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12例手指逆行套状撕脱伤患者,予修复骨折脱位、皮肤并修复血管、神经及肌腱,术后抗感染、抗凝血、抗痉挛,绝对卧床,保温,观察皮肤的血供、感觉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指皮肤成活良好,2例手指少量皮肤坏死结痂,积极换药脱痂后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12例患者手部外形良好、皮肤质地柔软,血供充分,手指功能良好,根据手功能评定标准,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屈伸功能总活动度与健侧比较,优7例,良2例,中3例。皮肤感觉恢复至S4 5例,S3 4例,S2 2例,S1 1例。结论手指皮肤逆行套状撕脱伤的显微手术,可降低撕脱皮肤的坏死几率,最大限度保留手指的外形与功能,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 标签: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逆行撕脱伤 回植
  • 简介:  自2001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将撕脱的皮肤阶梯状修剪(保留皮下组织-带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瓣-全厚皮瓣)原位,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修剪原位 原位回 回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治疗足部脱套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20年1月,应用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治疗足部脱套伤5例。足部创面从踝关节以远完全撕脱,创面污染。将全足部撕脱的皮肤分为足背和足底两部分,足背皮肤急诊削薄后一期,撕脱足底皮肤修剪成全厚皮移植到大腿前外侧,足底移植皮肤面积18 cm×10 cm~24 cm×13 cm。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足部皮肤成活情况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5~18个月,术后4例足部皮肤全部成活,1例边缘出现部分坏死,术后经清创植皮后痊愈;患肢皮肤成活后下地走路足底皮肤耐磨,无破溃,足底感觉麻木,半年后逐渐减轻。结论足底皮肤异位寄养原位治疗足部脱套伤效果满意,临床较实用。

  • 标签: 足底 足部脱套伤 寄养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部皮肤撕脱后通过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预构重建足部血供,足底撕脱皮肤原位的可行性及功能。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共收治足底皮肤撕脱、无条件且皮肤无严重挫伤8例,均为男性,年龄22~60岁;左侧4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碾伤5例,重物砸伤1例,机器绞伤2例;撕脱程度:足跟部逆行撕脱3例,顺行1例,由内向外1例,全足底1例,全足套状撕脱伤2例;皮肤撕脱面积:5.0 cm×11.0 cm~15.0 cm×33.0 cm。均急诊采用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嵌合移植,将肌瓣置于足底进行预构,修剪足底撕脱的皮肤覆盖肌瓣,筋膜瓣放置足背肌腱上非负重区域,皮瓣覆盖足部其余创面。皮瓣切取面积5.0 cm×12.0 cm~15.0 cm×33.0 cm,携带肌瓣体积5.0 cm×10.0 cm×1.0 cm~7.0 cm×15.0 cm×2.0 cm,筋膜瓣面积5.0 cm×8.0 cm~10.0 cm×15.0 cm。术后抗凝、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肤颜色、质地、肢体行走功能等情况。结果本组8例中,1例预构的撕脱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其余7例撕脱皮肤均成活,术后2周有血管反应;移植的旋股外侧动脉皮瓣、肌瓣和筋膜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获得6~36(平均21)个月随访,成活足底皮肤颜色、质地与健侧相同,半年后足部撕脱皮肤膨隆逐渐消失,1例出现足部预构皮肤与正常皮肤交界处磨溃,其余7例长期行走均无破溃发生。2例于3个月内负重时有面团感,后逐渐稳定。8例撕脱预构皮肤上可见明显角化层,外形、功能满意,感觉恢复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S2 2例,S3 4例,S4 2例。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瓣移植预构重建足部血供,可使足部撕脱皮肤原位成活,并恢复部分功能。

  • 标签: 足底撕脱皮肤 嵌合移植 预构 负重区
  • 简介:作者简介刘鹰(1962-),汉族,籍贯(湖北省武汉市),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外科。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小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了近5年来收治的128例肢体小面积皮肤撕脱伤,采用撕脱皮肤完全削薄及撕脱皮肤半削薄修剪原位的方法修复创面30例,直接原位缝合98例。结果98例直接原位缝合者中,部分皮瓣感染坏死15例。17例半削薄修剪法原位者中全部无感染。13例全部无血运皮瓣全部修剪成全厚皮片原位者中,1例为良。17例部分无血运皮瓣半削薄修剪和13例全部无血运皮瓣全部修剪皮瓣的病例,随访6个月~25年,1例有面积为15cm2的疤痕,其余病例皮肤创面愈合呈线型疤痕,皮肤弹性、外观及感觉良好。98例原位直接缝合者中,15例皮肤创面疤痕较大(面积为15~16cm2),皮肤弹性、外观及感觉差。结论根据皮瓣血运,采用撕脱皮肤完全削薄或撕脱皮肤半削薄修剪原位的方法修复创面效果满意。

  • 标签: 皮肤撕脱伤 分型 皮瓣 回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皮区皮片打孔扩张原位取皮在中小面积皮肤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A组,以鼓式取皮机于供皮区切取一整鼓中厚皮片,面积200~220 cm2,取皮机根部皮片不予离断,根据所需面积获取取皮机游离部皮片,移植于区创面,间断缝合,打包包扎;供皮区剩余皮片则以15号手术刀片均匀打孔后,覆盖所有供区创面,间断缝合,加压包扎。选择同期同一科室其他医疗组收治的同类患者,供皮区采用传统直接暴露法包扎,为B组。患者术后门诊随访,观察供皮区愈合情况及局部瘢痕增生程度,并参照温哥华瘢痕量表对瘢痕进行评分。应用SPSS 9.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M(Q1,Q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定性资料以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共纳入63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龄5~83岁,创面面积40~80 cm2,术后除1例患者面部植皮区皮片撕脱,2例皮片下血肿形成、皮片部分成活,1例术后感染、皮片成活不良外,其余患者受区皮片均成活良好,供区一期愈合。B组共纳入59例患者,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4~78岁,皮肤缺损面积为40~80 cm2。2组患者术后均获7~12个月随访,A组供区愈合时间为11.1(10.2,12.2)d,未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严重增生性瘢痕、供区延迟愈合等情况,4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无瘢痕疙瘩发生,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3(2,4)分。B组愈合时间为15.8(13.9,17.5)d,愈合后出现增生性瘢痕23例,瘢痕疙瘩2例,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17(17,17)分。A组和B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增生性瘢痕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供皮区皮片打孔扩张原位取皮与传统的取皮相比,供皮区皮片完整,厚薄均匀,原位于供皮区创面后血运建立快,供皮区无创面裸露,一期愈合后肤色自然,瘢痕不明显,更加符合人体皮肤功能与美学要求。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原位回植 鼓式取皮机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椎板成形对于脊柱椎管内肿瘤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式。与椎板全切比较,椎板成形理论上的优势包括骨量丢失少、术后脊柱畸形率低等。然而,早年部分文献报导其相较于椎板全切的优势并不明显。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和手术理念的不断革新,改良的椎板成形有效率显著增加、并发症显著减少。本文将介绍目前常用的椎板成形治疗脊柱椎管内肿瘤的各类改良式及疗效。

  • 标签: 椎板回植成形术 椎板全切术 脊柱椎管内肿瘤
  • 简介:头皮撕脱伤多因头发受机械强行扯拉,使大块头皮生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颅骨骨膜被撕脱所致。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甚至危急生命。2013年9月27日,我科急诊收治1例头皮大面积撕脱伤患者,经全力抢救,挽救了患者生命,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小血管吻合,原位的头皮瓣成活95%以上。

  • 标签: 头皮撕脱伤 原位回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打薄联合创面负压引流(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2例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进入本研究,均行自体逆行撕脱皮肤打薄手术并于术后采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观察患者创面成活率、成活面积、创面感染情况、皮肤性能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50(23.56±3.56)个月,术后有35例患者1期植皮区成活,皮瓣皮肤存活且创面无明显皮肤缺损,积极换药后其创面已愈合良好,不需进行二次手术;7例患者因皮肤大面积缺损术后一期创面出现小面积坏死,经2期手术移植、加强换药后创面愈合良好。26例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达80~95(87.96±3.21)分,22例患者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达80~96(88.79±3.41)分。无感染、截肢情况。所有患者回植皮肤感觉、弹性、耐压性、耐磨性及颜色等各方面良好,关节活动性良好,未见明显活动受限。结论打薄联合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能够明显促进创面与皮片贴敷,有利于将引流液引流出体外,降低创面感染率,提高植皮成活率,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皮肤移植 移植,自体 负压伤口疗法 皮肤撕脱伤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打薄联合创面负压引流(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株洲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2例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进入本研究,均行自体逆行撕脱皮肤打薄手术并于术后采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观察患者创面成活率、成活面积、创面感染情况、皮肤性能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50(23.56±3.56)个月,术后有35例患者1期植皮区成活,皮瓣皮肤存活且创面无明显皮肤缺损,积极换药后其创面已愈合良好,不需进行二次手术;7例患者因皮肤大面积缺损术后一期创面出现小面积坏死,经2期手术移植、加强换药后创面愈合良好。26例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达80~95(87.96±3.21)分,22例患者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达80~96(88.79±3.41)分。无感染、截肢情况。所有患者回植皮肤感觉、弹性、耐压性、耐磨性及颜色等各方面良好,关节活动性良好,未见明显活动受限。结论打薄联合VAC治疗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能够明显促进创面与皮片贴敷,有利于将引流液引流出体外,降低创面感染率,提高植皮成活率,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皮肤移植 移植,自体 负压伤口疗法 皮肤撕脱伤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板与椎板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其中椎板组(A组)28例,椎板减压内固定组(B组)30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输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术后2年腰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8、32个月。两组相比较,A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均较少(P<0.05),但卧床时间较长(P<0.05)。而两组在术后2年腰部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椎板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安全、可靠,减少了椎管粘连和瘢痕形成,有助于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的稳定。

  • 标签: 椎板回植术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棘突椎板椎管成形在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先截取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肿瘤后再将复合体原位并固定,恢复脊柱后柱解剖结构。结果14例患者平均随访20个月,棘突椎板获得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持,未发现椎管狭窄及椎管瘢痕粘连压迫硬膜等手术后并发症。结论棘突椎板椎管成形既可满足手术显露的要求,又保持了椎管的完整性,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预防椎管内肿瘤手术后瘢痕增生粘连对椎管内脊髓神经的压迫。

  • 标签: 棘突椎板回植 椎管成形 椎管肿瘤 脊柱稳定性
  • 简介: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自古以来就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近代以来,中国武术更是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赢得了国际声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武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中国各民族武术传统中相关的内容。回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勇武、强健、团结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也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回族人民

  • 标签: 回武族术
  • 简介:大面积甲床剥脱,临床可用皮瓣修复,各有利弊。筋膜瓣、皮下组织瓣和筋膜皮下组织瓣是在1981年Ponten首先介绍筋膜皮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3年2月至2005年5月我院应用筋膜瓣营养甲床治疗大面积甲床剥脱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回植治疗 筋膜瓣 甲床 剥脱 营养 筋膜皮下组织瓣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骨泥在锁骨骨折中的疗效及治疗价值。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自体骨泥。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观察患者的康复及骨折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中出血和骨泥收集情况。结果,随访持续了一年,一年后,所有患者都实现了骨愈合,没有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疗效分别为95%和9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两组数据不同,中出血量与中持续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采集的骨泥量与常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锁骨 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 钢板 内固定 自体骨泥 植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皮肤伸展和改良皮肤伸展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为创伤后皮肤缺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皮肤伸展和改良皮肤伸展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手术时间、Ⅰ期愈合率、愈合时间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73.3%vs.50.0%,P<0.05),愈合时间(9.7±1.7)dvs.(13.9±2.5)d,P<0.05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14.6±2.9)dvs.(18.9±3.5)d,P<0.05均短于常规组;两组的创面愈合良好,均无感染的病例报道,仅观察组出现1例肌肉挛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肤伸展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时间及Ⅰ期愈合率与常规皮肤伸展相当,但前者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皮肤愈合及创面功能恢复的速度较快,可替代常规皮肤伸展用于创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

  • 标签: 常规皮肤伸展术 改良皮肤伸展术 伤后皮肤缺损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巨大神经纤维瘤较为罕见,治疗颇为棘手。2019年10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诊治l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肩背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23岁,女性。采用手术切除肩背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并以瘤体皮肤移植修复遗留创面,获得较好的效果。术后随访3个月,肩背部外形满意。

  • 标签: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 皮肤移植 手术切除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