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多种激素通过外周和中枢等多种作用途径参与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研究发现,胃饥饿素(ghrelin)、促胰液素(secretin)、胆囊收缩素(CCK)、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肠抑胃肽(GIP)和多肽YY(PYY)等胃肠激素控制食物的摄入、消化与吸收,调节胰岛素分泌,并作用于肝脏、脂肪等外周代谢器官调节机体糖脂稳态。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与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密切相关。因此,以胃肠激素作为干预靶点的药物备受关注。对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激素的深入研究将为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新方向。

  • 标签: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胃肠道激素 糖脂代谢 2型糖尿病 肥胖
  • 作者: 章卫平 史亚男 陈玉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 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134,海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肠道是消化、吸收各种膳食营养素的重要场所,也是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稳态的主要器官。肠道可感受各种不同的营养信号,与脑、肝脏等代谢器官相互作用,形成复杂而又精细的糖脂代谢时空调控网络,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稳态的"前哨"与"枢纽"作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已成功转化为临床干预糖脂代谢紊乱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就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转化应用研究进展进行述评,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热点提出展望。

  • 标签: 肠道 肠道微生物 糖代谢稳态 脂代谢稳态 代谢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乌鲁木齐某社区不同睡眠时间居民的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方法利用2017年5月在乌鲁木齐某社区进行慢性代谢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所获2 049名居民的数据,选取资料完整、年龄19~80岁的居民共1 822人,测血压、腹围、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集静脉空腹及2 h血浆血糖,同时测尿酸、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1)睡眠时间≤6.0、6.1~8.0和>8.0 h/d的调查对象分别有363人(19.9%)、1 349人(74.0%)和110人(6.0%)。不同睡眠时间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状况及锻炼状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时长人群的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尿酸、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时间≤6.0 h/d组上述指标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余2组。(2)不同睡眠时长人群的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腹围、总胆固醇、LDL-C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睡眠时长组组间上述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睡眠时间≤6.0 h/d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另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空腹血糖、HbA1C、尿酸、三酰甘油、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校正年龄、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睡眠时间≤6.0 h/d与腹型肥胖相关,其余糖脂代谢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睡眠时间≤6.0 h/d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未校正:OR=1.65(95%CI1.18~2.32),校正后:OR=1.48(95%CI1.04~2.08); P<0.05]。结论睡眠时间≤6.0 h/d与腹型肥胖相关,睡眠时间≤6.0 h/d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睡眠时间 糖代谢 脂代谢 乌鲁木齐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占高血压人群的5%~15%,是一类容易被忽略的常见病。PA患者易伴发糖代谢紊乱,约23.0%~35.3%的PA患者会伴发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其机制可能为高醛固酮影响了胰岛β细胞功能和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PA与脂代谢异常的研究证据尚不充分。现就PA患者的糖脂代谢特征及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糖尿病 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相关分子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病理类型、大小、数目的影响因素。结果262例受检者中,无息肉检出116例,检出腺瘤性息肉113例,炎性息肉33例。息肉组HOMA-IR、VCAM-1及FGF19分别为2.904±1.754、(334.415±139.573)ng/ml和(135.865±98.470)pg/ml,均高于无息肉组[分别为2.369±1.306、(302.480±99.946)ng/ml和(110.694±76.044)ng/m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4.269,95%CI为1.963~9.405)和FGF19(77.0~131.4 pg/ml:OR=2.385,95%CI为1.155~4.926)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799,95%CI为1.650~8.748)和FGF19(77.0~131.4 pg/ml:OR=2.290,95%CI为1.072~4.891)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6.725,95%CI为1.853~24.410)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047,95%CI为0.009~0.245)是炎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539,95%CI为1.293~9.689)为单发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5.063,95%CI为2.048~12.515)、FGF19(77.0~131.4 pg/ml:OR=2.502,95%CI为1.102~5.681)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282,95%CI为0.095~0.839)是多发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416,95%CI为1.134~10.289)和空腹胰岛素(≥9.4 μU/ml:OR=9.480,95%CI为1.485~60.521)为发生<0.5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151,95%CI为1.244~7.984)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310,95%CI为0.102~0.941)为发生0.5~0.9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22.649,95%CI为4.154~123.485)、年龄(55~64岁:OR=4.473,95%CI为1.070~18.704;≥65岁:OR=5.815, 95%CI为1.300~26.009)、体质指数(≥28 kg/m2:OR=5.310,95%CI为1.224~23.032)和FGF19(77.0~131.4 pg/ml:OR=7.474,95%CI为1.903~29.351)为发生≥1.0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按性别分层后,对于男性受检者,血清FGF19为结直肠息肉(77.0~131.4 pg/ml:OR=6.109,95%CI为1.688~22.104)和腺瘤性息肉(77.0~131.4 pg/ml:OR=6.401,95%CI为1.717~23.864)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女性受检者,年龄(55~64岁:OR=3.783,95%CI为1.052~13.611)和VCAM-1(≥352.8 ng/ml:OR=4.341,95%CI为1.142~16.493)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55~64岁:OR=5.743,95%CI为1.205~27.362;≥65岁:OR=6.885,95%CI为1.143~41.467)、VCAM-1(≥352.8 ng/ml:OR=6.313,95%CI为1.415~28.159)和IGF-1(≥7.6 ng/ml:OR=5.621,95%CI为1.069~29.543)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有关,血清FGF19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潜在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息肉 胰岛素抵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相关分子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病理类型、大小、数目的影响因素。结果262例受检者中,无息肉检出116例,检出腺瘤性息肉113例,炎性息肉33例。息肉组HOMA-IR、VCAM-1及FGF19分别为2.904±1.754、(334.415±139.573)ng/ml和(135.865±98.470)pg/ml,均高于无息肉组[分别为2.369±1.306、(302.480±99.946)ng/ml和(110.694±76.044)ng/m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4.269,95%CI为1.963~9.405)和FGF19(77.0~131.4 pg/ml:OR=2.385,95%CI为1.155~4.926)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799,95%CI为1.650~8.748)和FGF19(77.0~131.4 pg/ml:OR=2.290,95%CI为1.072~4.891)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6.725,95%CI为1.853~24.410)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047,95%CI为0.009~0.245)是炎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539,95%CI为1.293~9.689)为单发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5.063,95%CI为2.048~12.515)、FGF19(77.0~131.4 pg/ml:OR=2.502,95%CI为1.102~5.681)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282,95%CI为0.095~0.839)是多发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416,95%CI为1.134~10.289)和空腹胰岛素(≥9.4 μU/ml:OR=9.480,95%CI为1.485~60.521)为发生<0.5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151,95%CI为1.244~7.984)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310,95%CI为0.102~0.941)为发生0.5~0.9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22.649,95%CI为4.154~123.485)、年龄(55~64岁:OR=4.473,95%CI为1.070~18.704;≥65岁:OR=5.815, 95%CI为1.300~26.009)、体质指数(≥28 kg/m2:OR=5.310,95%CI为1.224~23.032)和FGF19(77.0~131.4 pg/ml:OR=7.474,95%CI为1.903~29.351)为发生≥1.0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按性别分层后,对于男性受检者,血清FGF19为结直肠息肉(77.0~131.4 pg/ml:OR=6.109,95%CI为1.688~22.104)和腺瘤性息肉(77.0~131.4 pg/ml:OR=6.401,95%CI为1.717~23.864)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女性受检者,年龄(55~64岁:OR=3.783,95%CI为1.052~13.611)和VCAM-1(≥352.8 ng/ml:OR=4.341,95%CI为1.142~16.493)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55~64岁:OR=5.743,95%CI为1.205~27.362;≥65岁:OR=6.885,95%CI为1.143~41.467)、VCAM-1(≥352.8 ng/ml:OR=6.313,95%CI为1.415~28.159)和IGF-1(≥7.6 ng/ml:OR=5.621,95%CI为1.069~29.543)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有关,血清FGF19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潜在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息肉 胰岛素抵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探讨成人1型糖尿病(T1DM)患者甲状腺功能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30例T1DM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成人T1DM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9、0.166、0.249,P值均<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和L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72、-0.240、-0.197、-0.220,P值均<0.005)。游离甲状腺素(FT4)与TC、L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1、-0.170,P值均<0.05)。TC是TSH、FT3、FT4的独立预测因子,FT3、FT4是HbA1c的独立预测因子,TSH是TC、TG、LDL-C的独立预测因子。成人T1DM患者甲状腺功能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有必要常规检测T1DM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 标签: 糖尿病,1型 成人 甲状腺功能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甲状腺结节与血脂血糖代谢及碘营养管理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市金山区2015年7月至12月接受流行病学调查的人群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计算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并对相关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03例受试者检出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2.6%(603/2 669)。其中女性单纯甲状腺结节患者358例,患病率为26.9%,男性单纯甲状腺结节患者245例,患病率为18.3%。女性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6,P<0.001)。此外,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升高趋势[13.1%(92/704)、20.2%(104/514)、25.1%(145/578)、24.4%(107/439)、36.3%(98/270)与34.8%(57/164),χ2=83.872,P<0.001],且在≤30岁组[8.0%(30/704)与18.8%(62/331),χ2=35.716,P<0.001]、>30~≤40岁组[14.1%(37/263)与26.7%(67/251),χ2=12.683,P<0.001]、>60~≤70岁组[26.2%(33/126)与45.1%(65/144),χ2=10.435,P<0.001]、>70岁组[24.4%(21/86)与46.2%(36/78),χ2=8.521,P<0.001]中,男性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低于女性。在单纯甲状腺结节阳性组人群中,空腹血糖[5.12(4.80,5.69)与5.02(4.72,5.48)]、总胆固醇[1.24(0.85,1.86)与1.13(0.77,1.76)]、甘油三酯[4.77(4.09,5.48)与4.49(3.92,5.1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9(2.26,3.36)与2.63(2.19,3.1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41(1.18,1.66)与1.35(1.13,1.61)]均高于阴性组(U值分别为554 818、578 468、535 622、556 067、567 960,P均<0.001),甲状腺结节阳性组BMI指数等级分布相对阴性组偏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77/2 066)、50.1%(1 034/2 066)、32.4%(669/2 066)、13.8%(286/2 066)与3.2%(19/603)、43.6%(263/603)、38.1%(230/603)、15.1%(91/603),χ2=9.5201,P=0.023]。食用加碘盐的受试者单纯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显著低于食用非碘盐的受试者[20.7%(436/2 102)与29.5%(167/567),χ2=19.376,P<0.001],单纯甲状腺结节阳性组尿碘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148.4(100.2,213.7)与169.5(115.4,241.75),U=545 129.5,P<0.001]。经过Logistic回归筛选后,年龄(OR=1.57,95%CI:1.292~1.908,P<0.001)、性别(OR=1.278,95%CI:1.193~1.368,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级(OR=1.166,95%CI:1.022~1.330,P=0.022)、总胆固醇(OR=1.105,95%CI:1.005~1.214,P=0.040)、食用加碘盐(OR=0.689,95%CI:0.556~0.854,P=0.001)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地区单纯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相对较低。年龄、性别、BMI等级、总胆固醇、加碘盐是引发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另外血糖水平也可能与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相关。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血糖 血脂 尿碘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药物对老年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糖脂类代谢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0例老年精神分裂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纳入时间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糖脂类代谢指标。结果 经对比,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糖脂类代谢指标无差异,治疗后糖脂类代谢指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鸢尾素在小鼠白色脂肪组织(WAT)棕色化及棕色脂肪组织(BAT)的作用以及对饮食诱导的肥胖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C57/BLKS/J雄性小鼠,分别进行正常饮食喂养(NCD)和高脂饮食喂养(HFD)。将两种小鼠分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鸢尾素(0.8 ng/g,200 μl),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体积(200 μl)磷酸盐缓冲液,连续干预14 d。每日定时采集小鼠的食物摄入量及体重等指标。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进行取材,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脂肪组织脂泡大小、活性改变。分析特异性棕色化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量来评估不同浓度(0、20和40 nmol/L)鸢尾素在体外对白色及棕色脂肪细胞的干预效果。为评估鸢尾素是否具有改善代谢的功能,对HFD的小鼠进行血清学指标和肝脂肪变性的监测。结果在体外成功培养并鉴定原代白色及棕色脂肪细胞。NCD小鼠中,动物活体显示在接受干预后两组小鼠体重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比对照组为(-0.78±0.98)比(0.27±0.55)g,P<0.01]。离体组织病理显示,实验组白色脂肪细胞面积较小[实验组比对照组为(14.78±8.44)比(29.49±12.97)μm2,P<0.05];实验组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滴较大,且UCP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HFD小鼠中,实验组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分别为(7.18±0.41)比(13.48±2.07)mmol/L,P<0.01;(2.38±0.26)比(3.89±0.93)mmol/L,P<0.05],实验组肝细胞内脂滴含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比对照组为(2.73±1.96)%比(14.04±6.29)%,P<0.001]。结论低剂量鸢尾素能够促进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同时能激活BAT,从而产热减轻小鼠体重;并且能够改善饮食引起的小鼠肥胖和相关的代谢紊乱。

  • 标签: 鸢尾素 白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棕色化 解偶联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儿合理膳食应用后对其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40例患肥胖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以开展合理膳食前后,对比患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并对患儿空腹血糖与餐后两小时血糖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合理膳食干预后,患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合理膳食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肝 糖脂代谢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儿合理膳食应用后对其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40例患肥胖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以开展合理膳食前后,对比患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并对患儿空腹血糖与餐后两小时血糖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合理膳食干预后,患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合理膳食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肝 糖脂代谢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虽然GDM孕妇血糖控制满意,但巨大儿发生率并未有明显下降。目的 探究GDM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依托于本院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端肥大症患者手术治疗后生长激素(GH)控制不完全缓解,应用长效生长抑素治疗对其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病例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肢端肥大症3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因GH水平控制不完全缓解,均应用长效生长抑素治疗1年以上,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行75 g葡萄糖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及口服葡萄糖抑制试验,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价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治疗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治疗1年后,患者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HOMA-IR、HOMA-β、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2.8 ± 2.5)μg/L比(12.1 ± 10.5)μg/L、(356.8 ± 209.2)μg/L比(698.1 ± 207.3)μg/L、1.56 ± 1.08比2.71 ± 1.52、1.01 ± 0.97比4.87 ± 3.57、(1.12 ± 0.49)mmol/L比(1.76 ± 0.9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升高[(5.83 ± 1.19)mmol/L比(5.11 ± 1.7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治疗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治疗可有效改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有所改善,β细胞功能减低,使患者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但对糖化血红蛋白无不良影响,可降低患者的TG水平。

  • 标签: 生长抑素 肢端肥大症 糖脂类 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端肥大症患者手术治疗后生长激素(GH)控制不完全缓解,应用长效生长抑素治疗对其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程度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病例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肢端肥大症3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因GH水平控制不完全缓解,均应用长效生长抑素治疗1年以上,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行75 g葡萄糖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及口服葡萄糖抑制试验,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价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治疗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治疗1年后,患者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HOMA-IR、HOMA-β、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2.8 ± 2.5)μg/L比(12.1 ± 10.5)μg/L、(356.8 ± 209.2)μg/L比(698.1 ± 207.3)μg/L、1.56 ± 1.08比2.71 ± 1.52、1.01 ± 0.97比4.87 ± 3.57、(1.12 ± 0.49)mmol/L比(1.76 ± 0.9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升高[(5.83 ± 1.19)mmol/L比(5.11 ± 1.7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治疗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注射用醋酸奥曲肽微球治疗可有效改善肢端肥大症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有所改善,β细胞功能减低,使患者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但对糖化血红蛋白无不良影响,可降低患者的TG水平。

  • 标签: 生长抑素 肢端肥大症 糖脂类 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就诊的40例体质指数(BMI)≥25 kg/m2的PCOS患者为肥胖组,并抽取同期来医院就诊的40例BMI<25 kg/m2的PCOS患者为非肥胖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就诊当天血清IL-6、糖代谢[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GLU 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代谢指标[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分析PCOS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糖脂代谢的关系。结果肥胖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非肥胖组,LDL-C、TC、TG、FFA水平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血清FPG、HbA1c、GLU 2 h水平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血清IL-6水平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OS患者血清IL-6水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P<0.05),与血清LDL-C、TC、TG、FFA、FPG、HbA1c、GLU 2 h呈正相关(r>0,P<0.05)。结论PCOS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糖脂代谢有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糖脂代谢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孕妇血、尿肌醇水平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常规产前检查的GDM孕妇80例作为GDM组,同期本院门诊常规产检的非GDM孕妇50例作为非GDM组。比较GDM组与非GDM组血、尿肌醇水平,糖脂代谢指标及其相关性。采用独立或成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DM组血肌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非GDM组[分别为322.1 ng/ml(279.1~364.1 ng/ml)与403.8 ng/ml(391.8~425.3 ng/ml),Z=-7.879;1.8 mmol/L(1.5~2.0 mmol/L)与2.0 mmol/L (1.7~2.2 mmol/L),Z=-2.419;P值均<0.05]。GDM组尿肌醇、脂蛋白a、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服糖前及服糖后1和2 h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非GDM组[分别为192.2 ng/ml (171.0~219.9 ng/ml)与143.8 ng/ml(121.1~158.6 ng/ml),Z=-6.834;253.2 mg/L (65.0~349.0 mg/L)与148.5 mg/L(46.5~159.3 mg/L),Z=-0.187;5.0 mmol/L(5.1~5.6 mmol/L)与4.4 mmol/L(4.2~4.6 mmol/L),Z=-5.547;10.0 mmol/L(9.1~11.3 mmol/L)与7.8 mmol/L(7.0~8.4 mmol/L),Z=-6.987;8.6 mmol/L(7.6~9.4 mmol/L)与6.6 mmol/L(5.7~7.1 mmol/L),Z=-7.100;18.2 mU/L(10.6~25.9 mU/L)与11.0 mU/L(6.3~12.7 mU/L),Z=-4.537;5.4%(4.5%~5.5%)与5.1%(4.9%~5.4%),Z=-3.468;P值均<0.05]。(2)血肌醇与空腹胰岛素、75 g OGTT服糖前及服糖后1和2 h血糖水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6、-0.416、-0.350和-0.407);尿肌醇与75 g OGTT服糖前及服糖后1和2 h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0.389和0.429),P值均<0.05。结论GDM孕妇血肌醇水平下降,而尿肌醇排泄增加。孕中期测定肌醇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评估孕妇代谢情况。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肌醇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RNA-222(miR-222)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COS患者(PCOS组),选取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及血清miR-222表达情况,分析血清miR-222表达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TC、TG、LDL-C、FPG、FINS、HOMA-IR、miR-222水平高于对照组[(1.30 ± 0.25)mmol/L比(1.04 ± 0.21)mmol/L、(4.36 ± 0.91)mmol/L比(3.67 ± 0.61)mmol/L、(2.51 ± 0.89)mmol/L比(2.13 ± 0.42)mmol/L、(5.34 ± 1.56)mmol/L比(4.91 ± 0.84)mmol/L、(11.08 ± 3.83)mU/L比(7.49 ± 2.53)mU/L],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1.08 ± 0.47)mmol/L比(1.53 ± 0.5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C、TG、HDL-C、LDL-C、FINS、HOMA-IR、miR-222是影响PCO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分析表明,PCOS患者血清miR-222表达与TC、TG、HDL-C、LDL-C、FINS、HOMA-IR水平呈正相关(r = 0.760、0.737、0.769、0.749、0.825,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 =-0.743,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miR-222表达异常升高,与糖脂代谢指标关系密切,可作为糖脂代谢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微RNA-222 糖脂代谢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RNA-222(miR-222)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PCOS患者(PCOS组),选取同期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及血清miR-222表达情况,分析血清miR-222表达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COS组TC、TG、LDL-C、FPG、FINS、HOMA-IR、miR-222水平高于对照组[(1.30 ± 0.25)mmol/L比(1.04 ± 0.21)mmol/L、(4.36 ± 0.91)mmol/L比(3.67 ± 0.61)mmol/L、(2.51 ± 0.89)mmol/L比(2.13 ± 0.42)mmol/L、(5.34 ± 1.56)mmol/L比(4.91 ± 0.84)mmol/L、(11.08 ± 3.83)mU/L比(7.49 ± 2.53)mU/L],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1.08 ± 0.47)mmol/L比(1.53 ± 0.5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C、TG、HDL-C、LDL-C、FINS、HOMA-IR、miR-222是影响PCOS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分析表明,PCOS患者血清miR-222表达与TC、TG、HDL-C、LDL-C、FINS、HOMA-IR水平呈正相关(r = 0.760、0.737、0.769、0.749、0.825,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 =-0.743,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miR-222表达异常升高,与糖脂代谢指标关系密切,可作为糖脂代谢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微RNA-222 糖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