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MRI诊断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临床分析。方法本院2018年3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在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及MRI检查,而后观察其确诊率。结果MRI检查下患者确诊率的96.67%高于超声的90%,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MRI检查下1例转移性肿瘤误诊为囊腺癌;超声检查下1例卵巢良性囊腺瘤及2例转移性肿瘤被误诊为囊腺癌。结论与超声检查相比,MRI检查诊断结果更接近于患者的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且后者更能清晰的反映患者的病情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MRI 诊断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CT诊断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特征。 方法 应用分类效果分析法对2014年 6月~ 2017年 1月经我院治疗的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 86例进行 CT资料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研究。 结果 通过手术后对比所有病例的CT影像分析得出, CT在诊断病灶形态、囊壁、分界、位置、密度以及边缘的准确率分别是 91.86%、 94.18%、 90.69%、 96.51%、 91.86%和 88.37%,说明 CT影像在诊断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辨别中准确率较高。结论 CT 影像表现的大小、边缘、密度以及增强后的特征与手术后的病理分析基本一致, CT诊断对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判断比较准确。

  • 标签: 盆腔囊性占位病变 CT影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腔灌注联合 TDP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我院患者 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通过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盆腔灌注;治疗组基于对照组治疗之联合 TDP。两组患者各项自然指标信息如年龄、身高、体重等差异不显著 (P<0.05),可以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检查盆腔积液以及炎性包块变化比较以及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变化对比具体情况,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腔灌注联合 TDP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盆腔灌注联合 TDP 左氧氟沙星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腔灌注联合TDP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通过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盆腔灌注;治疗组基于对照组治疗之联合TDP。两组患者各项自然指标信息如年龄、身高、体重等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检查盆腔积液以及炎性包块变化比较以及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变化对比具体情况,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腔灌注联合TDP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盆腔灌注联合TDP 左氧氟沙星 甲硝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占位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胰腺囊实性占位患者46例纳入效果分析中,所有患者接受MRI诊断、CT诊断和病理学活检,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胰腺囊实性占位患者应用MRI诊断和CT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结果MRI诊断胰腺囊实性占位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3.48%、71.74%以及82.61%,MRI诊断胰腺囊实性占位的特异度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以为胰腺囊实性占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进而为其选择何种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胰腺囊实性占位 MRI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扫描对肝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疑似肝占位患者70例(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患者均进行CT扫描,与病理检查相比,观察诊断情况。结果病理检查,70例患者有62例确诊为肝占位病变,CT扫描57例确诊为肝占位病变,敏感性91.94%,特异性100%,准确性92.86%,病检肝恶性病变18例,占100.00%,良性病变44例,占100.00%,CT扫描肝恶性病变16例,占88.89%,良性病变41例,占93.18%,两组对比,P>0.05。结论在肝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应用CT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鉴别肝脏恶性、良性病变,值得借鉴。

  • 标签: CT扫描 肝占位病变 鉴别诊断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淑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四川华蓥638600)【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74-02盆腔位于人体下腹部,是女性身体的重要部位,其结构、功能较为特殊。范围主要包括生殖器、盆腔腹膜、结蹄组织,是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盆腔内既有孕育胎儿、产生月经的子宫;又有与子宫相连想通,为卵子与精子结合提供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通道——输卵管;还有通过韧带与子宫相连,产生与排卵为孕育胚胎“播种”,并分泌激素维持女性特征的卵巢。它们与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毗邻。因此盆腔对于女性来说意义重大。而盆腔炎性疾病又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是常见的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若未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4]。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子宫周围结蹄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健康女性生殖系统具有比较完善的自然防御功能,以抵御感染的发生;阴道内乳杆菌、雌激素的重要作用,维持着阴道内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不致病。那么,盆腔怎么会“发炎”呢?它与女性盆腔的结构特点、功能的特殊性及存在诸多高危因素有关。首先,女性盆腔通过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当女性生殖系统防御功能遭破坏,或阴道内酸碱度改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发生变化,阴道内微生物或外源性病原体可经由多种途径上行感染盆腔。如不洁性生活、经期性生活、使用不洁卫生巾或卫生纸后,外源性病原体侵入阴道,或阴道内源性病原体沿子宫颈粘膜、子宫内膜、输卵管粘膜蔓延致盆腔感染;产褥期、人工及药物流产术、放置或取出节育环、子宫颈手术、子宫腔内手术等特殊期间及手术操作,病原体可经生殖道淋巴系统蔓延感染盆腔结蹄组织及内生殖器。其次,病原体经由血循环传播感染生殖器。如肺结核女性患者,肺部结核菌可经血循环至盆腔,导致生殖器结核。再者,腹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输卵管、卵巢及子宫等,导致生殖器感染。如阑尾炎、腹膜炎等。女性盆腔“发炎”还与女性特殊时期及存在诸多高危因素有关。如性生活、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避孕失败、妇科疾病需手术操作、无生殖道健康保健意识或不良习惯等,均可因阴道微生物平衡破坏、酸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