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社会治理成为一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的依赖。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专业化知识的应用。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体系,是通过把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的社会治理整体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即达到社会治理的某种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社会处在一个不停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变革也会引发社会治理的变革。在社会治理变革的过程中,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渴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往往会耽于旧的知识框架之中,即使新的知识出现了,也会强行地将其纳入到旧的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于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的,而且会把社会变革而积累起的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革命就是因为社会治理压制了社会变革的能量而引爆的。鉴于此,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自觉的知识创新,更需要社会治理去容纳和利用这些新的知识。

  • 标签: 社会治理 知识 创新 全球化 后工业化
  • 简介:我国传统社会属于统合制社会,其统合方式是四个纽带。该社会结构存在内生性危机,危机的来源之一是散流化。当统合制与外来的市场制结合的时候,散流化会增强以致威胁到结构的存续。要预防这种危机,需要与传统不同的创新性治理方式。

  • 标签: 社会结构 统合制 市场制 散流化
  • 简介:传播与治理具有天然的联系,传播是治理权力的来源,是治理过程的本质,也是有效治理的保障。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传播发挥了政治认同功能、社区整合功能和乡村社会的发展功能。乡村社会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分别有助于村民对中央政府和基层政府的政治认同,同时,乡村传播有利于乡村社会关联的建立、增进和调动,也有效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个人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对乡村治理的方式正由行政型迈向传播型,传播型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及信息担负治理媒介等特征。

  • 标签: 乡村传播 治理 功能
  • 简介:社会契约不论在政治哲学史上或是作为一种正义理论,都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后来的研究又将其作为一种基于组织理论的个体权利来加以研究,即它是一种将伦理和道德的合法性与合作的战略和行动进行整合的途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又作为经济伦理而被提出来。沿着唐纳森和邓菲的研究途径进行追寻表明,如果社会契约被意识到并被作为网络治理过程加以对待,那么其将适用于组织设置过程。这一洞悉有利于行政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因为它能够引起人们对行政程序的关注,在这一程序中,信任在持续的契约交往中得以创设,并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应用于行政自由裁量的新途径(如道德代理),以认识组织的新兴网络形式及其竞争力和道德潜能。

  • 标签: 社会契约 网络治理 信任建构 道德代理
  • 简介:与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相比,后工业化进程是一场意义更大、范围更广、层度更深的社会变革运动。对于变革过程中的社会治理,人们通常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自然演进,二是自觉规划。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选择了自然演进而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动荡,所以,在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应当对社会治理进行自觉规划,以免人类陷入更大的危机和动荡,甚至走向毁灭。然而,目前的状况是,人类寻求合作的观念和呼声被淹没在了支持竞争的制度安排中,意图突破官僚制的组织设计仍维持着以往的中心-边缘结构,社会治理仍是以管理型政府为中心的。因而,在后工业化进程中自觉规划社会治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突破旧的制度框架和思维方式,建构起全新的政府模式,引导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

  • 标签: 竞争 合作 边界融合 服务型政府
  • 简介: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以法治国,同时也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古代儒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包括道德引导、礼乐约束、法律治理三方面,这种体系性的社会治理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思想借鉴。

  • 标签: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道德引导 礼乐约束 法律治理
  • 简介:12月21—22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山东省伦理学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会议主题,就诚信的伦理内涵、诚信对社会治理的价值、诚信与道德治理的关系、具体领域的诚信要求、中国传统诚信的现代意义、诚信与公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 标签: 诚信伦理 社会治理 学术研讨会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伦理 专家学者
  • 简介: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一直是当代中国社会冲突治理的指导思想。从历史上看,该学说在实践中有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反差极大的表现。本文致力于将这些表现统一起来解释,以探寻该学说在实践中发生变异的规律。本文认为,中国政治体系构造和运作的基本逻辑是人民政治逻辑。基于该逻辑,国家一方面享有极大的专断权力,另一方面对政治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这使国家对权力的行使具有显著的策略主义特征。两类矛盾学说在实践中表现出的平和、暴烈和柔弱等三种面相,虽然差异极大,但本质上都是人民政治逻辑在不同政治形势下的具体展现,即都是国家以人民政治逻辑赋予的专断权力为基础,再斟酌具体的政治形势予以策略性调整的结果。在当前,如果不注意反思和克服人民政治逻辑的固有局限,中国的社会冲突治理将难以走出革命复生革命的困境。

  • 标签: 人民政治 公民政治 两类矛盾学说 社会冲突治理
  • 简介:公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相伴生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一种典型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是惟一的主导力量,同时又是微观社会生活的具体操作力量,政府通过单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民间组织的生存空间则微乎其微。8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确立,我

  • 标签: 俞可平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变迁》 民间组织 管理体制
  • 简介:10月12—13日在河北经贸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与自治区的200多名会员代表济济一堂,共赴盛会。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到会并致辞,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代表中国伦理学会第7届理事会作学会工作报告。大会审议了第7届中国伦理学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在学术讨论中,与会代表围绕“伦理治理社会秩序”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 标签: 会员代表大会 学会工作 学术讨论会 中国伦理 社会秩序 伦理治理
  • 简介: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近30年来的主流范式。但此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所归纳出的经验理论,在解释西方早期社会运动和非西方国家的社会运动方面,存在着自变量和因变量范围过于狭窄、解释能力不足等缺点。本文指出,国家主义理论以及后来进一步发展的国家一社会关系视角是研究社会运动的替代性范式。国家一社会关系清楚定义国家性质、社会性质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对于认识作为集体性抗争政治形式的社会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社会运动 政治机会结构 国家主义 国家-社会关系 政体
  • 简介:《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政治智慧、治国方略和人生体验,对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顺天应人、居安思危、趋时尚中、贵易尚简、尚贤养贤、求同存异、节以制度、无为而治等八个方面作了阐述,以为《周易》所提出的许多治国方略、理政经验、治理原则,对于我们提升治理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 标签: 《周易》 政治智慧 治理能力
  • 简介:齐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及其继任者在渔业治理领域有着超前的管理策略,主要措施有:立"海王之国"为基本国策,发展齐国的海洋经济;行"官海"之制,谋"渔盐之利",设"三虞"、"祈望"之职管理陆海渔业;渔业生产"取物顺时,以时禁发";资源索取"网罟必有正"、"地利不可竭";重视经济调节,"相地而衰征",渔业税制机动灵活;运筹轻重,繁荣渔业外贸;海陆兼顾,发展淡水养殖。管仲等诸先贤的渔业治理策略循道而为,令顺民心,最终促成了齐国富民强国的霸主之业。其中,有关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调节的法律思想,直至今天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价值。

  • 标签: 管仲 《管子》 渔业 治理之策
  • 简介:社会工作不仅是一种"助人自助"的科学门类,更是现代社会制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成型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条件下,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课题.重视社会制度的安排,重视社会管理体制与社会服务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应有之义.这里,现代社会工作的社会体制建构功能与社会服务建构功能则是不可或缺的.

  • 标签: 社会工作 和谐社会 建构功能 社会组织
  • 简介:当孔德创立作为崭新学问的社会学时,其中包含着当时欧洲的历史经验以及对新社会理想和展望。东方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尤其是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所导致的许多问题意味着东方社会再也不能把西方思想当成普遍的价值予以接收。因而需要一种反映东方社会的历史经验,文化特点和社会理想的新的社会学,“儒家社会学”就是根据儒家的世界观和社会思想而提出的,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儒家的理性,儒家的思维方式和儒家社会学方法论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儒家社会学将拓展西方传统社会学的理论视野,将对东方社会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儒家社会学 儒家理性 儒家思维方式 儒家方法论 认识论 孔德
  • 简介:历史上的中国不是一个传统的契约社会,也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契约意识在古代中国早已存在。先秦时期,统治者和民众、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之间通过“礼”与“信”的长期影响,形成了某种以公正为原则的契约关系,从而对统治者的行政和民众的义务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它有两个特点:首先,这种规定是不成文的,并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其次,这种规定是约定俗成的,代表着个体和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往往具有舆论和道德层面的力量。在《论语》和《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这种道德层面的契约关系并不鲜见,深刻反映着中国早期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

  • 标签: 先秦 儒家经典 公正 社会契约 价值取向
  • 简介:<正>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人类聚落系统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范畴,而这两者之间的中介点——集镇却被忽视掉了,因此在社会学中一直只有城市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这两个学科分支。然而现今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集镇对城市与乡村的作用愈来愈大,以致人

  • 标签: 城市社会学 城市与乡村 作用 集镇 稳定性 农村社会学
  • 简介: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就其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视社会的纲纪规范作用,主张通过持守礼义法度来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发展;二是强调民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通过实行保民爱民的为政方针,来实现社会的和谐运行。齐鲁文化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丰富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 标签: 齐鲁文化 社会 和谐
  • 简介:《易传》提出“保合太和,乃利贞”的光辉哲学命题,揭示了社会和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求创造和平的社会环境促进并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易传》哲学还包涵着“以财聚人”的人本主义经济思想,与以追求利润为旨归的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 标签: 易传 社会和平 经济发展 人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