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胆囊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胆囊癌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14日至2014年3月14日,以此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时段我院收治的4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以探讨胆囊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胆囊结石病程、累积行经时间、生育次数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胆囊结石病程、累积行经时间、生育情况是影响胆囊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对上述因素加以控制,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

  • 标签: 胆囊癌 发病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普外科收治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结果本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中127例(46.9%)术后复发,144例(53.1%)未发生复发。复发组患者术前评估为复发性病例的患者更多(χ2=15.289,P<0.05)、肿瘤侵犯脏器的比例更高(χ2=10.123,P<0.05)、FNCLCC分级更高(χ2=7.650,P<0.05)。全体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58个月)。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4%、40.3%、30.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复发性疾病、脏器侵犯、分化差的病理类型及高FNCLCC分级均是术后复发的不良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疾病(OR=3.135,95% CI:2.058~4.762,P<0.05)、脏器侵犯(OR=2.577,95% CI:1.214~5.464,P<0.05)及高FNCLCC分级(P<0.05)是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疾病状态、脏器侵犯及FNCLCC分级是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1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T1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8例,女386例;中位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25~87岁。观察指标:(1)T1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2)随访情况。(3)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4)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内部验证。病人术后定期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随后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随访5年,了解病人的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R语言软件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淋巴结转移概率预测列线图。采用校准度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结局发生概率与实际观测概率一致程度,以一致性指数(C-index)表示。采用Bootstrap方法评价模型性能,得出校准度曲线。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计算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1)T1期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914例病人中,直接手术687例,内镜切除后补救手术227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pT1NxM0期结直肠癌;肿瘤长径为(2.3±1.2)cm;肿瘤病理学类型腺癌为865例,黏液性腺癌为4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727例,低未分化187例;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 633例,<1 000 μm 281例;神经脉管侵犯110例,未受侵犯804例;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3枚(1~48枚);N分期为N0期804例,N1期98例,N2期1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人。(2)随访情况:914例病人中,886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5个月(1~129个月);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或转移24例。914例病人5年肿瘤累积复发率为4.8%,中位复发时间为17.0个月,肝脏为最常见的肿瘤复发部位,占比为58.3%(14/24)。914例病人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5.2%。804例无淋巴结转移病人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6.3%,110例有淋巴结转移病人为8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83,P<0.05)。(3)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CA19-9、肿瘤分化程度、黏膜下浸润深度、神经脉管侵犯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56、3.25、2.21、2.68、3.39,95%可信区间为1.41~4.67、1.22~8.66、1.43~3.41、1.56~4.88、2.10~5.4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5 μg/L、术前CA19-9≥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神经脉管侵犯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23、3.47、2.01、2.31、2.91,95%可信区间为1.02~4.15、1.08~10.87、1.03~3.27、1.40~4.47、1.64~5.13,P<0.05)。(4)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内部验证: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预测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列线图模型。术前CEA≥5 μg/L、术前CA19-9≥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神经脉管侵犯得分分别为59、100、48、67、92分。根据每项临床病理因素评分,加和得总分后评估淋巴结转移概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淋巴结转移预测能力,其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0(95%可信区间为0.64~0.75,P<0.05)。Bootstrap法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C-index值为0.70(95%可信区间为0.65~0.75)。校准度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和实际淋巴结转移概率具备较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检验计算模型的拟合效果好(χ²=1.61,P>0.05)。结论术前CEA≥5 μg/L、术前CA19-9≥37 U/mL、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神经脉管侵犯是影响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预测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概率。

  • 标签: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T1期 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列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