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全膀胱切除直肠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 130例进行全膀胱切除直肠膀胱手术的患者, 116例进行回肠膀胱手术的患者病例均选自 2013年 6月— 2016年 6月期间,根据不同的尿道改流方式分为全膀胱切除直肠膀胱组以及回肠膀胱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排尿次数等情况。结果 选取的患者均進行全膀胱切除术,手术均成功。在住院期间,进行直肠膀胱手术的患者有 14例发生并发症,进行回肠膀胱手术的患者有 19例发生并发症。回肠膀胱术尿道改道的方法在手术时间( 5.3±1.3) h,手术出血量( 195.74±15.26) mL,住院时间( 26.5±5.4) d,手术后排尿次数( 5.5±1.7),并发症的发生( 16.38%)中与直肠膀胱( 3.5±1.2) h,( 153.54±14.26) mL,( 21.5±5.3) d,( 9.4±1.5),( 10.76%)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发生浸润性的膀胱肿瘤的患者实行全膀胱切除手术效果良好,尿道改流中直肠膀胱优于回肠膀胱术。  

  • 标签:    [ ] 全膀胱切除 直肠代膀胱 回肠膀胱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直肠膀胱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直肠膀胱瘘患者很难经保守治疗痊愈,且易引起肠道、泌尿系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因而主张一经诊断,若无明确手术禁忌,均应及早手术治疗行瘘口修补。

  • 标签: 直肠膀胱瘘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全切直肠膀胱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2例膀胱全切患者实施直肠膀胱术的手术室护理搭配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前列腺癌患者顺利出院,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论本院对膀胱全切直肠膀胱术的所采取的手术室护理,是科学有效的。

  • 标签: 膀胱全切直肠代膀胱术的 手术室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直肠膀胱术后护理并研究应用价值。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40例择期行直肠膀胱术患者,入院手术时间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针对列入研究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术后护理措施,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 护理后相较于护理前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显著提高,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直肠膀胱术后应用合适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术后康复,改善疾病预后。

  • 标签: 术后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直肠代膀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68岁。因“右侧腰部疼痛12h”于2008年12月1日入院。既往史:2001年前因“膀胱肿瘤”行膀胱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造口+直肠膀胱术;2003年因“右输尿管结石”行ESWL治疗。2006年及2008年有两次肛门排尿出血量较大病史,伴血块,出血7~8h后自行停止。平素有轻度血尿,无血块。

  • 标签: 直肠代膀胱术 上皮内瘤变 乙状结肠造口 ESWL治疗 右输尿管结石 根治性切除
  • 简介:目的总结Sigma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1993年6月-2012年6月行Sigma直肠膀胱术45例,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点为中点,纵行剖开肠管20~24cm,折叠缝合成形为储尿囊。输尿管经黏膜下隧道与肠道吻合,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6个月~19年,平均6年。分析术后控尿情况,储尿囊压力测定,上尿路并发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指数问卷表评价患者排尿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控尿情况:术后早期控尿40例不同程度尿失禁。术后30d肛门能有效控制排尿,手术后6个月~15年病例均能控尿。储尿囊容量270~600ml,平均375ml。充盈期基础压力6~20cmH2O,最大充盈压力15~30cmH2O,平均26cmH2O。储尿囊顺应性良好。上尿路并发症,单侧肾积水6例,均为轻度。长期效果无代谢性酸中毒、无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患者QOL评分20例为0~2分,5例3分,2例4分。结论Sigma直肠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患者易接受,对同时行尿道切除的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尿流改道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 作者: 李婷 郭雨军 杨鑫 武曼莉 何梦雪 戴心仪 田玥 张墅靖 麦秀滢 何立儒 黄思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放射治疗科,广州 510060 广州新华学院,广州 51052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放射治疗科,广州 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放射治疗科,广州 510060 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蚌埠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膀胱准备下,前列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临床可接受且具有良好可重复性的膀胱直肠体积,为放疗前后肠道膀胱的准备提供定量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肠道膀胱准备且完成全程根治性放疗的275例前列腺癌患者。患者每次治疗前进行锥形线束CT(CBCT)扫描,记录临床可接受情况下的摆位误差。简单随机抽样选取66例患者,使用MIM软件勾画患者CBCT上膀胱直肠,分析每日膀胱直肠体积与计划膀胱直肠体积的比值(体积相对值)及其与摆位误差之间的关系。定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配对t检验,否则使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结果275例患者计划CT膀胱直肠体积分别为(370.87±110.04)、(59.94±25.07)ml。66例患者共获得1611套CBCT影像,计划CT膀胱直肠体积分别为(357.51±107.38)、(65.28±35.37)ml,治疗过程中患者每日CBCT膀胱直肠体积分别为(258.96±120.23)、(59.95±30.40)ml。治疗过程中,膀胱体积平均每天减少3.59 ml,直肠体积平均每天减少0.37 ml。根据计划膀胱体积将患者分为<250 ml、250~450 ml、>450 ml三组,其中250~450 ml组在放疗过程中膀胱体积相对值范围最小,头脚、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8±0.24)、(0.19±0.17)cm,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值均≤0.027)。根据计划直肠体积将患者分为<50 ml、50~<80 ml、80~120 ml、>120 ml四组,其中<50 ml组在放疗过程中直肠体积相对值范围最小,头脚、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6±0.22)、(0.24±0.22)cm,均明显小于其他三组(P值均≤0.003)。入组66例患者头脚、左右、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30±0.25)、(0.20±0.18)、(0.28±0.27)cm。其中,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在<0.3 cm组的膀胱体积相对值(0.73±0.37)与0.3~0.5 cm、>0.5 c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肠道膀胱准备下扫描计划CT前,膀胱直肠体积分别控制在250~450 ml和<50 ml范围内,能获得较好的可重复性和较小的摆位误差。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肠道膀胱准备 膀胱 直肠 摆位误差
  • 简介:本刊在2009年第1期上刊登了题为“直肠膀胱上皮内瘤变1例”的诊疗征询,刊出后得到众多同道们的关注及反馈,现将部分诊疗建议汇总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上皮内瘤变 代膀胱 诊疗 直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尿频伴便柱变细1年余"于2010年9月入院。既往于13年前因右肾良性肿物行右肾切除术。查体:肛门指检于膝胸位1~4点处触及直肠黏膜向中间压迫,边界欠清楚,黏膜光滑,无明显触压痛,前列腺无明显增大,表面光滑无结节,质地中等,中央沟存在,退出指套无沾血。余查体未及明显异常。

  • 标签: 输尿管 囊肿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膀胱平均受量及直肠受量对放射性膀胱炎及放射性肠炎的影响。 方法: 筛选 2016 年 7 月 -2019 年 4 月我科室收治的直肠癌患者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的放疗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4 例,探究组 54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探究组进行 适形调强放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放射性膀胱炎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临床发病率数据。 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病率较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也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在直肠癌手术治疗后放疗患者中采用 适形调强放疗 ,能够有效的降低平均受量,减小放疗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在临床中可以良好的降低放射性膀胱炎与 放射性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在临床中 适形调强放疗 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放疗 膀胱平均受量 直肠受量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膀胱肿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膀胱肿瘤患者应用经腹部和直肠超声探头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对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肿瘤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肿瘤内血管检出率,比较两种方法对肿瘤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诊断膀胱肿瘤成像清晰,显示肿瘤内部及基底部的血流及分布形态不规则,可引出动脉血流频普,与术后检验符合率为100%;经腹部多普勒较难显示小瘤体和基底部血流信号,多普勒频普参数也难以测量,肿瘤检出率仅65.0%;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血流分布方面明显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 标签: 膀胱肿瘤 直肠彩超 诊断价值
  • 简介:1996-01/2001-11我们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设计出尿流改道最好的替代方法。即把两侧输尿管移植于乙状结肠短袢时作逆流整形,这是第一膀胱乙状结肠膀胱。再于乙状结肠与即直肠交界处缩窄成漏斗状活瓣,最终尿液贮存于直肠内为第二膀胱直肠膀胱

  • 标签: 手术配合 膀胱术 可控性 乙状结肠膀胱 输尿管移植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间歇导尿(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IC)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不同时段直肠超声膀胱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及脊柱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SCI后NB患者56例,其中男48例,女8例,年龄(29.7±8.2)岁。入选患者按IC频次划分成5个不同时段,分别经直肠超声检查采集膀胱充盈期及排空后10~15 min膀胱影像、多普勒图谱、膀胱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随着自控排尿量增多、残余尿量的减少,膀胱充盈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平均速度(Vm)与IC前比较均增快(F=26.141,P<0.001;F=9.127,P<0.001;F=15.819,P<0.001);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与IC前比较均增大(F=29.499,P<0.001;F=29.431,P<0.001);排空期血流速度Vs、Vd、Vm与IC前比较均增快(F=17.065,P<0.001;F=4.429,P=0.002;F=9.811,P<0.001);RI、PI与IC前比较均增大(F=14.370,P<0.001;F=12.463,P<0.001)。结论直肠超声膀胱检测IC的不同时段膀胱充盈期及排空期血流速度(Vs、Vd、Vm)随着IC频次减少速度加快,RI、PI亦逐渐增大,提示膀胱血流动力学检测对SCI后NB恢复和重建评价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经直肠超声 间歇导尿 膀胱血流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表平均评分分别为(69.4±3.7)分、(68.9±4.2)分,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表平均评分分别为(42.3±3.6)分、(51.5±4.2)分。两组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与治疗后组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常规方法治疗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效果良好,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恢复,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 标签: 直肠癌根治术 神经源性膀胱 针灸 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