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某个不起眼的幽会,经过不断转换,竟然成了独特的精神起源.詹姆斯·乔伊斯的好运气,来的就是这么容易.要是嫉妒能杀人,我估算这世上也就没谁了.

  • 标签: 詹姆斯 乔伊斯 转换 杀人 嫉妒 估算
  • 简介:本文首先对爱尔兰文学传统的断裂及其与20世纪爱尔兰文学翻译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评述,指明殖民主义和去殖民理想对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的影响.接着以爱尔兰民族史诗的英译为例,概述了以格里高利夫人为代表的归化派的英译策略,指出该策略与文化霸权的渊源及其缺陷.然后重点探讨了以金塞拉为代表的异化派的英译策略,认为该策略与爱尔兰的去殖民思潮是一致的,标志着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策略的转向.最后指出,的汉译策略是其英译策略的延续.

  • 标签: 文学传统 《夺牛记》 翻译策略 去殖民 文化霸权 文化记忆
  • 简介:国土面积仅七万多平方公里的爱尔兰真是一片文学的沃土。在她的历史上,孕育了那么多文学天才:斯威夫特、王尔德、叶芝、乔伊斯、贝凯特……而诺贝尔文学奖近一个世纪以来的获奖名单中,更煌煌赫赫地写着爱尔兰人叶芝、肖伯纳、贝凯特的大名。1995年,爱尔兰人民诗性的灵魂再一次为世人瞩目: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爱尔兰诗人西

  • 标签: 爱尔兰人 诺贝尔文学奖 叶芝 斯威夫特 詹姆斯·乔伊斯 王尔德
  • 简介:被诗人叶芝誉为“爱尔兰契诃夫”的弗兰克·奥康纳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的创作揭示了爱尔兰人的现实困境和精神状态,真实地表达了人们渴望得到爱与理解的心声。本文将以《我的俄狄浦斯情结》等四篇颇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为例,结合奥康纳的生活背景及爱尔兰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奥康纳作为一位积极探求人生伦理道德真谛的爱尔兰作家的情结旨归。

  • 标签: 爱尔兰 奥康纳 弗兰克 俄狄浦斯情结 历史文化背景 小说创作
  • 简介:格列佛对失明的焦虑让我们关注斯威夫特对“肉眼”和“心眼”的区分。斯威夫特把生理眼光从理性认知的视觉修辞中剥离出来,否定视觉相对于其他感官的优越性,质疑“眼见为实”的真实性,藉此破坏殖民话语自我合法化的基础并揭露了英国游记(考察报告)对爱尔兰“生蛮”的他者化叙述。在斯威夫特看来,“客观”叙述下掩盖的冷漠与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苦难的“视而不见”都是“人性弱点”的体现,更是一种“道德败坏”。

  • 标签: 《格列佛游记》 视觉隐喻 爱尔兰问题
  • 简介:自1990年代起,特里·伊格尔顿的一系列关于爱尔兰文化研究的著作陆续出版,包括“三部曲”《希斯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疯狂的约翰与主教以及关于爱尔兰文化研究的其他论文》、《19世纪爱尔兰的学者与反叛者》,同时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亦散见于他的其他著作中。

  • 标签: 文化研究 伊格尔顿 爱尔兰 殖民 希斯克利夫 “三部曲”
  • 简介: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叶芝是一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理想的诗人,然而他的民族主义的本质却经常被忽视或误解。本文从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研究视角,探讨他的民族信仰的复杂演变过程。本文同时解读叶芝诗歌的反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思想,其中“茵梦湖岛”阐明了叶芝对殖民主义的解构,“爱尔兰在未来的时代”揭示了叶芝的民族主义情感和对殖民主义的反抗。

  • 标签: 叶芝 爱尔兰民族主义 后殖民理论
  • 简介:当代爱尔兰诗人迈克尔·朗利在其诗作中多次引入荷马史诗中的诗节或意象,以具有“地方色彩”的词汇予以再现,重新彰显了其中为柏拉图诗学所贬损的形象或文辞,思索了暴力、哀悼与和解等主题。本文引入西蒙娜·薇依、朱迪斯·巴特勒等思想家关于史诗的论述,探讨朗利的“史诗书写”,指出其“荷马诗节”既承继了古典世界的深蕴与厚重,又附加了当代政治的现实感与紧迫性,不仅是援古证今的修辞术,还是隐晦的诗学策略,指向了一种“反柏拉图”的“脆弱美学”。

  • 标签: 北爱尔兰 荷马 哀悼 和平 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