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跟踪调查邯郸地区ALT献血回归献血率及归队合格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壮大固定献血队伍和保护血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2月邯郸地区无偿献血ALT>40U/L的献血进行为期4年的跟踪调查。建立调查表,录入截止到2014年2月献血回归献血情况的信息和数据,包括献血日期、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次数、ALT测定归队日期、归队献血次数、归队ALT检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跟踪到ALT>40U/L高献血1065人,4年间总的回归献血率占总高人群的27.98%,回归后献血合格率为82.55%。针对献血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献血频次进行分组比较回归献血率和回归后献血合格率,得出年龄组为18~27岁献血归队献血率低于年龄较高年龄组(P<0.05);首次献血归队率低于重复献血(P<0.05)。各组间归队献血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献血频次的献血回归后献血合格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首次献血ALT献血献血宣传工作,保护首次献血ALT不合格献血的积极性,尤其是首次参加献血的年轻人,进行有针对性的献血知识宣传,鼓励并正确其引导继续参加献血,便于培育血源,壮大固定献血队伍。

  • 标签: 献血者,ALT值,献血者归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献血开展ALT筛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奉节中心血站12478例无偿献血ALT检测结果;同时分析其中706例ALT检测不合格献血再次献血筛查时间间隔和检测结果。结果ALT检测不合格在本次无偿献血中占5.66%,(706/12478);延缓献血中的72名献血二次血液筛查合格的有49名(68.1%),血液筛查不合格23例(31.9%),24名(33.3%)单纯ALT不合格。延缓献血献血间隔时间未超过半年的人群占67.1%。结论对献血进行ALT筛查是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 标签: ALT血液筛查 延缓献血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献血反应与献血自身情况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人员当中选出62例,其均为献血前后发生献血反应的人员,对其自身因素、气温因素对献血反应的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因献血心理因素导致献血反应的共有41例,占比66.13%;空腹献血共15例,占比24.19%;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献血反应的共6例,占比9.68%。根据对气温季节因素的调查,其中夏季发生献血反应率最高,为61.29%(38/62);最低为秋季,为9.68%(6/62)。。结论献血发生献血反应主要是因为紧张、晕针等心理因素影响,并且气温对这一情况的发生影响也较大,夏季时发生几率最高,需要相关人员着重注意。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患者因素 气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不同季节和献血次数对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的影响 。 方法: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在本血站自愿无偿献血 20746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 速率法检测所有献血血液的 ALT指标值;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献血血液的 抗 -TP、 HBs Ag、 抗 -HIV、 抗 -HCV指标值 。记录献血献血日期与献血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春季献血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最低为 2.73% ,夏季与冬季 ALT 不合格率居中分别为 8.55% 、 9.62% ,秋季 ALT 不合格率最高为 15.68% , 各个季节献血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时,夏季与冬季 ALT 不合格率有差异但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外,任意两个季节相较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献血 ALT 不合格率呈现出次数越多 ALT 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首次、二次、多次的 ALT 不合格率分别为 8.79% 、 10.17% 、 11.83% ,不同献血次数的献血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季节和不同的 献血次数都 对献血ALT有不同程度影响,采购血机构应广泛宣传献血有关知识 。

  • 标签: 季节 献血次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就如何把首次献血发展为固定献血进行探讨。以近五年来本血站的献血以及献血资料为研究对象。 当今, 临床用血 100% 来自无偿献血。 怎样使无偿献血的工作持续,稳定,健康的进行,更大的发挥血液资源的用途,保证临床用血的需求和安全,是我们血站工作中关键的任务。 要想更好的完成任务,重中之重是发展固定献血人群。方法 采取广告,面对面交流以及电话回访等方式。结果 血站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以及自身形象都会对发展固定献血产生重要影响。结论 善于运用沟通和交流的技巧,让献血有一个愉快的经历,有利于使首次献血发展为固定献血,从而扩大和巩固献血队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偿献血ALT检测不合格与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HBsAg、抗-HCV的关系。方法对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2011年共1642例的献血ALT检测不合格结果进行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合格无偿献血在男性26~45岁年龄段比率较高,明显高于同年龄段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的献血之间有差异,其中学生与公务人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不合格与HBsAg阳性和抗-HCV阳性均有相关性。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宣传及ALT筛选,建立更合理的ALT不合格参考体系,可有效避免血源浪费、控制经输血途径感染和传播病毒性肝炎。

  • 标签: 献血者 ALT 不合格 调查
  • 简介:重庆市卫计委召开《重庆市献血条例》新闻发布会,修订后的《条例》已于6月1日实施。新《条例》鼓励市民无偿献血献血今后所有的临床用血都将免交供血成本费,其配偶、子女等直系亲属也将直接受益。

  • 标签: 无偿献血 重庆市 福利 《条例》 新闻发布会 直系亲属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复献血、初次献血的血液检测情况进行比较,进而建立起无偿献血队伍。方法对献血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复献血的血液合格率在不断的提高,而初次献血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9.52%,2、3次献血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是5.38%、3.85%;献血的抗-HCV、抗-TP、抗-HIV、HBsAg这几项的检测情况并没有多大差别。结论初次献血的血液合格率相对较低,重复献血献血的血液合格率相对较高,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重复献血属于低危献血人群,应该将这部分人群组建成献血队伍,进而使血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标签: 重复献血者 初次献血者 血液检测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无偿献血已成时尚。它不仅应用于临床,对病人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在献血身上所引起的作用更引起人们的重视,献血是血源的保证,由于献血各自的心理活动不同,献血行为表现也不同,常出现一些献血的反应,而如何让献血顺利的进行。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医护人员掌握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即能促进献血工作顺利进行又能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只有掌握他们的心理才能更好地为其服务。在采血工作中应用医学心理分析观察献血,有利于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使采血工作顺利进行。现结合工作实践谈谈献血献血过程的心理需求。

  • 标签: 心理反应 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觧和掌握重复献血献血动态情况,评价现行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的效果,制订和调整新形势下的招募策略,为建立一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方法:2008年8月—2010年1月调查在本中心流动采血车献血3次以上2713名自愿无偿献血献血情况及检测结果,调查内容包括献血品种、献血量、献血次数及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等。结果:2713名重复献血中,首次献全血200ml、400ml人次的比例分别为51.42%和48.58%;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400ml全血采集人次的比例逐渐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占献血总人次的66.37%;血小板捐献的人次也相应增加,但只占调查总人次的1.97%。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献血(P〈0.01)。结论:重复献血对无偿献血持有积极的动机;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度较高,反复献血行为积极;多次定期献血,血液的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

  • 标签: 重复献血者 献血情况 血液检测结果
  • 简介:反复献血献血重要脏器功能不会带来不良影响,但可能造成献血NK细胞活性的降低。笔者为了研究反复献血献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体液免疫的影响,对照检测了反复献血与未献过血的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献血者 免疫功能 NK细胞活性 结果报告 影响 脏器功能
  • 简介:目的:调查徐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6677名献血员的ALT,并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徐州地区无偿献血ALT为7.3~50.1U/L,其中男性为8.7~58.2U/L,女性为6.6~38.5U/L,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25岁组为6.8~45.1U/L、26~35岁组为7.9~59.9U/L、36~45岁组为8.2~57.2U/L、46~55岁组为8.8~48.2U/L,18~2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水平按年龄呈偏态分布。结论:徐州地区无偿献血ALT的参考范围与卫生部发布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相接近,而男女人群中参考范围及18~2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参考范围,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减少血液的报废。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无偿献血者 速率法 参考范围
  • 简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献血血液检测指标之一,本站因ALT不合格而报废的血液约占血液总报废量的50%,导致ALT不合格除病理因素外,饮食、生活习惯等生理因素也是主要原因.献血前应用干式生化法测定ALT初筛献血能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但成本较高.如果能选择性地筛选ALT不合格的高发人群,既可降低检测成本,又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笔者对3078名自愿无偿献血进行统计,分析各类职业人群以及初次与反复献血ALT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干式速率法 ALT 献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