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殊染色结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入选者均经穿刺活检诊断,对采集的组织通过特殊染色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实施诊断,比较不同检验技术的检出结果。结果;病理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检验明显比单一检测结果高,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肿瘤患者接受特殊染色与病理免疫组化联合诊断,有利于提升检测阳性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现有诊断结果可知,为了提升诊断优势,在应用阶段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落实,突出免疫组化的最大化作用,按照应用要求落实。当前很多肿瘤都是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的,其优势明显,但是应用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本次研究中以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特点为基础,对如何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本文介绍一个肝组织免疫组织病理图像自动分析系统。该系统由病理图像自动分割,分类识别和定量分析等部分组成。它可定量检测出肝炎病毒抗原含量指数,有助于病理医生研究诊断。

  • 标签: 肝组织 免疫组化 图像分析 分类识别 病理图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免疫组化技术作为研究当今生物医学的主要工具,其最大特点便是能够显示组织细胞中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以及临床病理诊断中。而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对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人们对肿瘤疾病与其他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检查预防措施的认识。本文从免疫组化技术原理角度出发,分析讨论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102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按诊断技术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结果:观察确诊率高于对照,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阳性率92.15%,对照阳性率72.54%,数据差异存在,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理诊断中,采取免疫组化技术,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制片的质量水平,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肠间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胃肠间质肿瘤的病灶分别位于胃部、小肠、直肠肛管、食道等位置;免疫组化表达程度最高的为CD117、CD34,而SMA以局灶状阳性呈现。结论胃和小肠是胃肠间质肿瘤的发病主要部位,及时了解CD117、CD34表达情况、组织学特征、核分裂图像等特征,可促进疾病诊断率明显提高,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胃肠间质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组化技术用于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疑似肿瘤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 2020年1 月至 2021年9月,均采用常规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准确率。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结果确诊为肿瘤,免疫组化技术检出率高于常规技术,差异P

  • 标签: 肿瘤 手术病理结果 免疫组化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免疫组化技术(IIIC)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不仅仅是因为免疫组化技术利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对疾病准确的定性,同时免疫组化技术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肿瘤,对肿瘤的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本文对目前临床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技术改进,旨于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诊断中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54例肿瘤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对照患者实施活检穿刺法治疗,观察患者实施免疫组化技术治疗。并对两患者的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患者Glypican-3和Heppar-1阳性率3.70%,观察患者Glypican-3和Heppar-1阳性率92.59%,观察缓和阳性率比对照高(P<0.05)。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使诊断结果有效率显著提高,为提后质量治疗提供有利参考。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10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研究实验,对所有患者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查,同时与常规涂片结果作对比。结果:100例患者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查,有60例检出恶性病变,40例检出良性间皮细胞增生,无可疑阳性病例;经常规涂片检查,检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及可疑阳性病例各有34例、52例和14例。常规涂片免疫组化技术在检查准确率(86.0%vs100%)上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0,P<0.05)。结论: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诊断,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率,对辅助评估疾病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胸腔积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1~2020.12内收治的62例经超声引导下开展活检穿刺法(以此为金标准)进行活检确诊的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后均行免疫组化技术检查,统计分析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的检查结果。结果:免疫组化技术的阳性检查结果为96.77%(60/62),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2.033、P=0.154)。结论:免疫组化技术用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中,可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腔内膜诊刮标本诊断为恶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已确诊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同时对所有已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按WHO的类型来分重新分类,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总结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典型的I型子宫内膜样癌23例,II型癌7例,HE镜下表现I型呈典型的背靠背,腺体融合,筛网状,低级别呈轻度核异型,高级别癌细胞呈重度中到重度异型。变异的宫内膜样癌主是绒毛腺管样结构和胞浆内有粘液的细胞团分布于粘液样间质中。II型内膜癌细胞均呈高级别核改变,核大深染,结构上实性乳头状为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是33例子宫内膜癌中,ER和PR在I型癌中有23例强阳性表达(图7),其中21例为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2例阴性表达,为高级别内膜样癌。P16在所有I癌均阴性表达,在7例II型内膜癌中阳性表达。P53在I型癌中23例阴性表达,2例弱阳表达;在所有II型癌中弥漫阳性表达。Ki67在I型癌中指数较低,5%-10%,其中2例指数达60%;在II型癌中指数均较高,数值高达75%以上。结论:诊刮标本正确的病理诊断依赖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HE染色的镜下特点的精准掌握,注重免疫组化技术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少见及罕见类型要有必要的警惕性。

  • 标签: 子宫内膜样癌 免疫组化 高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