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外语学习的过程是内化语言规则体系的过程。只有通过进行各种类型的运用目标语的交际活动,才能促使和加速内化的实现。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促进积极思维,并在课堂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准交际活动机会,提出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的教学程序:从语篇的交际属性入手,立足于篇章整体,引导学生预习;采取讨论──启发──讲解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宏观分析──微观分析──总结归纳的处理;操练同综合运用相结合,促进语言习得。

  • 标签: 教学法 外语学习过程 二语习得 内化 教学程序 宏观分析
  • 简介:2013年1月,菲律宾就南海争端向中国提起强制仲裁程序。中菲两国接受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强制仲裁的义务,因而菲律宾启动南海争端的仲裁程序无需中国同意。但是,菲律宾启动该仲裁程序,违反了中菲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达成的共识,存在法律适用错误,中国有正当理由不予接受。中国的不接受在强制仲裁程序中只意味着对仲裁庭管辖权的初步反对,却不能阻止仲裁程序本身的进行,因而中国积极参与仲裁程序肯定比消极对待更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因此,中国应该参与仲裁庭的组建,并与菲律宾积极谈判和协商,争取终止仲裁程序。如果仲裁庭最终建立起来,则中国应出席仲裁庭,坚持反对仲裁庭的管辖权和可受理性。按照“南方蓝鳍金枪鱼案”裁决的推理与裁定,仲裁庭最终应该裁定对中菲南海争端没有管辖权。

  • 标签: 中菲关系 南海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强制仲裁程序
  • 简介: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单独处理案件管辖权问题是对《公约》附件七仲裁实践的延续,是它在中国拒绝参与的情况下对待中国反对其管辖权意见的最明智选择。这种程序对仲裁庭本身和菲中两国具有潜在重要影响。仲裁庭对菲律宾的某些诉求享有管辖权的裁决延续了案件实体问题程序。中国的一个适当选择可能是参与这个程序,菲律宾的一个正确选择应该是与中国谈判达成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单方面或者与中国共同申请终止仲裁程序

  • 标签: 南海仲裁案仲裁庭 管辖权程序 实体问题程序 政策选择
  • 简介:国际法律程序包含了司法程序和仲裁程序。在上述程序中,国际司法程序中的法官和国际仲裁程序中的仲裁员的个人因素都或多或少会在法律活动中产生一定影响。国际司法程序的法官具有独立,需宣誓只效忠法院或法庭,但其独立是相对的,选举阶段的政治因素以及当选后法官的国籍、思想、观念都会影响他/她对案件的处理;国际仲裁程序的仲裁员的独立较之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法庭等国际司法机构的法官更显不足,争端当事方指定的仲裁员往往代表其利益,维护其立场。在国际法律程序中,法官和仲裁员会在程序规则的制定、传唤证人或专家及视察涉案地点、收受证据、查明事实和法律、对判决结果发表个别意见和反对意见等诸多法律环节拥有一定权利并发挥一定作用。了解和掌握上述法律程序以及法官和仲裁员的个人作用,对于中国已卷入的菲律宾发起的强制仲裁案件以及未来的潜在案件会有所帮助。在中国暂未参与仲裁程序,而且放弃指派仲裁员的情况下,对仲裁员因素的研究有利于监督和避免不利于中国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一旦中国在未来以某种形式参与到仲裁程序时,需在规则范围内去发挥和制造有利于中国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法律程序 法官 仲裁员
  • 简介:电视传媒是世界全球化实现的载体之一,同时全球化现象也对电视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今天的电视媒体不仅具有全球特点,还体现出区域、民族及地域特征。由于俄罗斯电视媒体是在苏联电视事业基础上发展、变革并逐渐走向世界的,所以其大国民族更是与全球博弈交织,相伴而行。俄电视媒体发展变迁过程,展现了全球与民族的内在逻辑联系。

  • 标签: 俄罗斯 电视媒体 全球性 民族性
  • 简介:中国与东盟的果蔬贸易在双边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选取2000~2009年作为研究的起止年份,首先分析中国一东盟农产品及其果蔬产品贸易现状;其次选用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东盟及其各国果蔬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用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整体及东盟各国果蔬产品贸易的互补;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展望。

  • 标签: 中国-东盟 果蔬贸易 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
  • 简介:弗兰克宗教哲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认为神完全属于实在领域,而与客观现实有原则上的亦即范畴上的区别,甚至在客观现实这个概念最广泛的意义上,即把超世界的现实都包括在内的意义上,也不能将其纳入客观现实的内容。

  • 标签: 弗兰克 实在性
  • 简介:土耳其自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执政后,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政治与外交逐步形成中等强国色彩战略。土耳其具有实现中等强国的现实基础:地理位置独特,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优势;综合国力渐趋雄厚;东西文明兼容,教俗结合,既为西方价值观认可,又对动荡中的阿拉伯国家具有吸引力。然而,土耳其实现中等强国的道路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加入欧盟前蓄黯淡,影响国家外交与发展战略的实施;民族结构限制国家外交的独立行动;国内政治体制的纠结影响国家的形象。

  • 标签: 土耳其 中等强国 地缘政治 外交战略 中东
  • 简介:一般认为,国际安全机制是“关于特定国际安全领域,为达成某一共同的安全目标而建立的,容许国家相信其他国家将予以回报,而在它的行为上保持克制的那些原则、规则和标准。这一概念不仅指便于合作的标准和期望,而且指一种超出短期自我利益追逐的合作形式”。合理的国际安全机制对于促进安全合作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制度的情况下,实际的合作常常比可能的合作要少”。

  • 标签: 国际安全机制 有效性 合法性 安全合作 安全目标 标准
  • 简介:中印出于追逐世界潮流、抓住全球化机遇、应对信息产业全球化挑战的战略选择,有必要进行信息产业的合作,而双方迅速升温的政治经济关系、合作的愿望和意向、信息产业具有的互补、以及两国信息产业现已开展合作的现实,为进一步扩大合作提供了可能和必要的基础。

  • 标签: 中印合作 信息产业 必要性 可能性
  • 简介:道德价值是个体和集体的行为、品质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苏俄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苏俄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的过程均证明了道德价值的历史和现实.无论是作为伦理学概念本身的“道德价值”,还是作为哲学范畴、意识形态表现形式、文化传统的“道德价值”,也都包含并规定了道德价值的历史与现实.

  • 标签: 苏联 俄罗斯 道德
  • 简介:近年来,东亚安全成为热点问题。相关东盟国家的国内政治出现重大变化:地区安全的参与力量、治理架构、规范与议程多元化;南海问题持续发酵,叙事升级,加剧地区紧张。本文以现代和后现代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审视和剖析。现代是西方启蒙运动后出现的社会秩序,以理性和普遍为核心。后现代以反权威、反正统、去中心为灵魂,以不确定性、否定性、多元、非连续为特征,是对现代思维的质疑和颠覆。论文指出,东亚安全热度上升主要来自地区秩序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塑造秩序的理念不确定,基于现代思维的主导权之争与后现代去中心进程并存;在安全规范和议程上,地方知识获得更多的本土自觉.主权安全和发展安全并重,协商治理成为可行的规范:南海问题基于实在的领土争议,但又是话语建构的安全热点,服从于霸权护持的目的。面对长期化和不断复杂化的东亚安全局势,论文提出,应参照后现代的“他者”思维.建设具有包容和普遍代表的地区规范和价值体系。

  • 标签: 东亚 安全 南海 现代性 后现代性
  • 简介:根据中国在2006年8月25日发表的正式声明,对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98条第1款所述的任何争端,中国不接受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公约》第298条第l款包括涉及海域划界、历史海湾或所有权的争端。然而,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罔顾以上事实,于2013年4月24日强行组建中菲南海争端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

  • 标签: 仲裁管辖 南海争端 历史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兼容性 管辖权
  • 简介:功能完备的金融体系是高效经济的必要条件,但不稳定性是金融市场的固有顽疾。著名金融史学家查尔斯·金德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认为,金融一直是一项重要而脆弱的业务。而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是个严重事件,可能引发整个经济的系统后果,远超个别机构及其客户的命运,经济学家称之为金融系统风险。

  • 标签: 系统性风险 金融体系 述论 经济学家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 简介: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俄远东地区开发,特别是中国东北与其在贸易互通和道路相连方面取得了实质进展。珲春一哈桑一罗津一符拉迪沃斯托克经济运输通道已经形成,俄罗斯扎鲁比诺港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借港出海的核心通道口,联通了韩国釜山港和东南亚港口;同江大桥、黑龙江大桥开工兴建,远东滨海1号、2号国际交通走廊建设合作即将启动,为我国这个区域提供了对外开放与合作的物流便利。同样,俄罗斯提出西伯利亚大铁路扩容与改造计划,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合作机会,而且将提升整个远东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 标签: 合作机会 地区开发 俄远东 中国东北地区 可行性 现实性
  • 简介:当世界迅速进入高科技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再次面临飞跃之际,在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领域中,都发生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形成了全球化与集团化并进的发展趋势;世界政治在力量格局方面日益走向均衡的多极化。整个世界正处于历史转折的过渡时期。世界经济与政治相继发生的变化,再次证实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本文旨在探索当代国际体系中这一变化的历史必然,以揭示国际风云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深刻根源。

  • 标签: 世界经济 历史性转折 国际经济关系 高科技时代 国际风云 力量对比
  • 简介:苏联拥有100多个大小民族,有130种语言文字。目前,在苏联有78种文学语言、57种民族教学语言,用89种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各种书籍和刊物,用42种民族语言上演戏剧,用67种民族语言进行电台广播。苏联建国70年来的民族语言政策是在各民族中普遍实行双语并用制,即实行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并保障其自由发展,同时大力推广族际语——俄语。在非俄罗斯民族中,以俄语为第二母语的人已从1970年的

  • 标签: 制进步性 双语并用 并用制
  • 简介:本文从全球角度对腐败问题作了比较分析和思考。对腐败的界定,以权力、流通、社会、结构四要素相结合为标准,提出了权力腐败、通货腐败、关系腐败、结构腐败四形态说。腐败是一种世界的普遍现象,腐败的严重爆发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高发期通常发生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最激烈的阶段。国外实施深度反腐的政治实验,基本措施包括惩治贪污贿赂和规范公职人员行为两大类。借鉴外国深度反腐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五个建议的反腐对策。

  • 标签: 腐败 界定 四形态说 国际现象 高发期.深度反腐 政治实验
  • 简介:是族类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是形成族类群体认同的纽带。族认同是族类群体形成认知和行动一致的基础,凭借动员的环节,族及族认同被带入政治场域,参与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并因循不同的政治行动呈现出族际关系、族类群体与国家关系、族类群体与国际关系的复杂交织和震荡联动,在不同的时空表现出不同的态势和影响。当族类群体的政治行动超出有序范围,以暴力、骚乱、恐怖行动、屠杀、清洗、武装冲突和分裂运动等形式出现时,便给相关群体带来恐惧与伤害,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失序与动荡,甚至会危及国家主权和地区、国际的政治关系与秩序。族安全,是指因族动员而对人的生命、社会秩序、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等是否产生威胁或损害的状态。族转化为安全议题需要以认同为基础、以动员为条件、以信念为支持,并在一定的族际结构中发生,因而需要族认同、政治动员、民族主义、离散政治等理论的诠释。族安全的研究范式可分为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

  • 标签: 族性 非传统安全 人的安全 国家安全
  • 简介:经过“后毛泽东时代”近四十年的经济发展与科技现代化,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资源已足以构建具有战略影响力的海军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其近域边疆的战略优势不断增强,这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将其军事预算重心从内陆军事力量转移至海军防御。因此,即使其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将具有充足的财力、科技资源以及战略条件来建设一支“大海军”,从而对美国在东亚的海上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即使美国军事技术保持领先势头,这种挑战依然存在。据预测,十年内中国现代化海军规模将超越美国。这种变化将对未来全球海洋秩序产生巨大影响。虽然美国期望维持其全球海洋优势,但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迫使美国将更多的海军力量集中于东亚海域,以制衡中国海军力量。同样,中国也可能会希望拥有全球海洋军事优势。但随着美国海军对中国海军的日益关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不得不集中力量发展其在东亚区域的海军力量,以维护其海洋安全。因此,由于海军大国维持地区安全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海军的崛起将会导致东亚地区的不稳定,甚至还会导致欧亚大陆宽泛区域不稳定性的增强。

  • 标签: 中国海军崛起 全球海洋秩序 海洋强权 东亚区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