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爱默生的生平入手,追踪其超验主义思想体系,并通过对象征主义及19世纪美国文学的分析,把握其文论的背景,并最终分析其象征主义的特征。

  • 标签: 文论述评 爱默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文论
  • 简介:爱默生在著名的散文《自助》中指出,相信自我的根源就是"自然或本能"。这句革命性的话语因重新阐释了自我与神的关系而改变了美国宗教。爱默生在"自助"中把追求道德完善与自然联系起来考察,与中国道家的修道和生命意识统一相似。如果在道家视域中来解读爱默生的散文《自助》,会发现爱默生对人与自然的重新阐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中对自我的不同理解,爱默生自助观给信仰危机的19世纪美国人指明了方向。

  • 标签: 爱默生 自我 自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寻求超验主义学说的理论支持,爱默生将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他不仅在超验主义的喉舌《日晷》上连续刊载儒家格言,更在自己的日记、演讲和随笔中广泛引用。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选择性地加以接收。取舍之间,我们不但可以看出爱默生本人的文化立场,也可以对儒家思想的精髓有更深层的理解。

  • 标签: 爱默生 中国文化 儒家思想
  • 简介:爱默生的散文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崇尚个体生命的自由、拥抱人生孤独的美丽、执着的追求生命的完美、热爱自然的精神人格等几个方面。

  • 标签: 爱默生 散文 生命意识
  • 简介:爱默生在他所倡导的美国超验主义思潮中,特别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甚至夸大人的绝对地位和能力;在《论自然》等作品中,他虽然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积极影响,主张人类应该在自然中寻求自我价值,但他笔下的自然却是以为人类服务为前提的,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自然所有的价值因人而存在,这些观点具有鲜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

  • 标签: 爱默生 人类中心主义 超验主义
  • 简介:基于CNKI文献数据库,对1567项爱默生研究成果进行遴选、统计分析发现基本符合“二八定律”。追索20%的研究精华,选得3组争鸣观点、10大代表成果、16位连续研究学者和63项研究主题,呈现出一幅观点交锋、前沿代表、执着学者、热门主题和新颖角度的图谱。分析另外80%的研究成果,指出爱默生诗意化、哲理化的语言特色和其思想的碎片化、非系统性是研究的难点;研究专著、译著匮乏和重复性、跟风式研究严重是研究的突出问题;爱默生对美国文化独立的贡献及对中国文化的创新性吸收是研究者的共识;场域理论、生态伦理等多种批评理论的运用和爱默生文学与哲学、宗教、教育、美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是主流趋势。

  • 标签: 爱默生研究 CNKI数据库 分析 研究问题
  • 简介:个人主义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个人主义学说,不仅代表了美国19世纪中期的主流价值观,更揭示了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具有超越时代和具体文化的启迪意义。孔子对个人主义基本元素的思考,是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语境中讨论儒学中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对确立现代中国人的个人文化身份意义重大。

  • 标签: 个人主义 超验主义 审美空间 个人修养
  • 简介:成功是什么?笑口常开,爱心永在赢得智者的尊重,孩子们的爱戴;博得真诚的认可,容忍损友的背叛;欣赏美好的东西,发现别人的可爱。

  • 标签: 成功 爱默生 拉尔夫 内涵
  • 简介: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思想家、诗人,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马修·阿诺德在其题为《爱默生》的一次演讲中曾对爱默生作过如此评价:“爱默生虽称不上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或文豪,也算不得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是,爱默生却比伟大的诗人、

  • 标签: 爱默生 解读 互文 自助 宇宙 个人
  • 简介:在世界随笔史上,法国的蒙田和美国的爱默生是两座无法绕过的丰碑。他们用随笔铸就了本民族的精神底蕴,审视了人类自身本质,也因而成就了自身不朽的大师地位。蒙田终其一生写就的三卷本《蒙田随笔》首开随笔文体之先河,深刻影响了以帕斯卡尔和培根为代表的欧洲随笔的演进;爱默生,这个"美国版蒙田",于大洋彼岸的美洲大陆延续了蒙田开创的这种文体,缔造了美国精神,被誉为"美国的孔子"。本文从创作动机、创作形式和创作价值三个方面解读了这两位大师随笔作品中体现的人本主义主题和思想。人性化的"自我"是贯穿二者随笔的核心概念。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是他们随笔的根本理念。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在随笔自由随意的文体特征中找到了最佳书写形式。而正是因为这种我手写我心式的思想和写作最能唤醒读者的自我,并与之对话,他们的随笔从而得以穿越时空成为人文思想的经典。

  • 标签: 随笔 蒙田 爱默生 自我 人性
  • 简介:一、美国的个人主义传统“个人主义”一词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首先是贬义的,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由圣西门派发明出来表达19世纪社会中人的处境特点——“他们的失落无根,他们的缺乏理想和共同信仰,他们的社会断裂,以及他们无情的竞争和剥削态度,这种态度源于合法的无政府状态。”在19世纪40年代,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考察了美国9个多月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他在此书中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

  • 标签: 《论美国的民主》 个人主义 传统 19世纪20年代 爱默生 拉尔夫
  • 简介:《瓦尔登湖》在思想内涵以及语言运用方面具有审美无功利、优美、气韵等典型的美学特征,它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审美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爱默生的文学作品偏重于崇高与中和不同,梭罗在文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偏重于优美和气韵的审美形态。

  • 标签: 瓦尔登湖 超验主义 美学 无功利性 崇高与中和 优美和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