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联合移植受者的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总结心联合移植的治疗经验。方法2016年10月至2021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1例心功能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心联合移植,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50.6±12.9)岁,术前体重指数(26.72±3.29)kg/m2,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左室射血分数(29.40±4.48)%,术前均为尿毒症规律透析状态,透析时间0.5~7.0年,平均2.5年,术前肌酐753.5(434~1144)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5.59(3.93~17.23)ml/(min·1.73m2)。手术方案均为同期心联合移植,供心和供器官均来自同一供者。心脏冷缺血时间为2.75(2.5,4.0)h,肾脏冷缺血时间为9(8.5,15.0)h,心脏移植手术结束至肾移植手术开始时间为2(1.0,3.5)h。长期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甲泼尼龙联合应用。结果9例术后恢复正常心功能及肾功能,术后半年左室射血分数(57.55±2.51)%,术后半年肌酐107.7(85~132)μmol/L,术后半年24 h尿量1 988(1 800~2 200)ml。随访6~62个月,9例受者均未发生感染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心功能均为Ⅰ级,生活质量高。术后死亡2例,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于肺部毛霉菌感染,另1例于术后1个月死于消化道真菌感染。结论同期心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心脏移植 心肾联合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术后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点、病因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肾移植科接受胰联合移植的120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微生物培养、影像学表现或排斥反应等明确导致发热的证据,将受者分为无发热(free-fever,FF)组(41例)、原因明确发热(defined-fever,DF)组(47例)和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组(32例),比较三组在一般临床特征、外科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方面差异,定义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明原因发热的风险因素,采用Kapla-Meier进行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糖尿病性胃肠病可能是不明原因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FUO组和DF组白细胞计数[6.50(5.13,7.36)×109/L比10.36(6.11,12.97)×109/L]、C反应蛋白[11.75(6.25,16.85)μg/ml比35.00(16.30,75.00)μg/ml]、降钙素原[0.13(0.06,0.18)ng/ml比0.19(0.11,1.05)ng/ml]等急性期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25)。FUO组仅接受1~2种抗生素及较短疗程的受者为13例(40.6%),与DF组32例(6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FUO组另有6例(18.7%)受者在确诊为不明原因发热后,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实现临床转归。FUO组住院时间为(48.72±19.51)d与DF组(57.36±27.4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53 463.25元和334 605.96元,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术前糖尿病性胃肠病是SPK术后早期不明原因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不明原因发热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标记物均显著低于原因明确发热者,这一典型临床特征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糖尿病 不明原因发热 排斥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胰联合移植术受者115例,回顾性分析胰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将受者分为肠梗阻组19例和非肠梗阻组96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患病时间、透析方式、透析时间、糖尿病性胃肠病史、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手术时间、出血量、免疫抑制剂方案、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对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的影响。将筛选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受者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5例受者中,术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19例(1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低蛋白血症的受者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是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联合移植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性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和无肠道准备,临床工作中应对上述因素予以干预。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麻痹性肠梗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0岁以上受者行胰联合移植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150例胰联合移植(SPK)受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21例)、50~60岁组(44例)和<50岁组(85例),通过比较三组受者一般资料术后排斥反应、围手术期移植物血栓、再手术比例、平均住院时间、再住院比例、术前、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1年内巨细胞病毒血症、术后1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术后1年肾小球滤过率(eGFR)、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分析60岁以上受者行胰联合移植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0岁组有21例,占总例数的14%,最大年龄为67岁。术前心血管事件比例分别为:≥60岁组14.3%(3/21)、50~60岁组34.1%(15/44)、<50岁组7.1%(6/8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发现50~60组受者术前心血管事件高于<50岁组受者(P=0.000 6)。三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分别为:4.8%、4.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三组移植物血栓发生率分别为9.5%、2.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三组再手术比例分别为14.3%、18.3%、18.8%(P=0.889)。共有5例受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是:脑出血2例,心肌梗死2例,肿瘤1例,≥60岁组1例(1/21,4.8%),50~60岁组1例(1/44,2.3%),<50岁组3例(3/85,3.5%),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2)。三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再住院比例、术后排斥反应、术后脑血管事件、术后1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术后1年eGFR、受者、移植物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术前严格评估,60岁以上受者行SPK没有额外增加手术风险,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 标签: 胰腺移植 肾移植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联合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138例胰联合移植受者。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治疗及再手术情况,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对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138例胰联合移植受者,按是否发生外科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35例)和无并发症组(103例)。围手术期外科并发症包括:移植胰腺静脉血栓1例(0.72%),移植肾动脉血栓1例(0.72%),消化道出血14例(10.14%),腹腔出血3例(2.17%),移植劈裂1例(0.72%),肠漏2例(1.45%),胰漏1例(0.72%),尿漏2例(1.45%),腹腔感染4例(2.90%),完全性肠梗阻9例(6.52%,其中机械性肠梗阻1例)。并发症组受者、移植胰腺、移植的4年存活率分别为96.3%、88.9%、82.1%,无并发症组受者、移植胰腺、移植的4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98.8%。两组移植及胰腺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005和0.0 018)。结论阿加曲班和/或低分子肝素抗凝、黏膜下止血、消化道内镜及肠梗阻导管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或治疗外科并发症,有助于改善受者及移植物预后。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并发症 糖尿病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联合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138例胰联合移植(SPK)受者,根据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分为排斥组27例和无排斥组111例,比较两组受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时间、透析时间、免疫诱导、供者年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冷缺血时间、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药物种类、CNI药物浓度等因素,Logist回归多因素分析SPK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急性排斥反应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结果27例(19.6%,27/138)受者共发生34次排斥反应,中位时间为术后3个月(0.6~18.0个月)。发生单纯移植排斥反应15例、单纯胰腺排斥反应1例,胰腺和肾脏同时发生排斥反应1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排斥反应组CNI药物浓度低的比例为55.6%(5/27)高于无排斥反应组的20.7%(23/111)(P<0.001)。排斥反应组供者年龄(28.2±7.9)岁低于无排斥反应组的(31.8±8.6)岁(P=0.045)。多因素分析发现CNI药物浓度低(OR=4.802,P=0.001)是急性排斥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排斥反应组1年的移植移植胰腺存活率分别为73.0%和73.6%,而无排斥反应组分别为100%和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功能丧失组的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胰腺存活组(40.0%比4.1%,P<0.001),胰腺功能丧失组受者BMI(25.8±3.9)kg/m2高于胰腺存活组的(23.6±3.3) kg/m2(P=0.016)。多因素分析发现SPK术后胰腺急性排斥反应(HR=6.636,P<0.001)和受者BMI(HR=1.432、P=0.021)是影响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肾功能丧失组肾脏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00%高于移植存活组的11.2%(P<0.001)。结论胰联合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影响移植物预后,应加强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

  • 标签: 肾移植 胰腺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9家移植中心已开展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ABOi-KT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各中心已开展ABOi-KT和同期ABO血型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c-KT)的临床资料,从组织配型、术前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国内现阶段ABOi-KT的效果。结果342例ABOi组和779例ABOc组供、受者相比,(1)年龄、体重指数、供受者关系及术前透析等待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别;(2)ABO血型:各移植中心O型受者等待名单最长,实施O型受者ABOi-KT,特别是A型给O型的比例最高;(3)HLA配型:两种手术在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类、PAR Ⅱ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术前抗CD20单抗的使用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方案不同;(5)外科并发症:开展ABOi-KT的早期以出血最为常见,现阶段可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与ABOc-KT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3、5、10年移植存活率和受者存活率均较高,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较低,与ABOc-KT相当。结论ABOi-KT技术成熟、安全有效,各移植中心可根据需要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 不相容 预后
  • 简介:摘要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是一种罕见病,肾移植术后复发率高,移植预后差。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早期aHUS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本例虽经血浆置换、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利妥昔单抗封闭B淋巴细胞、激素冲击等治疗,仍然出现移植肾功能衰竭,考虑为aHUS引起终末期肾病。因此,对肾移植患者应充分评估术后aHUS复发风险。

  • 标签: 肾移植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血栓性微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