、19.465μg·L~(-1)、8.729μg·L~(-1)和105.506μg·L~(-1),慢性水质基准分别为0.108μg·L~(-1)、63.797μg·L~(-1)、1.947μg·L~(-1)、2.340μg·L~(-1)和52.753μg·L~(-1);不同类群间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度存在差异,不同重金属对同一类群生物的毒性也存在差异;通过与国内外已有的重金属水质基准值比较,发现水质基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目前基于国外水质基准或我国整体水域特点来制定的太湖水质标准,往往造成对太湖水生生物欠保护或过保护的状况。

  • 标签: 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重金属 太湖
  • 简介: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组分复杂,生物毒性高,大多采用生物处理联合物化深度处理的工艺,以满足炼焦化学工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但其排水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为研究工艺排水安全性,选择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sus)血红细胞、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为测试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各处理阶段出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进而识别影响生物毒性的水质因子。焦化废水经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急性毒性比进水下降71%,遗传毒性下降为90%以上的轻度以下损伤,显示生物强化处理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有良好的去除作用。生物处理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则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变化:活性炭吸附对生物急性毒性的消除最佳,但遗传毒性较生物处理出水有所升高;臭氧氧化不仅水质改善效率差,且最终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均升高;臭氧催化氧化对水中残留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但也造成出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升高。各水样对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与有机物、氮等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相关性,而遗传毒性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和改进处理工艺、保障水体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焦化废水 生物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生物处理 深度处理
  • 简介: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25个指标构建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确定指标权重,以模糊综合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处于“较健康”状态(0.2362),处于一个良性发展阶段;城市群内部健康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同.长沙市和株洲市的隶属度为“健康”,湘潭市和益阳市属于“较健康”状态,岳阳市和常德市属于“临界状态”,衡阳市属于“不健康”状态,娄底市的隶属度为“病态”.未来,环长株潭城市群要加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缩小城市群内部差距,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 标签: 环长株潭城市群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熵值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简介: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水化学统计、离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偃师市浅层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和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偃师市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在沿着补给—径流—排泄的方向上,地下水化学类型由SO4·Cl-Na型水向HCO3-Ca·Mg、HCO3·SO4-Ca·Mg型水演化.总体上研究区地下水中TDS不高,均值为515.29mg/L,与Mg2+、Ca2+、SO42-、Cl-质量浓度的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平原地区浓度高于南北两侧的丘陵山地.图3,表1,参15.

  • 标签: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水流动系统 偃师市
  • 简介:湖泊是地球上珍贵的淡水资源来源研究之一.但由于人类对湖泊过度开发,不良利用,导致湖泊污染严重,湖泊生态功能被破坏.随着对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的深入,湿地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本文详细论述了天然湿地具有削减湖内污染物,维护湖泊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定碳源,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作用,在湖泊生态系统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天然湿地存在面积锐减,湿地景观丧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开展湿地保护的对策,希望以此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及研究者的更多关注.

  • 标签: 湿地 湖泊 生态系统 保护 作用
  • 简介:本文综述了目前巢湖生态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的主要进展。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研究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多溴联苯醚、邻苯二甲酸酯、全氟烷基酸类物质、四溴双酚A、抗生素和有机磷农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大气、降尘、沉积物、悬浮物、水生生物等多介质分布、来源解析、跨界面迁移、归趋模拟与风险评估等方面。期望本文的综述,可以为巢湖微量有机污染物风险管理和水质改善提供重要决策支撑,对于在其他湖泊开展此类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巢湖 微量有机污染物 多介质分布 来源解析 跨界面迁移 归趋模拟
  • 简介:介绍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对一种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进行技术可行性探讨.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用于建筑空调既有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技术实施的制约因素.通过典型建筑冷量平衡计算表明,在部分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图2,表1,参18.

  • 标签: 季节性 天然冰蓄冷 时域性 蓄冷方案 适用性
  • 简介:体外消化过程可能导致土壤中憎水有机污染物提取量增加.论文采用3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进行体外消化实验,目的在于验证如下假设:土壤中部分锁定残留芘可以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释放出来,若不考虑这部分贡献,常规提取方式获得的土壤污染浓度可能低估污染土壤口摄风险.研究结果证实:经体外消化的土壤的总芘提取量显著高于未经消化样品,其差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消化液中的胆汁盐是造成锁定残留芘释放的关键成份.在特定范围(2~20mg·mL-1)内,提取效率不受胆汁盐浓度影响.胆汁盐作用下锁定残留芘的释放为一次动力学过程.

  • 标签: 多环芳烃 锁定残留 生物可给性 体外消化
  • 简介:化学污染物是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农业活动、城市工业化以及旅游业发展迅速,珊瑚礁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珊瑚礁生态系统长期处于化学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下,生态风险日益增加,已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并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重点介绍了化学污染物对珊瑚的影响,主要包括:(1)珊瑚礁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可以作为该海域化学污染物污染水平的外在反映;(2)化学污染物对珊瑚幼体的影响程度比成体大;(3)抗氧化酶和特定的功能基因可被用作生物标记物(biomarker)来监测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最后,本文对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在典型的珊瑚礁海域进行长期的生态学监测,并结合室内毒理学实验,筛选出敏感的生物标志物,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为今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化学污染物 珊瑚礁 毒性效应 生物标志物
  • 简介:近地层臭氧(O_3)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均产生一定的负效应。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不断升高的近地层O_3浓度已经威胁到世界粮食安全。O_3主要以干沉降的方式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所以需要定量确定陆地生态系统中O_3通量、干沉降速率和不同沉降通道的沉降过程,预测其对植物的潜在影响。介绍了目前O_3干沉降的主要观测方法及其模拟模型,从4个方面(O_3通量和干沉降速率的季节变化、日变化、气象因子等对O_3干沉降的影响、不同O_3沉降通道的沉降过程)重点评述了不同陆地生态系统O_3干沉降观测和模拟的研究进展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未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O3干沉降 沉降速率 通量 陆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