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成章 邓少林 尚姝环 金颖 张珍 龚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0079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0079(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430014)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周炎经周非手术治疗后病理移位牙齿自发回位的病例,该病例按牙周炎新分类为Ⅳ期C级。疾病特点是患者存在明显的咬合紊乱并构成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种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治疗特点是针对内外病因,对咀嚼肌紊乱和干扰进行个性化干预治疗,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消除炎症,均衡咬合取代局部过大的咬合应力;槽骨再生阻断上颌窦的源性感染;恢复中性区平衡促进牙间隙的减小关闭和病理移位牙齿的自发回位。该病例未进行拔牙或其他任何治疗,提示针对咬合开展个性化治疗可获得更全面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牙齿病理移位患者的正畸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8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7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牙齿病理性移位 患者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调查,观察将其应用于牙周病伴前牙病理移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取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伴前牙病理移位患者60例,均分两组展开研究。将 GTR 术后 8—12 周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分组于研究组,将GTR 术后 12 周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分于参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本组对比周健康指数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数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槽骨缺损深度( DB) 值组间对比未见明显性差异(P>0.05),各组术前数偶对比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针对牙周病伴前牙病理移位患者应用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对牙周炎起到积极控制的作用,有效防止槽骨的吸收,促进骨胶原及骨基质的合成。

  • 标签: 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 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调查,观察将其应用于牙周病伴前牙病理移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取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伴前牙病理移位患者60例,均分两组展开研究。将 GTR 术后 8—12 周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分组于研究组,将GTR 术后 12 周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分于参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本组对比周健康指数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数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槽骨缺损深度( DB) 值组间对比未见明显性差异(P>0.05),各组术前数偶对比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针对牙周病伴前牙病理移位患者应用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的临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对牙周炎起到积极控制的作用,有效防止槽骨的吸收,促进骨胶原及骨基质的合成。

  • 标签: GTR结合固定正畸治疗 牙周病伴前牙病理性移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邻严重移位的缺失烤瓷冠桥修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需求,分别对80例缺失患者采用截冠、特异核桩与烤瓷冠桥结合治疗修复。结果本文8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美观得到很好地恢复,经2年的临床观察,未发现牙龈瓷脱落情况。修复后2年,有15颗牙龈颜色明显变深,7颗出现明显的颈缘黑线。修复后2年,牙龈指数平均增加0.86。结论邻严重移位的缺失烤瓷冠桥修复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但由于烤瓷冠桥修复引起的牙周组织损伤应引起医师和患者的足够重视。

  • 标签: 邻牙移位 烤瓷冠桥 修复
  • 简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面愈合过程失控后的不同表达产物,虽然胶原等细胞外间质的过度沉积是两者的共同特点,但它们的生长特点和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增生性瘢痕高出皮肤表面但损伤局限在原范围,常在损伤后的4周内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消退,伴有组织挛缩,手术切除后大多数不会复发,胶原分布均匀且细小规则;瘢痕疙瘩高出皮肤表面并向周围增生扩展超出其基底,出现时间晚且不能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常会复发,胶原分布紊乱且粗大呈波浪形。瘢痕的类型、首次治疗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其后续治疗和康复。

  • 标签: 瘢痕治疗 病理性 增生性瘢痕 手术切除后 瘢痕疙瘩 皮肤表面
  • 简介:摘要病理流涎是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不能配合等特点,针对病理流涎的评估、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同时家长甚至医务人员更关注患儿基础疾病治疗,容易忽视病理流涎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就儿童病理流涎的成因、评估(包括主观评估及客观评估)及治疗(如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康复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等)进展情况进行简要综述,希望能提高医务人员对病理流涎的重视程度。

  • 标签: 病理性流涎 诊疗进展 肉毒毒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周病前牙移位患者,上述患者均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移位前牙成功复位。治疗后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合、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均显著由于治疗前水平,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牙周 正畸 牙周病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口腔正畸治疗在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治疗中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有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联合周基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周基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前牙功能指标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稳定性以及患者的咬合功能和面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前牙功能指标、周指标和正畸指标、稳定性、咬合功能和面型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细胞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和周基础治疗联合用于前牙移位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前牙移位病人(n=3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9人,前者采取正畸和周基础治疗,后者行周基础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100.0%,而对照组数据则只有84.21%,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咀嚼功能: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达到了(86.32±2.15)分,而对照组数据则只有(76.15±3.78)分,相比较下,试验组咀嚼功能更高(P<0.05)。结论:前牙移位联用正畸和周基础疗法,病人的疗效提升更为迅速,咀嚼功能改善也更加明显。

  • 标签: 前牙移位 正畸治疗 咀嚼功能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通过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48例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的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添加口腔正畸,研究其观察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在通过口腔正畸干预后,病患的牙周膜间隙、牙齿咬合、牙齿松动、牙齿复位等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提升了口腔的实用功能与美观度。结论牙周病致前牙移位通过口腔正畸的治疗有效率高,其效果高于传统治疗,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和美观度。

  • 标签: 牙周疾病 前牙移位 口腔正畸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等量电脑随机法抽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106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基础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基础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实验结果,观察组的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周状况,其临床推广价值良好。

  • 标签: 牙周炎致前牙移位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垂体病理增生的临床和MRI特征,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为垂体病理增生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包括垂体前叶激素相关靶腺功能不全10例,库欣病2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2例。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见垂体对称性增大、上缘呈凸形,信号均匀且强度基本同脑灰质,钆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直至明显均匀强化;5例患者于鞍内可见流空血管影;8例患者行MRI平扫随访3月至2年,见增大垂体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垂体病理增生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但其准确的诊断应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性治疗。

  • 标签: 垂体疾病 病理性增生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理疼痛,包括由组织损伤诱导的炎症性疼痛和神经损伤诱导的神经病理疼痛,是神经元可塑性改变的产物,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伤害性刺激的持续传入使骨髓内伤害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此中枢的敏化是由于细胞内酶级联反应导致主要的膜受体和通道的磷酸化,引起活性依赖性的可塑性改变所致;或以转录依赖性的方式使递质、离子通道表达数量或结构上发生长时间的改变所致。各种信号转导通路可进行翻译后加工的调节和某些关键基因产物的转录后调节来调控长时程的痛觉过敏,其中MAPK的激活是中枢敏化的关键。因此对伤害性神经无信号转导通路的特异性药物干预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病理疼痛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病理性疼痛 MAPK 中枢敏化 神经元可塑性 信号转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64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牙周袋探诊深度(PD)水平、槽骨高度、前牙覆盖、前牙覆颌和探诊后出血(BOP)进行对比。结果 槽骨高度方面,治疗前与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而PD、前牙覆盖、前牙覆颌、BOP方面,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低,差异均显著(P

  • 标签: 牙周正畸 牙周炎 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施行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炎至前牙移位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周基础治疗,待其牙周炎症获得控制后,均经针对性的正畸疗法对移位前牙进行治疗,且给予调与周护理等处理,消除损伤与炎症,重建咬合关系。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及临床附着水平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为期1~2年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探针深度、牙龈指数及临床附着水平均明显优于的治疗前,(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及清除颌创伤,提高列的美观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牙周炎 前牙移位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