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平和县人民法院自1998年5月15日开始"夜谈联动",至今共接待来访60件66人次,已办结50件,批转督办11件,使一批累积已久的问题得到解决或化解。综观来访,其主要问题大多是执行、催办方面的问题。院长亲自接待督办,为来访者解决了实质性问题,真正架起了干群联系的桥梁,受到群众的称赞。来访反映的大多数是"执行难"问题。通过夜谈,院领导了解到问

  • 标签: 主要问题 执行难 被执行人 执行措施 人民法院 实质性问题
  • 简介:光阴荏苒,北平和谈已经五十周年了。它在二十世纪中所占地位不是太重要,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是个重大转折。我是自始至终直接参与北平和谈还健在的一个人,我把自己亲身经历如实写下来,为百年历史作一个见证。

  • 标签: 北平 经历 中国现代史 转折 回忆 参与
  • 简介:辽沈、淮海战役结束后,“华北剿总”尚握有重兵60万,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一大阻力。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南京政府逼傅军海运江南,保存实力;共产党重兵压境,将津唐京张分割包围,先打两头,斩断傅军南逃西窜之路,逼其起义,保存故都。傅作义则是以战的姿态应付国民党,以平等的联合(即组织联合政府)希望于共产党。早在1948年11月17日,淮海战役打响11天之后,傅作义就通过在北平的地下党给毛主席发出电报联系,表明要求和谈,不愿再打内战,为了国家和平统一,请示派南汉宸(晋南同乡,1936年百灵庙大捷时,毛主席曾打电报给傅作义表示祝贺,并派南汉宸带慰问品和锦旗参加百灵庙抗战祝捷大会)先来平谈判,并报告傅在北平实际控制的空、陆军数量,但未收

  • 标签: 纪实文学 民国时期 短篇 北平起义 史传文学
  • 简介:小学时我最喜欢考试了,而且成绩总是很好的.可一进入初三.我却被接二连三的考试弄得晕头转向.尽管我也很努力.可成绩一直在班内处于中游.一次次不理想的成绩几乎磨灭了我学习的信心.真的想放弃,虽然我明知不应该。现在.我深深地陷入了对自己的失望和对未来前途的迷惘之中.整天脑子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我该怎样在非常短的时间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以应对即将来临的中考呢?

  • 标签: 学习状态 中考 初中生 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 学习效率
  • 简介: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分配领域改革的总体思路,指出我国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可以说,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改革过程中衍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取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否意味着二者关系的改变?怎样正确理解《纲要》中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公平和效率 “十一五”时期 社会公平 统筹城乡发展 改革过程 公平与效率
  • 简介:加入世贸组织,“WTO”一词也变得更加时尚了,面对与操作,以什么样的心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标签: WTO 中国 心态 对策
  • 简介:样板房是最具魔力的:没有固定业主,空间无限,总能引发我们无穷的想象。它就像一盒巧克力,只有把盖子打开才知道有什么口味。比起为固定业主设计“家”,样板房设计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同时也提出了熟悉又抽象的难题:家可以是什么样子?样板房的设计,很多时候透露的是设计师本人对家的设想,所以样板房里,有趣的故事不停上演。

  • 标签: 积累 设计师 样板房 象空间 巧克力 业主
  • 简介:以本质主义的眼光来看,特征是事物的内在属性,取决于事物的本质,因此,对法律特征的认识就与法律的本质,即"法律是什么"的答案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认为法律是强者的意志,如同古希腊的智者派和15世纪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所说的那样,则暴力就是法律的主要特征,"假使摩西、居鲁士、提修斯和罗慕洛不曾拿起武器,他们就不能够使人长时期地遵守他们的戒律。"如果认为法律是社会的公器,则正义就是法律的主要特征,对此,亚里士多德曾留有经典的话语:"要使事物合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

  • 标签: 实践理性 法实践 法律说理性
  • 简介:17世纪上半期是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这时在西班牙画坛上闪耀着三颗明星,他们是委拉斯贵支、里贝拉、苏巴朗。他们的业绩不仅是西班牙的光荣,也是欧洲的骄傲。人们至今还未彻底弄清卡拉瓦乔主义是如何进

  • 标签: 卡拉瓦乔 委拉斯贵支 巴朗 妇女肖像 塞维利亚 圣母子
  • 简介:圆朱文印是字法主要以小篆(尤指秦篆和玉箸篆)为基础的,章法上讲究端庄平正,线条粗细变化微妙,细文细边,笔势圆转流动的一类朱文印。

  • 标签: 圆朱文印 章法 字法 印作风格 小篆 清平
  • 简介:二十年代,在古老北京城的"苦雨斋"中,生活着一个秉赋着中国历代名士夙缘业根的人,他就是周作人。失望与追求并存的苦闷时代,静闲与自由共存的传统文化环境,蕴育了周作人的艺术生命灵魂。就在那一特定的年代中,他惬意地饮苦茶、观苦雨、读杂书,冥思玄想,"胡乱作文",探讨了人生社会重大的问题,

  • 标签: 周作人散文 冲淡 文化环境 老北京城 艺术生命 蕴育
  • 简介: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陶艺家罗小平的心目中始终浓烈地散发着中国传统雕塑造型的情感景像。表情木讷的人物,拙朴肃然的姿态,都来自他长期浸淫其中的传统语境。对民族传统文化深层精神的迷恋及对当代文化品格的机敏把握,构成了他作品产生的情感资源,并形成了他不可磨灭的个人印记。

  • 标签: 雕塑造型 作品主题 现代陶艺 小平 文化品格 陶艺作品
  • 简介:<正>穆木天原名穆敬熙,1900年3月26日出生于吉林省伊通县靠山镇,他自称是东北大野的儿子。穆幼年时代,先读私塾,后上小学,受到民间文艺的熏陶。1914年6月,毕业于伊通县第一小学;同年夏秋之交,入省城吉林中学就读;1915年10月,转入天津南开中学二年级学习。来到南开,他好象进入了一个新天地:读《新青年》杂志,看新剧演出,听胡适作《新国家与新文学》的讲演,感受到伊卜生主义等西方思潮的传播。“从帝国主义之支配下,去

  • 标签: 穆木天 《旅心》 中国诗歌会 象征主义 新诗运动 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