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在妇科内分治疗中以芳香酶抑制开展治疗,总结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妇科内分疾病患者中抽选总计146例患者,并将其纳入研究队伍之中,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各自分为73例M组与73例N组,对M组患者在治疗中以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而对N组患者则以芳香酶抑制药物进行治疗,统计后续疗效结果与不良反应率。结果:从疗效结果中可以看到,M组患者疗效率为78.08%(57/73),N组患者疗效率为94.52%(69/73),在疗效率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257),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在不良反应率对比中,M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7.81%(13/73),N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11%(3/73),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472),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结论:综合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在妇科内分治疗过程中,应用芳香酶抑制开展治疗,可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中具有十分优异的治疗价值,可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内分泌疾病 治疗手段 米非司酮 芳香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芳香化酶抑制用于妇科不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孕患者,电脑抽取8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促腺性激素来治疗,研究者组患者采用芳香化酶抑制(来曲唑)加促性腺激素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卵泡成熟天数、>14mm的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周期妊娠率、流产率、副作用发生率,最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卵泡成熟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14mm的卵泡数的明显多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流产率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P<0.05。结论对妇科不孕患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治疗,可以提高获卵率,增加妊娠率,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科内分泌 不孕 芳香化酶抑制剂 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芳香化酶抑制治疗妇科内分失调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内分失调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内分失调相关症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妇科内分泌失调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内分治疗中芳香化酶抑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接收的妇科内分患者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为25例、30例、32例,A组患者应用来曲唑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阿那曲唑进行治疗,C组患者应用依西美坦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机体内血清雌二醇的抑制情况,对芳香化酶抑制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疗前体内雌二醇水平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体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抑制率高于B组、C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有效抑制率高于B组、C组要,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C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抑制率、有效抑制率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均无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体重增加、潮热、胃部不适,其中,A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明显;与B组、C组比较,A组患者体重增加的患者情况显著,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内分治疗中,芳香化酶抑制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妇科 内分泌 效果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能显著提高晚期癌症的生存率。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其所诱发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也越发多见,涉及多个器官,常见受累内分腺体包括甲状腺和垂体,其次为肾上腺、胰腺和甲状旁腺。irAEs影响各腺体功能。尽管内分系统不是常见的受累器官,但因症状不典型或比较轻微,易被误诊、忽视,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治疗进展,甚至发生内分危象。目前,国外已发表相关指南,国内亟需肿瘤科与内分科医师共同完善ICIs诱导的内分相关疾病诊治指南,指导临床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内分泌腺体 腺体功能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芳香化酶抑制用来治疗妇科内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份到2016年10月份期间于我院治疗的96例妇科内分症状的患者,依照治疗方式差别分成参照组和治疗组,各组48例,参照组采取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采取芳香化酶抑制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包含括来曲唑与阿那曲唑,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将芳香化酶抑制用来治疗妇科内分时,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芳香化酶抑制剂 妇科内分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CI)是目前备受瞩目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但ICI也可诱发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以内分系统irAE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40%,对患者原发疾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建议从进一步加强irAE发生机制研究、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以及多学科诊疗团队建设、对接受ICI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全流程管理等方面提高内分系统irAE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内分泌系统 抗肿瘤药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分析2例结肠混合性神经内分-非神经内分癌(MiNE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经过,对MiNEC的诊断及治疗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本报道中的2例MiNEC均为老年患者,肿瘤较大、浸润较深,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均在1年内死亡。

  • 标签: 结肠疾病 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分泌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神经内分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NET)是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系统的一组异质性肿瘤群。NET好发于消化道和支气管,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椎管内的NET罕见,故神经外科医生对椎管内神经内分肿瘤的认识有待提高。本文从神经内分肿瘤入手,介绍其基本概况,重点介绍椎管内神经内分肿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对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椎管内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外科临床工作 异质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颌面部神经内分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癌患者和3名面部转移性神经内分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随访最长达30个月,CT、MRI和PET检查用于帮助诊断.结果: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癌患者中,1名在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并经历第二次手术,另一名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3名转移性神经内分癌患者中,1名在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颌面部神经内分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原发神经内分癌术后易复发,CT、MRI和PET检查有助于诊断.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颌面部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72岁,因上腹部胀痛10余天急诊入院。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经多学科讨论后,考虑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胆管癌可能。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减黄,待黄疸好转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胆总管中下段质硬,增粗。术后病理结果:混合性神经内分(G3)-非神经内分(中分化腺癌)肿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CPi)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方式广受关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内分腺体是常见受累靶点。由于对潜在不良反应和预期疗效的担忧,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内分疾病的患者)通常被排除临床试验。随着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ICPi广泛的临床应用,对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临床实践新问题。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遇到该问题,必要的关注和参与是更好做出临床决策的重要一步。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内分泌腺体
  • 简介:摘要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为姑息性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并且没有内脏危机或威胁生命情况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内分治疗的目标是延长生存期、改善或维持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地延迟化疗的启动。近年来,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被批准并应用于临床。CDK4/6抑制是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其主要应用于HR+/HER2-乳腺癌患者,使相关内分治疗模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CDK4/6抑制主要有Palbociclib、Ribociclib和Abemaciclib。与传统的单纯内分治疗相比,CDK4/6抑制联合内分治疗显著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主要介绍CDK4/6抑制联合内分治疗在HR+/HER2-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比较不同CDK4/6抑制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CDK4/6抑制剂 靶向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Pis)通过阻断免疫抑制分子,重新激活效应T细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ICPis通过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内分不良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涉及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内分腺体,引起相应的内分功能紊乱。ICPis致内分腺体损伤是临床医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很多临床医生对其诊治存在诸多疑惑。国内外虽已陆续推出多个指南/共识,但目前国内尚无针对ICPis引起的内分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诊治流程和共识。为规范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内分学分会免疫内分学组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专家共识和相关临床研究,综合肿瘤学、免疫学专家意见后撰写制订本共识,以供在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中参考。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内分泌腺体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肿瘤(NENs)是一类罕见的起源于人体的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近40年来,NENs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上升。本文回顾分析了NENs在全球的流行现况,总结了不同人群、地区、不同发病部位的NENs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NENs的认识,有助于NENs的进一步预防和控制。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流行现状 发病率 预防与控制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63岁,因“突发剑突下疼痛向背部放射1d”于2010年4月26日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30余年。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中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Murphy征(-)。

  • 标签: 胆囊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pNENs)占所有胰腺肿瘤的2%~4%,年发病率约为(0.2~2.0)/100万人。根据患者的激素分泌状态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功能性pNENs(functioning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F-pNENs)和无功能性pNENs(nonfunctioning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NF-pNENs)。其中,NF-pNENs占胰腺肿瘤的1%~2%,占pNENs的60%~90%。日本pNENs的年发病率为2.23/10万人,占所有NENs的47%。胰腺神经内分癌(pancreaticneuroendocrinecarci-noma,pNEC)只有2%~3%。pNENs中除胰岛素瘤外,其他类型肿瘤均有侵袭性行为,约50%会发生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0%~40%。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肿瘤 肿瘤诊治 NEOPLASM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年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