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干预对糖尿病前期脾虚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脾虚湿肥胖 2糖尿病患者 72例,其中一组 36例,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设为腹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效果。结果:在各项观察指标当中,在采用腹针组的患者肥胖程度、血糖值、生存指标和中医症候都要比常规组好,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针灸 脾虚痰湿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干预对糖尿病前期脾虚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脾虚湿肥胖 2糖尿病患者 72例,其中一组 36例,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设为腹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效果。结果:在各项观察指标当中,在采用腹针组的患者都要比常规组好,患者在其他无关指标方面无差异。结论:对于脾虚湿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效果要不如采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而最终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了这种方式的可靠性。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针灸 脾虚痰湿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三晋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是全国中医妇科十大流派之一,据考证相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传承二十九代,名医辈出。王金权教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第二十八代传承人1,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四十多年,对妇科疑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思路。笔者有幸师承王金权教授学习,现将其治疗肾虚湿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王金权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肾虚痰湿型 临证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胆汤治疗脑震荡后遗症(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脑震荡后遗症(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LE组与KC组,两组各40例,LE组、KC组分别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温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积分、治疗满意度。结果:KC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LE组95.00%(38/40)>75.00%(30/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KC组低于LE组(P<0.05);KC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LE组97.50%(39/40)>77.50%(31/40)(P<0.05)。结论:在脑震荡后遗症(湿)治疗中,选择温胆汤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温胆汤 脑震荡后遗症 痰湿证型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治疗湿中阻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湿中阻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在氟桂利嗪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治疗,日l剂,水煎分服,7d为1个疗程,观察1个月内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46例,治愈8例,好转34例,总有效率为91.3%;而对照组30例,治愈3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提高湿中阻眩晕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标签: 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痰湿中阻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小儿湿咳嗽是小儿咳嗽中仍较为常见的,小儿湿咳嗽无非外感与内伤,而小儿肺脾不足是小儿湿咳嗽的关键所在,本文总结陈竹教授治疗小儿湿咳嗽的临经验,并以医案为引,辨证施治。

  • 标签: 痰湿咳嗽 小儿 宣肺理脾 临证经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瘀互结头痛应用湿凝滞饮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符合纳入标准的 100例瘀互结头痛患者进行 为期 12周的临床治疗,对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n=50 ) 与对照组 (n=50) ,治疗组口服湿凝滞饮 ,对照组口服镇脑宁,治疗后对其头痛发作情况进行 临床疗效分析 。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 ,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湿凝滞饮治疗 瘀互结头痛 临床疗效显著 。

  • 标签: 痰瘀互结型 头痛 痰湿凝滞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脾化浊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T2DM并发DN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2018年6月-2020年6月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72例T2DM并发DN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宣教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化浊方。2组均连续治疗4周。2组均采用酶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HPLC法检测HbA1c,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BUN、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Ⅲ前胶原肽(procollagen Ⅲ, PCⅢ)、Ⅳ胶原(collagen type Ⅳ, Ⅳ-c)浓度。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31/36)、对照组为58.3%(21/36)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09)。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2 hPG、HbAIc、FINS水平及HOMA-IR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12、3.047、3.408、2.800、2.870,P值均<0.05);血浆LN、PCⅢ、Ⅳ-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12、1.864、2.046,P值均<0.05) ;SCr、UAER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864、3.286,P值均<0.05)。结论健脾化浊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降低T2DM并发DN湿患者的血糖及肾纤维化相关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痰湿证 健脾化浊方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气虚湿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自拟益气祛湿汤对患者所起到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6例气虚湿眩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采用益气祛湿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比灵与眩晕停进行治疗。对于不同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对比分析。结果对全部的试验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之后,治疗组中的总有效率是92.5%,治愈患者17例,显效患者15例,无效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69.4%,治愈患者10例,显效患者15例,无效患者11例。两组患者满足P<0.01的条件,差异性比较明显。在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上治疗组中经过有效的治疗之后满足P<0.01的条件,差异性明显。在各项指标上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P<0.01的条件,差异性显著。结论把自拟益气祛湿汤治疗法运用于气虚湿眩晕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自拟益气祛湿汤 气虚痰湿型眩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文献整理及数据挖掘总结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湿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湿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临床用药的频次、中药属性(性味、归经、功效)、常用配伍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包括53种处方,涉及5063例患者,在湿基础上兼有风、火热、血瘀、气虚等素。其中针对湿素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茯苓、半夏、甘草、白术、陈皮等;性味以温、寒、平性及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肝经以及胃经为主;具有较强关联的药物组合为陈皮-茯苓、白术-茯苓、半夏-茯苓等;核心处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星蒌承气汤、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加减。结论祛湿化痰类中药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湿的基础用药,同时随加减熄风、清热、活血、益气等药物有助于取得更理想疗效。

  • 标签: 中医药 缺血性 中风痰湿证
  • 简介:[摘要 ]中医 临床用药,务必谨守病因 、病机,辨证施治,方能药到病除 ,咳嗽(湿咳嗽)可遵“脾为生之源,肺为储之器”之 理 ,运脾醒脾,燥湿化痰 以止咳,不止咳而咳自止。自拟“消痰散”治疗小儿湿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 ] 咳嗽 痰湿证 消痰散 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柴胡温胆汤治疗湿2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58例2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应用柴胡温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68.96%),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柴胡温胆汤治疗湿2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柴胡温胆汤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祖国医学虽无“高血压病”之病名的记载,但据其候特点、传变规律、预后转归等方面可归纳为中医学的“眩晕”、“头痛”、“肝阳”等病症范畴。近年来又有学者认为其应属于中医“脉胀”的领域。

  • 标签: 痰湿壅盛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瘀内皮细胞血脂
  • 简介:目的观察清脂汤治疗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20例脂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以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加口服清脂汤。对照组单纯以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TLC),3个月为1个疗程。干预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4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TG及LDL-C含量降低,HDL-C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肝肾功能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清脂汤能有效改善脂代谢异常湿阻络的症状和血脂指标,且临床使用安全。

  • 标签: 清脂汤 高脂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BI)凋亡调控因子和湿积分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患者PBL细胞凋亡调控因子Fas抗原、Fas配体、Bcl-2及血ANA、抗ds-DNA进行检测及评估湿积分.结果:LN患者大多有湿病理因素的存在;湿积分和Fas、FasL、Bcl-2、ANA、抗ds-D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随着Fas、FasL、Bcl-2的表达增多,湿的病理改变越趋严重;湿病理改变程度可反映患者狼疮活动程度.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活动期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F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代茶饮对湿中阻高血压病人群的治疗效果,并证明其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4例,余32例;治疗组脱落6例,余30例。

  • 标签: []中药代茶饮 高血压 痰湿中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