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系统神经心理学及头颅MRI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抑郁状态评定,探究病变部位与脑卒中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左侧颞叶病变脑卒中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右侧颞叶病变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病灶脑卒中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颞叶卒中、额叶卒中、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左颞叶、非额叶卒中、非左侧基底区卒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抑郁与左侧颞叶病变部位、病灶数目相关明显,临床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全面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病变部位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究宫颈癌组织TWIST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行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患者的完整宫颈癌标本74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行Leep手术切除或阴道下活检的完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标本35例作为CIN组,以及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正常宫颈组织22例作为正常宫颈组。检测TWIST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TWIST与E-Cadherin表达水平的相关。结果宫颈癌组的TWIST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和CIN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和CIN组(P<0.05)。与间质浸润深度<1/2患者比较,间质浸润深度≥1/2患者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阳性表达率升高,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阳性表达率升高,E-Cadherin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TWIST与E-Cadher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11,P<0.001)。结论TWIST表达升高与E-Cadherin表达降低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具有拮抗作用。

  • 标签: 宫颈肿瘤 TWIST E钙黏着糖蛋白类
  • 简介: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和难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出现这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方式。方法选择10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100例未出现胎膜早破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难产发生率及产妇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71例,剖宫产25例,使用产钳助产4例,难产发生率为29%;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86例,剖宫产13例,使用产钳助产1例,难产发生率为14%。实验组产妇难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产妇感染15例、产妇感染发生率为15%,发生新生儿感染32例、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32%,发生新生儿窒息26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6%;对照组发生产妇感染3例、产妇感染发生率为3%,发生新生儿感染1例、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为1%,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实验组产妇感染发生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产妇难产存在着很大的相关,胎膜早破会增加产妇难产、产妇感染、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生产风险。

  • 标签: 胎膜早破 难产 相关性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通过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8月行PICC置管106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06例PICC置管患者在留置期间发生导管相关静脉血栓2例,因发现早、处理早,最终导管通畅,顺利留置至治疗结束结论针对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是留置PICC导管的关键。

  • 标签: 导管 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一种评估红细胞大小不均的指标,在进行全血分析时常规检测,常用于诊断不同类型的贫血。有研究表明,高RDW值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外周动脉疾病预后差呈正相关。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所以冠心病(CAD)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CAD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发病风险显著增高~([1])。

  • 标签: CAD 严重程度 RDW 分布宽度 冠心病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Zn2+、Cd2+是否对其存在拮抗作用,为肾结石的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用四种不同浓度比例的Zn2+、Cd2+喂养6-10周龄的小鼠,A,B,C,D四组分别以ZnSO4•7H2O(30mg/kg),CdCl2(0.84mg/kg)浓度比例为64、46、82、28进行腹腔注射,E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检测各组小鼠24h尿量,各组小鼠左肾常规染色观察。结果实验组可见结晶成堆分布相互连接,且肾小管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及上皮细胞的肿胀、变性和坏死。其中C组同对照组相比损伤较轻。检测四组小鼠尿液中BUN、UCr、UA、IP、Ca、Msds,部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一定程度上促进肾结石的形成;Zn2+、Cd2+浓度比为82时,两者间存在的拮抗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结石的形成。

  • 标签: Zn2+ Cd2+ 肾结石
  • 简介:目的:评价维生素D补充剂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linicalTrial.gov、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8月。纳入评价维生素D补充剂与儿童哮喘的相关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符合定性研究条件,最终纳入5项RCT,包括271例儿童患者进行meta分析。共5个研究对哮喘症状进行了评估,分别显示试验组患儿的症状较轻。但由于各研究中使用的量表不同,本研究未对该结局进行meta分析。2项研究对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无显著差异(OR=-0.54,95%CI:-5.28-4.19,P=0.83)。2项研究对哮喘急性发作次数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试验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无显著差异(RR=0.63,95%CI:0.24-1.70,P=0.36)。一项研究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exhalednitricoxide,FeNO)、引起FEV1下降20%时的激发药物剂累计浓度(PC(20)-FEV1)、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白介素(IL)和干扰素(INF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的PC(20)-FEV1显著优于对照组(P=0.02);IgE、IL-17和INFγ低于对照组,组间无显著差异。另一项研究对学龄儿童由于哮喘导致休学的天数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因哮喘致休学的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dvs5d,P=0.04)。结论:现有研究结局指标不统一、偏倚较大,尚无法明确维生素D补充剂是否能使哮喘患儿获益。大规模、设计规范、结局指标判断标准统一、安全评价全面的临床试验有待施行,从而进一步探索维生素D补充剂与儿童哮喘之间的相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维生素D 儿童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究为老年住院患者实施鼻饲标准流程化管理预防误吸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需要进行鼻饲的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鼻饲操作流程,观察组则实施鼻饲标准流程管理,对两组患者鼻饲后发生的误吸事件、其他并发症事件发生率,以及对鼻饲管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误吸发生率(5.44%),其他并发症发生率(6.90%),对鼻饲管理满意度(96.55%),对照组误吸发生率(11.66%),其他并发症发生率(27.59%),对鼻饲管理满意度(68.9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误吸鼻饲标准流程管理的效果优于常规鼻饲管理,可于临床中针对标准管理流程进行推广。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鼻饲 预防误吸标准流程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某部队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为对象,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并根据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药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相比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更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相比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明显更低,组间并发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治愈率和安全得到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降低,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脾胃湿热型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整顿前)与2017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整顿后)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整顿前后各40例)资料,整顿前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控制使用抗菌药物,整顿后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控制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整顿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差异。结果:整顿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显著低于整顿前组为95.00%(P〈0.05);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的部位经组间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控制使用后,抗菌药物在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率明显下降,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未显著下降,说明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现象,其规范化控制使用仍然势在必行。

  • 标签: 术后伤口感染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甲状腺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对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治疗难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的130例难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然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A组患者使用一代头孢类抗生素(五水头孢唑啉)加三代头孢(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白细胞数以及具体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与A组患者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治愈率87.69%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病死率0.00%明显小于A组患者的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治疗难治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疗效非常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并十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万古霉素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炎症皮肤病伴细菌感染的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皮肤科收治的炎症皮肤病患者82例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40例;分析和比较其发生细菌感染与血清PCT、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结果: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治疗后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PCT、hs-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血清hsCRPR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细菌感染与血清PCT、hs-CRP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结论:炎症皮肤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在皮肤病早期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较低。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高敏C-反应蛋白 炎症性皮肤病
  • 简介:血管炎是一类可引起血管非特异性炎症和坏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按血管受累的大小分类,包括了小血管炎、中等血管炎及大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V)属于小血管炎的范畴,主要包含了肉芽肿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肉芽肿多血管炎(EGPA)。它们可累及全身不同脏器,活动期异常凶险,治疗不及时可致高死亡率。本文简要综述AAV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 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水平的变化对老年患者脑卒中相关肺炎治疗中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间接收治疗的脑卒中相关肺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体征、症状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组患者根据监测PCT与CRP水平变化情况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PCT、CRP、WBC水平测得值的变化差异,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耐药菌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CT、WBC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临床指标(痰菌培养结果、肺部阴影)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耐药菌的检出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PCT与CRP检测水平的变化,调整老年卒中相关肺炎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卒中相关性肺炎 抗菌药物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关性
  • 简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治疗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高效、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能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不良反应小。我们回顾分析148例HER2蛋白(2+)乳腺癌的HER2基因扩增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与HR、P53、KI67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为更好的实施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筛选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手术切除标本中经病理确诊及术前未行放化疗、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HER2蛋白(2+)的乳腺浸润导管癌标本14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5岁(范围28~83岁),同时收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及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

  • 标签: 基因扩增 乳腺癌 KI67 HER2蛋白 P53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探讨其相关和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组(37例)、中型组(61例)和重型组(72例),入院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轻型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轻型组;且重型组PT和APTT显著高于中型组,Fib显著低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中型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轻型组,且重型组高于中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m与PT、APTT、TNF-α和CRP呈正相关,与Fib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不同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不同,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均可作为诊断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流动力学 血液凝固 炎症介导素类
  • 简介:随着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对心力衰竭相关的各种生物标记物也逐步认识,其中血清可溶性基质溶素-2(s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作为纤维化指标而被重视。它们参与了心室重构的过程,在国外已被列入心力衰竭指南~([1]),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血清sST-2和Gal-3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级别间的定量比较、相关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相关性 ST BNP CHF 心功能分级
  • 简介: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接收的68名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ICU机械通气患者。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的干预措施。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发生率以及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36±1.2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34±2.61)d,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气管切开发生率为8.31%,对照组患者的气管切开发生率为9.15%,所以说实验组患者的气管切开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不同的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是不相同的,实验组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主要是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通过分析相关的肺炎危险因素,给予患者实施针对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明显的看出,给予患者实施针对的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气管切开率,更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恢复有极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