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广东省丙和戊肝炎的流行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02年7~8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全省按人均收入水平分四层共抽取12个县、24个调查村,每个村以家庭为单位随机抽查1~59岁居民约16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调查对象血清样本中抗-HCV和抗-HEVIgG.结果共调查3684人,丙型肝炎标化流行率为2.25%,戊肝炎为7.29%.珠江三角洲是丙和戊肝炎流行率较高的地区,分别平均为3.39%和7.31%.丙型肝炎流行率城市(0.97%)低于农村(2.49%);各年龄组的流行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戊肝炎流行率城市(6.67%)和农村(5.21%)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结论广东省丙和戊肝炎的流行率较十年前略有上升,建议今后加强对其监测的力度,使防治措施更具有针对性.

  • 标签: 肝炎 丙型 肝炎 戊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本共识是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其内容包括前言、病原学、流行学和预防、病理学、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治疗及尚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拉米夫定(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对干扰素治疗无反应病人的长期治疗;人们正在研究其他类型的核苷酸类似物。HBV正在产生突变株,治疗过程中尤其容易出现HBV突变株。人们正在评价采用拉米夫定和阿达夫韦联合治疗来控制突变株的疗效。从事“易暴露操作”的医护人员必须进行HBV的检测;现在认为,HBeAg阳性的人员,包括HBeAb阳性但HBVDNA>1000个基因组/ml的人员都必须停止进行这类操作,因为他们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病人。

  • 标签: 乙型肝炎 丁型肝炎 细胞因子 拉米夫定 阿达伏韦 糖皮质激素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自然人群中抗-HEVIgG流行状况,为戊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10个区县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岁以上各年龄组自然人群并采集静脉血,采用科华公司ELISA试剂盒检测抗-HEVIgG。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自然人群中抗-HEVIgG阳性率为8.13%(95%CI:7.37%~8.89%),标化阳性率为6.53%。不同性别间抗-HEV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城区阳性率低于郊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6,P=0.033)。结论北京市自然人群中戊肝感染率较高,部分农村地区抗-HEVIgG阳性率较高。

  • 标签: 自然人群 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 血清流行病学 阳性率
  • 简介:乙型肝炎重迭感染戊肝炎的观察葛敬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230021)随着戊肝炎的研究迅速发展,一些资料表明,乙肝病人重迭感染戊肝,比乙肝单独感染的病人病情更为严重,预后较差。为了更好地了解戊肝病毒(HEV)与乙肝病毒(HBV)重迭感染,有无特殊临...

  • 标签: 戊肝 重叠感染 HEV HBV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重叠戊肝炎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异同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 2013年 1月~ 2017年 2月收治的 5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患者作为甲肝组,以同期收治的 49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炎患者作为戊肝组,以同期收治的 60例单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戊肝组与甲肝组的发热、恶心呕吐及巩膜黄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在( P<0.05),戊肝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肝组、对照组,甲肝组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戊肝组( P<0.05)。戊肝组、甲肝组的 AST峰值、 ALT峰值、 TBIL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戊肝组的 PTA最低值明显低于甲肝组及对照组( P<0.05)。结论:戊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预后的影响,均强于甲型肝炎重叠感染。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较大的变异性,目前至少可以将其划分为3~6个基因。HCV分对于丙型肝炎的流行学研究、干扰素治疗效果判定及预后的预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所用的HCV基因分方法为PCR法,因其较复杂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费用贵、

  • 标签: 肝炎血清学 丙型肝炎 血清分型 肝炎病毒 分型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响水县戊肝炎流行学特征,旨在为戊肝炎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对响水县2013—2017年间戊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2017年间,响水县累积戊肝炎共83例,2014年发占比为28.92%最高,随后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男女比为3.3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在32~84岁之间,以40~84岁之间(92.77%)发病人数最多,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两组组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主要为农民(87.95%),戊肝炎全年均有发病,其中以2~4月发率(32.53%)最高。结论加强戊肝炎监测防治工作,进一步推广戊肝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避免疫情的暴发。

  • 标签: 响水县 戊型肝炎 流行病学
  • 简介:自从1983年发现戊肝炎病毒(HEV)以来,对HEV的病毒学研究已在基因水平得到完全的诠释,基因序列分析揭示HEV基因具有很大的变异性,主要分为四个基因。各基因在全球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全球HEV基因序列研究的深入,又在四种基因内部发现了多个变异株,从而又细分为多个亚型。本文就戊肝炎病毒学与流行学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 标签: 戊型肝炎 病毒学 流行病学
  • 简介: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猪戊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自新疆阿克苏地区8县1市的1660份猪血清进行戊肝炎病毒IgG抗体检测,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nest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nPCR)对采集的100份猪粪便进行戊肝炎病毒RNA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血清总的抗体阳性率为53.25%(884/1660);8县1市采集样品的抗体阳性率依次为58.00%(116/200)、45.56%(82/180)、62.50%(75/120)、65.77%(171/260)、55.63%(89/160)、46%(184/400)、42.00%(42/100)、50.00%(45/90)、53.33%(80/150);粪便样品中没有检测到戊肝炎病毒RNA。说明新疆阿克苏地区猪戊肝炎病毒感染比较普遍,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新疆阿克苏地区 戊型肝炎 流行病学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RT-n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病毒性肝炎病例流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的患者行血清病原分,并进行流行学分析。结果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50岁,其发病率为65.34%。甲型肝炎病例中82.13%的为11~40岁。男性患者的发病率大于女性,约为女性的2倍。工人与干部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每年的2~4月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期。临床症状分中急性肝炎58例(67.45%),慢性肝炎25例(29.07%),重型肝炎1例(1.16%),肝炎肝硬化2例(2.32%)。结论经统计,甲病毒性肝炎较常见,急性肝炎是临床症状分中发病率最高的。预防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隔断传染途径,接种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病毒性 肝炎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泰州市急性散发性戊肝发病的主要流行学特征。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泰州市2008年戊肝患者的一般情况、流行学史、个人卫生行为、动物饲养情况等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共对109例戊肝患者进行了调查,占全年戊肝病例数的67.3%,男女性别比为1:0.31,文盲及小学文化水平占47.7%,以民工为主的产业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占总患者数的78.0%,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总患者数的87.2%,2~4月份发病占全部病例的45.9%。发病前15~75d,患者中具有外餐史、凉菜史和外出史的比例分别为47.7%、36.7%和16.5%,患者中洗手习惯一般和不常或偶尔的占全部病例的64.2%。结论2~4月份是泰州市戊肝发病的高峰季节,患者发病主要集中于收入较少、文化水平低的30~60岁农村居民,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15~75d有外餐史、凉菜史、外出史构成暴露危险因素的前3位。

  • 标签: 肝炎 戊型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为了解保定市HGV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本地流行HGV株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流行株间的关系,我们对本地300例健康供血员及141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HGV测定,对部分抗HGV阳性者进行HGVRNA测定,对其中4例HGVRNA阳性标本进行HGVRNANS5区部分序列分析并与国内外流行株相应序列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庚型肝炎 临床及实验研究 急性肝炎 供血员 传染病医院 HGV感染
  • 简介: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及暴发性肝炎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人用现有甲、乙、丙、丁、戊肝炎实验室诊断方法尚不能定型,提示可能存在新型肝炎病毒。第30届欧洲肝脏研究会年会(哥本哈根)首次介绍庚肝炎病毒(HGV)感染后,近二年在庚肝炎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庚型肝炎 肝炎病毒 暴发性肝炎 研究进展 献血员 同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年山东省戊肝炎病毒(HEV)的基因分布和分子流行学特征。方法选取山东省2017年1—12月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戊肝炎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个案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标本,共1 0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复核检测HEV-IgM和HEV-IgG抗体,对HEV-IgM阳性者的血清提取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HEV开放式阅读框架2区域内长度为644 bp的核苷酸片段,直接测序后与GenBank下载的参考病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HEV-IgM复核检测阳性者638例(61.1%),其中男性病例年龄为(57.9±12.2)岁,阳性率为61.5%(496/807),女性病例年龄为(58.1±15.0)岁,阳性率为59.7%(142/238);复核检测阳性者中共检出163株HEV毒株,检出率为25.6%(163/638),其中,东、中和西部地区检出率分别为23.0%(71/309)、33.6%(72/214)和17.4% (20/115)。检出的163株HEV病毒株均属于基因Ⅳ,以4d亚型为主,占85.9%(140株),其次为4b亚型(7.4%,12株),以及少量的4a和4h亚型,分别占3.7%(6株)和3.1%(5株)。4a、4b和4h基因亚型组病例以东部为主,分别占3/5、11/12和4/6;4d基因亚型组以中部为主,占50.0%(70/140)。163株HE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7%~100.0%,其中140株HEV 4d亚型毒株与山东省猪源(KF176351)、牛源(KU904278)和羊源(KU904267)HE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1%~98.3%、92.7%~97.9%和92.7%~97.9%。结论山东省HEV优势流行株属于基因Ⅳ4d亚型,跨种间传播可能是山东省人HEV感染的主要来源。

  • 标签: 肝炎病毒,戊型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监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