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CT表现。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例证实的63例肺部孤立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的CT图像,由2名从事胸部影像诊断10年以上医生通过评估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边缘、边界、内部结构、与邻近结构的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36例,左肺27例,结节最大径0.73~2.84cm,平均1.86cm,形态不规则形12例,圆形、类圆形51例,深分叶8例,浅分叶42例,毛刺征45例,瘤-肺界面清晰43例,不清晰20例,混合磨玻璃结节40例,纯磨玻璃结节23例,见斑点状密度减低影23例,“空泡征”33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5例,支气管连续性中断12例,支气管扭曲、走行僵硬43例,血管穿行病灶18例,血管集束征19例;胸膜及叶间胸膜凹陷28例。结论CT对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早期判断,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部磨玻璃病变(pureground-glassopacity,pGGO)的临床特点,探讨肺部磨玻璃病变与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5例无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体检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磨玻璃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随访3-6月病灶无变化、不能排除恶性病变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另选择体检胸部CT提示肺部磨玻璃病变患者15例,未积极行手术治疗,在随访1~3年期间出现咳血、胸痛,咳嗽等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后,行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中10例为早期肺腺癌,1例鳞癌,2例结核球,1例非典型腺瘤增生,1例炎症病变,11肺癌病人中术后病理纵隔内淋巴结均无转移,常规化疗人数4例,5年生存11例,其中2例复发转移。对照组中12例为肺腺癌,1例鳞癌,1例结核球,1例转移性病灶,13例肺癌中术后病理纵隔内淋巴结转移5例,常规化疗9例,5年生存9例,其中7例复发转移。研究组恶变率(73.33%),随访5年生存率(100%),5年复发、远处转移率(18%);对照组恶变率(86.67%),随访5年生存率(69.23%),5年复发、远处转移率(53.8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磨玻璃病变多为早期肺腺癌表现,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提高预后及生存期。

  • 标签: 肺部磨玻璃样病变 早期肺癌 腺癌
  • 简介:摘要肺玻璃变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疾病,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上可出现恶性肿瘤征象,部分患者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可观察到高代谢活动,易误诊为肺癌,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现报道1例肺玻璃变肉芽肿,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患者为53岁女性,体检发现右肺结节入院,临床诊断为肺占位。行胸腔镜下右上肺叶楔形切除术。镜下见一界限尚清的玻璃变结节,结节由束状或不规则排列的玻璃变胶原纤维构成,伴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刚果红染色阴性。肺玻璃变肉芽肿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切除,大部分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  根据病灶密度将SNGGO分为单纯磨玻璃结节(纯SNGGO)和含实性成分磨玻璃结节(实性SNGGO)两组,Nakata等[4]报告含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恶性率为93%,单纯磨玻璃结节和含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

  • 标签: 单发磨 样结节 玻璃样
  • 简介:Laboratoire“MatiereMolleetChimie”(CNRS/ESPCIParisTech)的研究人员采用在工业上常用的原材料(例如环氧树脂、固化剂和催化剂)研制出一种保持原有性能的分子网构成的新型有机材料。加热时,在不改变原子之间的交叉连接数的情况下,分子网能够进行自身重组。这种新材料能像玻璃从液态变成固态,反之亦然。直到现在,只有二氧化硅和一些已知的无机有机化合物表现这种特性。这种材料很像有机硅胶材料,即使加热到它的玻璃转化温度以上也不会熔解。

  • 标签: 玻璃转化温度 原材料 革命性 加工 有机化合物 环氧树脂
  • 简介:目的对脑淀粉血管病(CAA)和脑小动脉玻璃变的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期了解不同的病理机制.方法利用ABC法对10例CAA、8例脑血管玻璃病变和8例非脑病患者尸检脑标本的脑小动脉壁血管间质以及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脑小动脉β-A4为阴性,Ⅰ、Ⅲ、Ⅴ型胶原呈阳性反应,Ⅳ型为弱阳性.病例组CAA患者中层细胞外间质β-A4为阳性,Ⅳ型胶原和层蛋白纤维型胶原明显阳性,外层改变轻微.结论CAA细胞外间质淀粉物质异常沉积,层蛋白和Ⅳ型胶原堆积及纤维型胶原缺失;脑小动脉玻璃变则是各型胶原层蛋白异常堆积于小动脉中层,且肌动蛋白减少.

  • 标签: 脑淀粉样血管病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单发磨玻璃结节薄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及诊断特点。方法对29例患者的病灶根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及实性部分的位置进行分类分析。结果29例SNGGO中,完全型磨玻璃结节13例,恶变率10.3%,混合磨玻璃结节16例,恶变率41.4%。结论磨玻璃结节要分成完全型磨玻璃结节还是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分析结节是否含有实性成分、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等,病灶大、含有实性成分、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的恶变率较高。

  • 标签: 肺磨玻璃样结节 薄层CT
  • 简介:摘要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早期肺腺癌检出率不断升高,在精准靶向治疗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基于多模态的影像组学(RM)及影像基因组学等非侵入性检查,以辅助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随访,减轻临床负担。RM可分析GGN肺腺癌不同成分、分析瘤周区域、辅助减少过度诊疗、帮助靶向治疗选择及辅助随访,在孤立性GGN肺腺癌的诊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磨玻璃结节 影像组学 肿瘤异质性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螺旋CT靶扫应用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116例,经CT扫描发现入组患者均存在肺磨玻璃结节影,对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常规CT扫描,在此基础上为患者进行靶重建以及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及靶重建,所探查结节共116个,分析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结节85个(含浸润性肺腺癌14个,癌前病变23个,微浸润腺癌48个),良性结节31个;经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显示恶性结节84个,良性结节32个,恶性诊断灵敏度为92.9%(79/85),特异度为83.9%(26/31),准确度为90.5%(105/116);常规扫描CT靶重建显示恶性结节83个,良性结节33个,恶性诊断灵敏度为85.9%(73/85),特异度为67.7%(21/31),准确度为81.0%(94/116);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重建边缘清晰、结节内增粗肺纹理以及结节内实性成分检出率高于常规扫描CT靶重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重建毛刺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以及空泡征与常规扫描CT靶重建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分辨率CT靶扫描重建病理分型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扫描CT靶重建病理分型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靶扫与常规CT扫描重建相比,可以提高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准确性,提高病理分级诊断符合率,可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磨玻璃样结节 定性诊断 16排靶扫 临床意义 病理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携带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基因突变的玻璃体淀粉变性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的可疑玻璃体淀粉变性患者10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眼科和全身体检。抽取患者及家属外周静脉血各4 ml,提取全基因组DNA,用PCR扩增TTR基因的4个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Sanger测序。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可疑基因变异致病性进行预测,并在正常人数据库中查看可疑基因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利用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分析。将5例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采集的玻璃体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刚果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8例患者中发现6种已知TTR基因杂合错义突变:p.V30A、p.K35N、p.L55R、p.Y69H、p.G83R和p.Y114C,分别位于蛋白β折叠股及β发卡区结构域。8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9±8.9)岁,所有患者玻璃体内可见致密灰白团块状或条索状混浊。5例患者玻璃体标本涂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絮状粉染无结构物质,1例患者刚果红染色阳性。8例患者中,6例合并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或听力异常。结论β折叠股C是TTR基因常见突变所在蛋白区域,p.G83R突变是中国人群玻璃体淀粉变性的突变热点,TTR基因检测可用于玻璃体淀粉变性与其他原因导致玻璃体混浊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家族性淀粉样多发神经病变 甲状腺素转运蛋白基因 基因突变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
  • 简介:写完15万字的《玻璃虫》已经有一个多月,但内心的喜悦至今没有散去,我甚至想写一首歌,歌名就叫:玻璃玻璃我爱你玻璃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要爱玻璃呢?那就更不知道了。无端的喜悦和爱在我的身体里穿梭,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高兴。我的上一部长篇《说吧,房间》还充满着职业女性的疲惫憔悴,这一部长篇却已是眉飞色舞,草肥水美。这就是写作赋予写作者的奇迹。写作第一应该取悦的就是自己。写什么不重要,怎么写也不重要,是否深刻不重要,是否富有道德感也不重要。关键的是它能否激扬你的生命,使你微笑、乐生、感恩。《玻璃虫》的写作很奇异,它使我越写越健康,越写越高兴,好像有一种美妙的气体,它把我全身都打通了。这是从来没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摘要原发性胸腺透明细胞癌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胸腺原发性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分叶状排列,具有明显的玻璃变间质,肿瘤细胞胞质大多呈透明,核异型性不明显,核仁小而清晰。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EWSR1基因断裂。排除具有透明细胞改变的纵隔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后,最终病理诊断为胸腺透明细胞癌玻璃变亚型。胸腺透明细胞癌玻璃变亚型是第5版WHO胸部肿瘤分类新提出的亚型,其特点是伴有明显玻璃变间质并具有EWSR1基因易位。大部分胸腺原发性透明细胞癌预后差,患者多在术后2年内发生转移或死亡。胸腺透明细胞癌玻璃变亚型预后尚无单独数据报道,但细胞形态学温和,推测预后可能较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前采用hook-wire穿刺定位肺部单纯性磨玻璃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39例患者,共41个直径小于2cm的肺部pGGO病灶,行全胸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术前均在DSAInnovaCT引导下采用hook-wire对病灶穿刺定位,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指触诊阳性率与病灶临床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手指触诊与hook-wire定位的成功率.总结hook-wire定位定位的并发症等。结果术中触诊12个病灶(29.3%)可触及并明确定位;3个病灶(7.3%)术中发现穿刺针移位;病灶的大小、深浅、病理类型、所在部位以及穿刺定位过程的时间长短,与触诊的阳性率无显著关系,39个(95.1%)病灶可通过hook-wire准确定位,与触诊比较准确性有显著差异(P〈0.01);常见并发症为无症状气胸5例(12.8%),血胸2例(5.2%),严重胸痛1例(2.6%)。结论对于小于直径2cm的肺部pGGO,胸腔镜手术有必要常规进行病灶的定位,其中采用Hook-wire对病灶进行穿刺定位是一项有效、安全的技术。

  • 标签: HOOK-WIRE 磨玻璃样结节 定位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磨玻璃结节(GGN)中实性成分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四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肺腺癌确诊患者217例的CT影像,按病灶性质分为浸润前组、微浸润腺癌(MIA)组及浸润性腺癌(IAC)组,分析各组GGN中实性成分比例、大小、形态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浸润前病变组、MIA组和IAC组GGN实性成分均值分别为(1.02±0.73)mm、(3.76±1.22)mm和(10.22±4.06)mm,实性层面直径分别为(0.91±0.65)mm、(3.45±1.37)mm和(10.18±4.41)mm,最大径分别为(1.10±0.81)mm、(5.16±1.60)mm、(11.96±5.17)mm,单发比例分别为87.18%(34/39)、34.12%(29/85)和27.96%(26/93),中心性生长率分别为66.67%(26/39)、22.35%(19/85)和32.26%(30/93),点状率分别为79.49%(31/39)、76.47%(65/85)和44.09%(41/93),边界清晰率分别为20.51%(8/39)、28.24%(24/85)和41.94%(39/93)。三组间GGN实性成分均值、实性层面直径、最大径、数量、生长部位、形态及边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或χ2值分别为196.362、173.605、154.91、42.582、23.594、25.474和7.004,均P<0.05)。结论CT影像GGN中实性成分表现有助于肺腺癌病理类型的鉴别,可作为术前参考加以应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腺癌 孤立性肺结节 实性成分 术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VID-19与早期肺癌磨玻璃变的HRCT表现差异,规范疫情期间磨玻璃变的诊治流程。方法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2月15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4例经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确诊COVID-19患者作为观察组;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手术确诊为肺恶性肿瘤,且术前HRCT检查表现为纯磨玻璃病变,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HRCT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年龄、病变是否伴有胸腔积液、病变位置是否位于外侧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是否多灶起病、病变3天内是否发生明显变化、是否有网格征、是否有空泡征、边界是否清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病情进展较快,早期肺癌多为惰性病灶,影像学动态检查是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COVID-19 早期肺癌 磨玻璃样变 HRCT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临床上对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方法:试验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取我院确诊为肺磨玻璃结节(GGN)患者200例,对其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方法,根据肺部结节检出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分叶、毛刺、胸膜尾征检出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肺部结节检出例数共为194例(97.50%),检出良性结节100例,恶性肿瘤95例,未检查出结节5例(2.50%)。良性GGN患者分叶、毛刺征象比例高于恶性GGN患者,胸膜尾征低于恶性GGN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满意度也很高(95.50%)。结论:64排螺旋CT检查方法可以有效检出GGN,并且患者对此检查方法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肺部肿瘤的判断打下了基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64排螺旋CT 肺磨玻璃样结节 诊断价值 诊断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族性玻璃体淀粉变性(FVA)患者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嘉兴市中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3个FVA家系的18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22只眼,女性6例10只眼。平均发病年龄(42.28±3.25)年;平均病程(3.75±3.93)年。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B型超声检查。BCVA检查采用对数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1.72±0.53;眼压均<21 mm Hg (1 mm Hg=0.133 kPa)。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PPV,手术中留取玻璃体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抽取3个家系先证者外周静脉血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及PPV中眼底病变、手术后BCVA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患眼玻璃体均呈灰白色致密、浓稠的絮状改变,附着于晶状体后囊呈"足盘"混浊;晶状体以后囊性混浊为主。玻璃体病理学检查,偏振光显微镜下显示苹果绿点状、片状双折光。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2先证者转甲状腺素蛋白基因第3号外显子存在c.307G>C (p.Gly103Arg)错义突变。PPV中发现周边视网膜出血灶4只眼(12.5%,4/32 )、视网膜裂孔5只眼(15.6%,5/32 )、视网膜变性灶4只眼(12.5%,4/32 )、视网膜脱离3只眼(9.4%,3/32)。玻璃体填充C3F8、硅油分别为2、1只眼。手术后6个月,患眼logMAR BCVA为0.39±0.32;与手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31,P=0.000)。手术后发生高眼压2只眼(6.3%,2/32)、继发性青光眼1只眼(3.1%,1/32)、视网膜脱离2只眼(6.3%,2/32)、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2只眼(6.3%,2/32)、白内障10只眼(31.3%,10/32)。结论FVA患眼玻璃体呈灰白色致密、浓稠絮状改变,附着于晶状体后囊呈"足盘"混浊;PPV治疗可有效提高患眼BCVA;手术后可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NVG等。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前白蛋白 玻璃体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