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我们生活在人们对任何事物不再确信无疑的时刻,我们原本担忧的很多有关信仰的问题,真的全都发生了,所以,这个世界异常清醒,又异常困惑与混乱。所以很多人幻想能够追回人类的那种虔诚与执着,逃离金钱与物质的桎梏,即使是游戏,也要有道义的限制;关于自

  • 标签: 生命伦理学 恩格尔哈特 基督教精神 道德神学 金陵神学志 基督教神学
  • 简介:谭峭,字景升,五代时南唐人,祖籍泉州,著名道士,被尊为真人。《道藏》中把《化书》记为“真人谭景升撰”。《四库全书》中把《化书》记为“南唐谭峭撰”。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记载,谭峭出身官宦人家,其父谭洙曾为国子司业(国子监副长官),他“幼而聪明,及长颇涉经史,强记,问无不知。”可是谭峭没有按父亲的希望追求功名,却是一心喜好黄老之术,游历名山,拜师学道。年,

  • 标签: 《化书》 谭峭 医学知识 生物学 《四库全书》 《道藏》
  • 简介:文殊菩萨作为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在石窟造像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变化很大。通过对北朝至隋唐的石窟造像中文殊菩萨式样变化的梳理,概括文殊菩萨形象的不同式样及其产生和演变过程。

  • 标签: 文殊形象 石窟 造像
  • 简介:镌刻于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海棠山摩崖造像,在全国极为罕见,独放异彩。现存190尊造像,分布于73处、163龛中。镌刻造像突出了藏传佛教信徒崇拜和信仰的诸佛、菩萨、救度母、明王、佛母、天王、护法神、祖师、高僧等像。海棠山岩石上镌刻的文殊菩萨造像共有10尊,白文殊菩萨造像有一尊,此外还有一尊文殊菩萨所化现的忿怒相大威德金刚造像。通常文殊菩萨的雕、塑、画像都是坐或骑在狮子背上,而海棠山雕刻的文殊菩萨造像都是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因造型较为复杂,所以均采用了坐在各异的莲花座的造像。这些造像的造型无一雷同,在全国独一无二。

  • 标签: 阜新海棠山 摩崖造像 文殊菩萨 造型艺术
  • 简介:《维摩诘经》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大乘经典,通过维摩诘与文殊等共论佛法,彰显大乘空义。然而,与维摩诘所受重视程度相比,以往对该经中的文殊研究则少之又少,极不相称。通过聚焦维摩诘与文殊初见时的来去之辨,试图在比较梵汉文本间差异的基础上,联系相关平行文本与历代注疏,分析文殊的相关思想与形象。认为罗什、玄奘译本使得原本维摩诘的普通问候多了一层无相的玄理,文殊的回应延续这一思想,继续深入阐发。对话中的语句与思想与《中论》《金刚经》相关内容有极大地相似性,而这一思想在后世的注疏中也呈现不同的诠释和倾向,并勾勒出文殊在思想、境界上与维摩诘相应相称的形象。

  • 标签: 《维摩诘经》 文殊 来去之辨 无相
  • 简介:2000多年前,战国楚诗人宋玉有感于(山海经)所载的蕃草神话,以他那如椽巨笔写下(高唐赋》和(神女赋),精心编撰了一出人神相恋相爱的风流佳话,从此在中国神仙体系中多了一位美丽而多情的女性神人——巫山神女,她那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亦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同时由巫山神女故事衍生的“巫山云雨”、“梦游高唐”、“魂断阳台”之类的典故,亦为人们所青昧,屡屡出现在历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表现爱情题材的诗、词、曲中,藉以表达。男女欢会”的意蕴。

  • 标签: “巫山神女”故事 道教 宋玉 杜光庭 《山海经》
  • 简介:继汉、藏、满三种文字的中华大藏经陆续被整理出版后,中国蒙古文《大藏经》也将脱尘重光。到2007年,也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时,170册将全部出齐。大藏经的蒙古文和藏文一样,是由《甘珠尔》、《丹珠尔》两部分组成,均为贝叶本。《甘珠尔》包括经、律、论和三藏四续部等,

  • 标签: 《大藏经》 蒙古文 《甘珠尔》 内蒙古自治区 2007年 《丹珠尔》
  • 简介:《死海古卷》等新史料的发掘和圣经研究的进展,连同现代汉语的变化,共同推进了对和合本进行修订的呼声。修订本集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及新加坡等华人圣经学者集体之力,历时20多年,终告完成。其修订原则有:依据原文,忠于原文,延续和合本风格,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这些原则和文中所举修订实例,对于其他宗教经典的翻译实践具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 标签: 和合本 联合圣经公会 翻译 忠实
  • 简介:母亲佛始于八年前,那时我刚离异,她办了退休,帮我带儿子,她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那么热心于成全别人,却没能成全自己女儿的婚姻,就到佛祖那儿寻求平衡了,不意却由此干成了一番“事业”。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人格精神 佛法
  • 简介:中国佛教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一大瑰宝。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佛者日众,他们在丰富自己佛教知识的同时。遵从佛祖教诲,奉行诸善,利化众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佛者走进误区,或片面强调理论学习,或拘泥于某种形式,

  • 标签: 学佛 改革开放以来 两个文明建设 中国佛教 宗教政策 理论学习
  • 简介:首先转引一位基督教朋友的话:“写见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骄傲和虚荣心曾长时间占据我的生命。”

  • 标签: 学佛 骄傲 基督教 首先 虚荣心 生命
  • 简介:几年前在我面对着失业、贫困、孤独、绝望之际,偶然接触到佛教。似乎是一种巨大的引力将我紧紧地吸引住,从而彻底改变我对怫教的片面与无知。达也许是机缘、是福报,但我更相信这是佛的慈悲。

  • 标签: 佛教 信仰 念佛方法 修习方法
  • 简介:今期介绍《和合本修订》中,《民数记》经文的修订是如何忠于原文的,帮助读者更准确掌握经文的背景,更容易投入经文的处境中;并使经文更符合现代语文的表达习惯,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更流畅,意思更清晰。

  • 标签: 经文 修订 和合 表达习惯 现代语文 读者
  • 简介:《中国道教史》四卷本台湾序卿希泰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它和儒、释两家一起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所说的道家文化,是包括了道教文化在内的。道家与道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先秦道家,是以老庄...

  • 标签: 中华传统文化 道教文化 道教史 台湾版 少数民族 道家文化
  • 简介:讨论佛教经济首先遇到的疑问是:这样一门学问是否真的存在?或者是:它有没有存在的可能?一位佛家的和尚寂寞地行走在乞求施舍的旅途上,这种景象对于大多效人来说都不会联想到经济活动上去。而摩天大楼、购物中心和股票交易所之类才适合于引发此类联想。现在,我们已经熟知的“经济”是西方式的,我们在谈论和思考经济方面的同题时所使用的语汇、

  • 标签: 佛教经济学 经济活动 解决方式 伦理行为 价值观念
  • 简介:佛就是向佛陀学习,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的经典,由信解悟入佛知见。学习佛陀慈悲度化的大行,作为我们行持的典范。学习佛陀开启无量般若智慧,证得无上究竟佛果。这个向佛陀学习的过程,就叫修行。修行就是以佛的思想言行为准则,来规范修

  • 标签: 学佛 戒律 修持 佛教 佛教徒 禅宗
  • 简介:我刚接触佛教时,妻子即说:“你还佛呢,整天板着个脸,笑都不会笑。”这话让我震动。的确,佛门中也有怒目金刚,但毕竟很少,大多数佛、菩萨的相貌皆是慈眉善目,和颜悦色,让众生看了敬仰又欢喜,油然生起亲近心。这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笑与佛紧密相联,把笑颜待人作为佛的基本功之一。为什么要笑颜待人呢?佛经言:“内存慈悲心,外现慈悲相。”所谓“慈”即是给予他人快乐,所谓“悲”,不是悲观,不是悲哀,而是同情、怜悯受苦的众生,帮助他脱离苦难。显然,佛、菩萨之和颜悦色,乃是其慈悲心自然而然地显

  • 标签: 学佛 佛日 菩萨道 经言 使人 自利利他
  • 简介:如何像耶稣呢?什么叫像耶稣呢?一个真正想学做耶稣的人和主样式的人要有主的灵在里面,将主的话存在心里,在主的性情上有份。

  • 标签: 耶稣 基督教 教徒 教会
  • 简介:宗教或信仰已是当下不少人生活的必需品,不少文明的交融或冲突正是源于宗教信仰的交融或冲突,如何通过宗教翻译缓解文明冲突,创造新的和谐世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而2013年和2014年分别于广州和青岛召开的“宗教经典翻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已是宗教翻译规模化研究的发端。我曾获赠第一次会议文集,又亲历了第二次会议,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对宗教翻译有了些许遐想。

  • 标签: 宗教信仰 翻译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明冲突 第一次会议 和谐世界
  • 简介:佛探珍菩提绪言我们常常都在谈论佛的问题,但为什么要佛?佛的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却有许多人不甚明了。佛并不是无意义、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佛而能够深刻理解到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到非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

  • 标签: 学佛 三宝 佛法 修学 《杂阿含经》 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