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现率与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甲状腺外科医师数量与质量均存在一定缺口。为满足短期临床需要,可遴选有志于甲状腺事业、具备3~5年普通外科基础的外科青年医师,开展0.5~1年的甲状腺外科专科培训;而从长远需求来看,建议开展甲状腺外科专科医师培训(2~3年)。在此,就短、长期甲状腺外科专科培训的目标、内容、考核制度等,提出具体的观点与建议。

  • 标签: 甲状腺外科 青年医师培养 专科医师培训
  • 简介:摘要异位甲状腺(ectopic thyroid gland,ETG)是指颈部正常位置以外存在甲状腺组织,临床上较为少见,异位且癌变更为罕见,本文就滨州市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2020年4月7日收治的一例以"锁骨上肿物"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影像学提示肺转移,本文对病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异位甲状腺 乳头状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肺转移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1 025例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据患者身高体重换算BMI并依此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4 kg/m2)和超重及肥胖组(BMI≥24 kg/m2),比较不同BMI组PTC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差异,探讨BMI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将其中行BRAFV600E及TERT基因检测的342例PTC患者与不同BMI组进行比较,探讨BMI与BRAFV600E及TERT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正常体重组591例(57.66%),超重及肥胖组434例(42.34%)。单因素分析显示BMI与PTC患者性别、年龄及桥本氏甲状腺炎有关,超重及肥胖者组男性(P<0.001)、年龄≥55岁(P<0.001)者更多,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更少(P=0.045)。BMI与双甲癌、多中心病灶、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BMI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LNM)数目>5的保护性因素(OR=0.947,CI95%=0.900~0.997,P=0.037),BMI与PTC腺外侵犯无相关性。BMI与不同性别PTC患者的肿瘤直径、双甲癌、腺外侵犯、LNM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关系。BMI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P=0.044),与TERT基因突变无关(P=0.516)。结论BMI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及BRAFV600E基因突变有关,但与PTC肿瘤侵袭性无明显关系,不建议针对超重或肥胖的PTC患者采取更加激进的治疗方式。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重指数 肥胖 肿瘤侵袭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lymph node 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手术清扫LN-prRL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同一治疗组收治的14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LN-prRLN区清扫,观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N-prRLN转移的高危因素,同时收集另外171例未行LN-prRLN区清扫(对照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对比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分析LN-prRLN区淋巴结转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140例中,右颈淋巴结转移率为64.3%(90/14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63.6%(89/140),LN-prRLN区域淋巴结转移率17.9%(25/14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1 cm、肿瘤多发、包膜侵犯、临床淋巴结分期cN1、Ⅵ-1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LN-prRLN转移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包膜侵犯(OR=4.599,P=0.037)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OR=3.505,P=0.036)是LN-prRLN转移的危险因素。对照组的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总数(10.9±6.1 vs 5.3±3.6)枚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63.6% vs 45.4%)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患者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且LN-prRLN区淋巴结转移占比大,应常规清扫LN-prRLN来保证清扫的完整性与彻底性,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因残余淋巴结复发转移而行二次手术的可能。当肿瘤>1 cm、肿瘤多发、包膜有侵犯、临床淋巴结分期cN1、Ⅵ-1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更应当重视LN-prRLN的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右侧喉返神经 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 中央区淋巴结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of the isthmus,PTCI)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规律及不同手术方式与术后并发症,探讨其合适的手术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收治的48例cN0 PTCI患者,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组及非LNM组,进一步再将LNM组分为了LNM数目≤5枚及LNM数目>5枚组。并对其性别、年龄、肿瘤数目、直径、包膜外侵犯,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CLNM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手术范围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等指标进行总结分析。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48例cN0 PTCI患者中,LNM发生率为56.25%(27/48),气管前、喉前、左气管旁及右气管旁LNM分别为47.9%、22.9%、20.8%及16.7%。肿瘤最大径>1 cm发生LNM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4)。LNM>5枚患者中,其肿瘤最大径>1 cm、喉前、左侧及右侧气管旁LN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NM≤5枚患者(P=0.008,P=0.033,P=0.025,P=0.027)。左侧气管旁LNM患者中,合并喉前LNM或气管前LNM的比例明显增高(P=0.008,P=0.007)。喉前和(或)气管前有LNM的患者发生双侧气管旁LNM比例和风险明显增加(P=0.016,OR=5.92, 95% CI: 1.39~25.3)。48例cN0 PTCI患者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43例,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清扫术5例。全组48例,术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降低者21例,均发生在甲状腺全切组,为暂时性PTH降低。48例术后随访(37.1±9.3)个月,范围为1~6年,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cN0 PTCI LNM发生率高,最常见的转移为气管前及喉前淋巴结。对于肿瘤最大径>1 cm的患者需行更彻底的手术,如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而对于无包膜外侵犯的cN0 PTCI患者,肿瘤最大径≤1 cm,且术中冰冻提示无喉前、气管前LNM的患者,可考虑仅行峡部扩大切除+喉前及气管前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峡部 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峡部扩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 lymph node negative, 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数目>5枚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单侧cN0 PMTC患者1 567例,男405例,女1 162例。根据患侧CLNM分为0~5枚组和>5枚组并通过非参数检验、χ2检验等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本研究患者CLNM>5枚为4.1%(65/1 567)。单因素分析显示男、年龄≤50岁、肿瘤直径>8 mm、多灶癌与cN0 PTMC CLNM>5枚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OR=1.886,P=0.017)、年龄≤50岁(OR=3.778,P=0.002)、肿瘤直径>8 mm(OR=2.483,P<0.001)、多灶癌(OR=2.362,P=0.005)为CLNM>5枚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喉前淋巴结转移≥1枚(OR=13.475,P<0.001)、气管前淋巴结转移≥2枚(OR=41.695,P<0.001)、喉前+气管前淋巴结转移≥2枚(OR=28.750,P<0.001)为CLNM>5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侧cN0 PTMC患者的CLNM>5枚与多种因素有关,男性、年龄≤50岁且存在肿瘤直径>8 mm、多灶癌的患者出现较多数量淋巴结转移风险增加,此类患者不建议长期随访观察,应积极手术治疗且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结合术中情况必要时选择全甲状腺切除。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的示踪作用及对侧区淋巴结清扫策略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516例PTC患者病历资料,其中cN0患者(436例),cN1患者(80例),男137例,女379例,男女比例1.00∶2.76。在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淋巴结,收集各个侧区(Ⅱ区、Ⅲ区、Ⅳ区)淋巴结数目,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计算黑染及非黑染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率。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436例cN0患者黑染LNM率Ⅱ区(P=0.002)、Ⅲ区(P=0.000)、Ⅳ区(P=0.002)均高于非黑染LNM。80例cN1患者(Ⅱ、Ⅲ、Ⅳ)区黑染LNM率同样高于非黑染LNM(0.011、0.019、0.015),cN0患者Ⅲ区黑染LNM率影响Ⅱ区、Ⅳ区LNM(P=0.000、P=0.000)。cN1患者Ⅲ区黑染LNM率对Ⅱ区有影响(0.030),对Ⅳ区黑染LNM率无影响(0.315)。结论使用纳米炭后侧区(Ⅱ区、Ⅲ区、Ⅳ区)黑染LNM率能代表侧区LNM率,有助于指导侧区淋巴结清扫;另Ⅲ区黑染LNM率可影响Ⅱ区、Ⅳ区LNM率,有侧区前哨淋巴结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部淋巴结 纳米炭 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