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对牙科审美的要求更加严格。种植周围的软组织美学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如果达不到美学要求,那么注定导致不可接受的审美失败。因此本文主要对种植周围区域影响美学的各种重要参数的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天然牙联合种植支持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多数牙缺失,可以解决KennedyI、Ⅱ类牙列缺损(特别是有多数牙齿的缺失)情况下,可摘局部义齿在固位、稳定、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这类修复方法也可作为由于患者骨组织或经济原因不能行固定种植义齿修复的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有关这类修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报道比较少,且仍缺乏系统性。本文从生物力学及临床设计须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初步的阐述。

  • 标签: 种植体 天然牙 可摘局部义齿 多数牙缺失
  • 简介:摘要种植修复后应规律复诊,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各项检查指标,正确判断种植周围的软硬组织以及各部结构的状态;其次,应彻底清洁种植修复和余留的天然牙;最后,要强调维持良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教会患者正确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正常情况下,第一年应分别在修复后一周、一个月、3个月、6个月和一年时复诊;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复诊一次。每次复诊拍摄一张X线片,或每年拍摄一张X线片。

  • 标签: 种植体 修复后 检查 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型种植增强磨牙支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均为拔除双颌两侧第一前磨牙,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内收前牙阶段的治疗,其中实验组微型种植植入双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内,牵引钩向远中直接与微型种植相连内收前牙;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横腭杆和双尖牙磨牙联合结扎,下颌双尖牙磨牙联合结扎内收前牙。2组均以滑动法内收上前牙。比较内收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上下颌前牙切缘平均内收量6.93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量0.14mm;对照组上下颌前牙切缘平均内收量为5.84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量1.25mm。实验组矫治时间比对照组平均少4个月。结论微型种植能进一步增强磨牙支抗,减少支抗磨牙前移,缩短治疗时间,对获得最大磨牙支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磨牙最强支抗
  • 简介:近年来纯钛及钛合金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已经成为口腔种植的主要材料.但是在复杂的口腔环境中,种植仍可能发生各种腐蚀行为,影响种植的成败.本文就钛和钛合金在口腔中的腐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种植体 腐蚀
  • 简介:种植作为近十年新出现的口腔植入物,在正畸、修复等各学科的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从微种植的研究背景、临床各学科应用、并发症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 标签: 微种植体 支抗 活动修复 固定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微种植支抗治疗上前牙槽骨垂直向发育过度的露龈笑患者,改善牙龈显露的程度。方法选取16例因上前牙槽骨垂直向发育过度导致露龈笑的患者,在侧切牙与尖牙间植入微种植支抗,施加100g力压低上前牙。治疗前后分别收集头颅定位侧位片、上前牙的根尖片、牙[牙合]模型、微笑时面下1/3照片及上前牙的龈沟深度: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压低时间为(6.7±1.2)个月。(1)牙龈显露减少(2.3±0.5)mm;(2)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中切牙阻力中心点压低(2.6±0.3)mm,覆[牙合]减少(2.8±0.6)mm,切缘与腭平面的距离减少(3.1±0.7)mm.鼻唇角增加(5.4±2.9)°,P〈0.05;(3)压低结束时,上前牙的临床牙冠变短,未见明显牙根吸收。结论应用微种植支抗可以有效地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但牙龈的改建速度比牙齿的压低速度慢。

  • 标签: 露龈笑 微种植体支抗 压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行成人口腔正畸治疗的30例患者,均予以微型种植支抗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所有患者对微型种植支抗表现出很好的耐受性。在正畸手术结束之后,30例患者的面形较好,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微型种植支抗用于成人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操作流程简单、体积相对微小、支抗持续作用稳定、对患者创伤面较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型种植支抗 成人 口腔正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西吡氯铵含片治疗种植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名轻度种植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洁治组)和实验组(洁治+西吡氯铵含片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牙周各项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2周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后症状有所改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有所降低(P<0.05)。经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牙周各项指数接近治疗前(P>0.05),实验组牙周各项指数均有所善(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片对治疗和预防种植周围炎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西吡氯铵含片 种植体周围炎 牙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骨内牙种植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7例患者的127个牙(骨内)种植进行4个月~6年的临床观察,根据种植的分布情况了解种植牙适应证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种植后初期骨整合成功率达93.62%,修复后5年种植成功率为92.8%。结论骨内牙种植是临床上修复各种类型缺牙的理想手段。

  • 标签: 骨内牙种植体 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口腔种植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发生种植周围骨缺损的46例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进行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2年,观察组患者种植周围骨缺损平均增加骨量60%~80%,对照组患者平均增加骨量2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种植周围骨在戴义齿12个月及24个月平均骨吸收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种植存活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使种值达到良好的骨性愈合,提高口腔种植的成功率。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种植体 骨缺损 修复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对大鼠胫骨种植骨结合的影响。方法:将20只老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去势法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两组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定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水平;术后3个月X线片检测胫骨骨密度及HE染色检查;造模成功后于各组大鼠胫骨近端内植入一枚种植。术后4周和8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切片及扫描电镜分析技术检测各组胫骨内种植骨与周围骨质结合的情况。结果:去势3个月后,模型组血清中ALP水平显著升高,胫骨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结构疏松,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种植植入后4周及8周,空白对照组种植周围见明显新生骨质形成,结构类似骨皮质,与种植螺纹相互嵌合,未见明显间隙,骨结合良好。模型组种植周围见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局部有少量新生骨质形成,结构凌乱不规则,且远离种植;种植与周围骨质断裂,间隙明显,骨结合不良。结论:骨质疏松症抑制大鼠胫骨内种植周围新骨形成,造成种植骨结合不良。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去势法 种植 骨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种植进行缺牙修复的长期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0例缺牙行种植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种植不同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8)。其中短种植患者为观察组,常规种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即刻、术后(3~5)个月、3年、5年时的边缘骨高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边缘骨高度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短种植进行缺牙修复对于骨量不足无法进行常规种植的患者而言是一种可以取得稳定的长期效果并相对简单易行、容易接受的手术方式,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短种植体 缺牙修复 长期效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微型种植植入时携带牙龈上皮进入牙槽骨的可能性。方法:以Beagle犬为实验动物,在种植部位牙龈处注射含GFP的2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al-2-greenfluorescentprotein,AAV2-GFP)。3周后采用无切口植入方式植入12枚微型种植,并于当天处死动物,制作连续组织切片,通过GFP荧光和角化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种植周围牙龈上皮是否存在。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未发现种植一骨界面有牙龈上皮的存在。结论:微型种植植入时未发现携带牙龈上皮进入牙槽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牙龈上皮 异位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种植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46例口腔种植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植入PRP胶和β磷酸三钙的混合物,对照组单纯植入β磷酸三钙。经骨密度测定、X片观测等观察方法比较两组新骨的形成差异。结果46例患者均无植骨感染出现,愈合良好。实验组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有效地促进种植周围骨缺损的修复。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牙种植 骨再生
  • 简介: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88枚。在种植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边缘骨吸收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和平齐对接种植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在减少种植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种植体 边缘骨吸收 平台转换
  • 简介:背景:应用短种植(7mm)修复后牙缺失的临床资料较为有限。目的:报道在颌骨萎缩的后牙区使用短种植(7mm)负载1年后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27名患者,用217枚种植支持165个固定修复。手术植入时即安装好最终基台,11名患者(18枚种植)采用丙烯酸树脂制成的暂时冠/桥即刻负载。在患者水平观察以下指标:种植存留率、并发症和边缘骨吸收。结果:随访7个月后有3名患者5枚种植失访。1年随访期内.127名患者中有6名患者、217枚种植中有10枚种植发生失败,在患者水平和种植水平的成功率为95%:平均骨吸收水平为1.27mm(标准差=067mm);惟一观察到的并发症是有1枚种植出现了种植周围炎。结论:7mm短种植负载1年后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率(患者水平和种植水平的成功率为95%).表明应用短种植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还有待于更完善的长期随访加以证实。

  • 标签: 即刻负载 一段式种植 前瞻性研究 短种植体
  • 简介:原因与目的:种植与修复基台的连接处存在着微隙.构成细菌的污染区域,这一特点使得软组织一种植界面的重要性更加被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对ANKYLOS无间隙种植系统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界面的研究。

  • 标签: 周围软组织 种植体界面 动物实验 组织学分析 实验研究 摘要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自2009年11月—2011年12月,20例正畸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传统支抗和微螺钉种植支抗,分别记录了具体的临床操作方法和术后效果。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传统支抗 正畸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