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流体树脂垫高一侧咬合面,探讨关闭成人陈旧性第一磨牙缺失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Ⅰ类16例成人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患者,第三磨牙存在。结果16例患者均在8~11个月完成正畸治疗,平均疗程9月,磨牙间隙关闭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治疗后第二磨牙与前磨牙牙根平行状况良好。根尖片显示第二磨牙根无明显吸收。结论应用流体树脂垫高一侧咬合面,通过正畸方法使第二磨牙的代偿性前移,既达到关闭间隙目的,又为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开拓间隙,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间隙关闭 磨牙缺失 下颌第一磨牙 直丝弓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光敏树脂在前牙牙间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美观满意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2例需要进行修复前牙牙间隙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追踪观察1年,2年后的疗效及满意率。结果1年满92.31%,2年满意率88.46%。结论光敏树脂是修复前牙牙间隙比较理想的材料,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光敏树脂前牙牙间隙疗效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结合修复前牙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接受正畸及修复治疗的前牙间隙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0例前牙间隙患者均进行正畸结合修复治疗,临床疗效评价优23例(77%)、良7例(23%)。观察一年以上无复发。结论正畸与修复结合修复前牙间隙临床疗效良好,长期效果稳定。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牙间隙 正畸治疗 美学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种植牙患者在术后牙周维护中牙间隙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门诊2013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58例种植牙患者,根据术后维护工具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状态及种植牙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工具的牙周维护后牙周指数均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患者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临床附着丧失等牙周指数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种植牙成功率为79.31%,观察组成功率为93.10%,观察组患者种植牙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间隙刷刷毛设计可深入牙齿各邻面,有效清除食物残渣牙垢及菌斑,为种植牙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清洁的口腔环境,减少牙周菌斑生成,有效保护牙周健康,预防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显著提高种植牙成活率,是种植牙术后理想的牙周清洁维护工具。

  • 标签: 种植牙 牙周维护 牙间隙刷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后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先天缺失、畸形小牙、后天牙体缺损及其它原因所至牙间隙患者31例用145个瓷贴面进行前牙间隙修复,贴面粘结后2周及6、12、24个月复查.结果:139个贴面完整存在,5个贴面切端有小缺损,1个贴面折断,但未完全脱落;3颗牙在复查时有明显牙龈炎症;1颗牙发生牙髓炎;2个贴面粘结后表面颜色与邻牙不协调;未发现继发龋及不满意的边缘适合度记录.结论:在2年研究期间,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具有较完美的临床效果,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瓷贴面 前牙间隙 修复 临床评价 临床效果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牙间隙修复患者进行树脂修复、瓷贴面修复,做好效果比较。方法:通过选取90例前牙间隙及缺损患者,均于2020.3-2022.8月间收治,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采用树脂修复,研究A组不备牙瓷贴面,研究B组备牙瓷贴面,做好满意度以及复查标准分析。结果:修复体美学效果分析,研究A组、研究B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A组、研究B组、对照组中修复体美学效果评分分别为9.31±0.47、9.52±0.36、8.69±0.81,经比较,研究B组效果最优,三组患者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对于瓷贴面材料来说,硬度、完整度具有明显优势,整体基础稳定,经研究表明,使用瓷贴面整体满意度较高。

  • 标签: 树脂修复 瓷贴面 前牙间隙修复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下颌第三磨牙移动到原第一、第二磨牙的正常位置,并把第三磨牙的前倾阻生纠正,以补偿缺失的下颌第一磨牙。方法将第二以及第三磨牙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向前移动到缺失的第一及第二磨牙处,最后解除第三磨牙对第二磨牙的阻生。结果本次选取的10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矫治,均成功前移第二和第三磨牙,使之代偿到原第一磨牙,并解决了第三磨牙对邻牙的阻生。结论利用第二磨牙以及使用率不高的第三磨牙,对缺失下颌第一磨牙患者的矫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第三磨牙 代偿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安氏Ⅱ或者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使用0.46mm直丝弓矫治装置将患者上下牙列充分排齐整平,使用两步法将拔牙间隙关闭,拉尖牙向远中完成之后,随机分组,滑动法组30例,关闭曲法组30例。结果:对比两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内收4颗切牙疗程,P>0.05。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应用效果相当,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个人习惯来选择。

  • 标签: 直丝弓矫治技术 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 拔牙
  • 作者: 胡维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28
  • 出处:《中外医药研究》2022年2期
  • 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260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超薄单板技术在牙齿前间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的假体单位对需要关闭上门牙的52名患者(共158名门牙)进行了筛选,并用微创超薄单板进行了修复。恢复完成后,根据USPHS改进标准,从颜色匹配、完整性、边缘着色、边缘适宜性、术后敏感性、二次龋齿和牙龈反应7个方面对恢复进行了评价。结果:假体的所有指标均在佩戴一个月后达到A左右。经过6个月的跟踪观察,6颗牙齿(3.8%)在彩色渲染中为B左右,2颗牙齿(1.3%)在边缘染色中为B左右,2颗牙齿(1.3%)在牙龈反应中为B左右。两个修复物(1.3%)表现出C左右的完整性,一个(0.6%)表现出B级轻微着色,一个(0.6%)表现出B级牙龈的反应。观察4个月后,1(0.6%)在颜色再现中为C类,1(0.6%)为完整性的B类。经过6个月的跟踪观察,一次(0.6%)的恢复是B级的完整性。结论:微创超薄贴面具有较为全面的牙体美学修复效果,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也更高,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少。临床实践中可结合患者的牙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以选取更优的牙体修复方案。

  • 标签: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 前牙间隙 美学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前牙间隙美容修复中应用2种复合树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二零一五年一月至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前牙间隙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合计修复256颗牙,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纳米复合树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齿修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自觉疼痛程度评分以及牙齿敏感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牙齿修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修复松动、修复体脱落、牙周炎、继发龋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修复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疼痛程度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修复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牙齿敏感发生情况均低于常规组,但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牙间隙美容修复中应用纳米复合树脂,其修复效果显著,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前牙间隙 美容修复 复合树脂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前牙间隙患者,采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进行美学修复,评定其效能。方法 选取本院在特定时间段内(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前牙间隙患者(90例),将其实施分组(随机数字表法):A组与B组,A组45例采用常规全瓷贴面实施修复,B组则用微创超薄贴面展开修复,评价两组修复体美观度。结果 B组牙体通透、牙面边缘自然、牙面颜色自然、牙列完整率均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前牙间隙患者,采用微创超薄贴面技术治疗,美学修复效果好。

  • 标签: 前牙间隙 微创超薄贴面技术 美学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成人下颌磨牙后区大小并分析其与第三磨牙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CBCT对86例成年骨性Ⅰ类均角患者根据第三磨牙状态进行分组,从三维方向对右侧下颌磨牙间隙进行测量。在水平面上沿POL线(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颊尖连线)测量下颌平面(以及从下颌平面向根方2 mm的平面)处第二磨牙牙冠到升支前缘的最短距离。牙根层面的测量以釉牙骨质界为参考,在其根方2、4、6、8、10 mm的水平面上沿POL线测量第二磨牙牙根与下颌骨舌侧内层骨皮质的最短距离。结果无第三磨牙组、正常萌出组、水平阻生组、近中阻生组、垂直阻生组牙冠部的远移可用间隙均大于根部;在所有的测量平面上,正常萌出组和垂直阻生组的可利用间隙都不小于无第三磨牙组、水平阻生组、近中阻生组。结论成年骨性Ⅰ类均角患者的下颌磨牙远移,应更多地考虑下颌磨牙后舌侧骨皮质的影响,而参考CBCT比二维影像资料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另外,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阻生状态也会对下颌磨牙远移产生不同影响。

  • 标签: 磨牙后间隙 第三磨牙 磨牙远移
  • 简介:医生将正畸间隙关闭作为一种恢复丧失的龈乳头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前瞻性分析来对正畸间隙关闭后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进行评估。间隙关闭后龈乳头及牙槽嵴顶的水平得以提高。然而.牙根间距并不会影响龈乳头高度及龈乳头评分。有意思的是,牙齿的外形对龈乳头评分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正畸间隙关闭可以显著提高龈乳头及牙槽嵴顶高度.提升美学效果。

  • 标签: 后龈乳头 间隙关闭 牙槽骨 前牙 牙槽嵴顶 前瞻性分析
  • 简介: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老年人因牙齿严重磨耗、过度倾斜导致咬合间距过低而造成修复困难的情况,本文对26例磨牙残根残冠的患者采用铸造分裂桩冠修复,经2年随访,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铸造分裂桩冠 磨牙 残根 残冠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隙保持器在乳磨牙早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报告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3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8例乳磨牙早失患者,根据奇偶数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研究组,44/组,研究组以可摘式间隙保持器为主,观察组以固定式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间隙保持器佩戴成功率为(95.45%),研究组间隙保持器佩戴成功率为(90.91%),二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牙龈状况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几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保持器在乳磨牙早失患儿的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可以预防错合畸形或者减轻错合畸形的程度,有利于将来恒牙列的正畸综合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磨牙缺失 间隙保持器 并发症 佩戴成功率
  • 简介:摘要:在牙科临床治疗当中,牙齿拔除术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磨牙拔除术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医生操作过程中行为不当很容易导致牙根折断情况,另外,在实施磨牙拔除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设备和治疗手段也较为繁杂。随着近些年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牙槽外科理念和治疗技术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给磨牙拔除术的推荐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次课题主要对磨牙拔除术、磨牙断根取出手段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 标签: 磨牙拔除及 磨牙断根取出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