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历史教科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教科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纵向了解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沿革和教材变迁;而且需知己知彼,横向了解和研究台湾地区、日本和美国等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教科书内容。这不仅能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是作为直接支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应有研究对象。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教科书 他者书写
  • 简介:要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悲剧只是提供了一个维度,把悲剧仅仅作为艺术范畴进行审美解读是无法理解尼采哲学思想的全部的。本文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非艺术的"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

  • 标签: 他者 悲剧观 艺术哲学思想
  • 简介:后马克思主义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拉康的"者"概念直接促成了拉克劳、墨菲"对抗"概念的形成。"者"与"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或者说大写他者对主体的压迫,形成了者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对抗概念的提出,使得拉克劳、墨菲得以扬弃黑格尔著名的主—奴关系的矛盾辩证法,进入到他者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之中。对抗既不是对立,也不是矛盾。对抗关系的形成使得对抗中的主体不得不变换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于是矛盾关系中的主体就转变成了对抗关系中的主体身份。同时,对抗是在他者与主体之间差异的、附属性的关系消失,并转化为压迫性的关系的情形下,才能形成真正的对抗。因此,不同主体身份之间的等同替换就成为了对抗出现的条件。这一点凸显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在近代哲学的主体问题上的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不仅如此,从"者"到"对抗"的转换,以及其中所突显出的"主体"的地位及其变化,也折射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此,主体不再是近代哲学那个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个体,而是逐渐转换成了一个具有"意识形态"的对抗特征的,被误认的个体。所以,从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到拉康的"者",再到拉克劳、墨菲的"社会对抗",这一理论进路既是主体逐渐丧失其独立性和自明性的过程,也是主体在现代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获得社会认同,重塑自我的社会历程。

  • 标签: 他者 主体 主体身份 对抗 从属关系:压迫关系
  • 简介:多米尼克·洛苏尔多教授早年求学于德国,曾担任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国际著名黑格尔研究专家、国际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思想学会主席,在欧美马克思主义者和民众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经比利时友人MariaMcGavigan教授的推荐与约请,笔者同王成军博士一道,有幸于2014年10月24日上午访谈了在巴黎索邦大学进行新书推介的洛苏尔多教授;这次访谈历时5个小时,涉及洛苏尔多教授的个人经历(包括思想历程)、主要学术贡献等诸多方面。洛苏尔多教授于2016年春天访问武汉大学,笔者得以再度与这位意大利学者进行了几次长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的思想背景、自由主义批判等观点。本次编译的访谈录主要以巴黎访谈为蓝本,并穿插了武汉访谈的部分内容,围绕着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关联、资本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中国在世界反殖民斗争中的地位等问题展开。

  • 标签: 价值访 学者多米尼克·洛苏尔多 意大利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