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梁启超曾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发达。”简洁明爽的一语,其中况味,不知多少国人能领会。中国之历史,形诸文字在四千年以上,且从未中断。与中国并称人类四大古文明的,有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然若索以史书,它们却都拿不出来;彼之古老与悠久,非藉乎载记,而是仰文物遗存为证物。

  • 标签: 焚书坑儒 文物遗存 中国 梁启超 古文明 巴比伦
  • 简介:"焚书坑儒"是中国古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史学界对于这一事件的研究也已经比较深入。尤其是近代以来,许多史学界大家都对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无论是中国通史、秦汉史,还是文化史、儒学史、学术史等著述中都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并且著者都予以深刻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此问题也发表了大批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论文,为"焚书坑儒"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 标签: “焚书” “坑儒” 研究 评价
  • 简介: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推行并保障新政实施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说秦始皇推行的一系列新政和改革举措是正确的、进步的,而为推行和保障新政实施的“焚书坑儒”举措却是错误的,这在逻辑上就讲不通.“焚书坑儒”不能仅从文化史的视角考察评论,不能说是“文化浩劫”.从社会发展史的视角审视,以行政权力强力控制意识形态领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 标签: 视角 秦始皇 焚书坑儒
  • 简介:焚书”与“坑儒”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件,但在历史上被符号化地看作是一件事,并被后世王朝不断引用以佐证始皇残暴而导致秦朝二世灭亡.“焚书”是专制主义处在其发展初期阶段的王朝采用的不成熟手段控制舆论,进行文化专政所导致的结果,它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甚至一定程度的合理性,而“坑儒”则完全可将其归入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一类,甚至可以说在矛盾的一方还未形成时始皇就已采取彻底的手段将其铲除.

  • 标签: 符号化 焚书 坑儒
  • 简介:焚书是可靠的史实,史料来源于《奏事》。坑儒是三重伪造的历史,其第一个版本是收入于《说苑.反质》的历史故事,第二个版本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定本是《诏定古文尚书序》。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编造者,是儒家的经师,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的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

  • 标签: 焚书 坑儒 三重伪造 卫宏 班固 儒学的经师
  • 简介:摘要: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设者,春秋战乱结束的同时也为百家争鸣时代的学术繁盛拉下帷幕。为了便于对这一庞大帝国进行统治,秦始皇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一方面,推行整齐划一的政治与文化政策,特别是文字的统一为日后出版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着力推行法家治国思想,禁绝诗书,以吏为师,对出版、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针对这样一个破坏与建设性并存的时代,所谓的“焚书坑儒”事件下秦代王朝的文化和历史发展也应该被重新认识,这不仅是政治思想上冲突的表现,更是当下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现实需求。

  • 标签: 焚书坑儒 文化格局 秦朝
  • 简介:人教版《历史》必修三(2007年版,第8页)说:“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秦始皇下令烧毁所有《诗》《书》等诸子百家书。”笔者对此产生了疑问.秦始皇“焚书”的范围不仅仅是诸子百家书.教材没有详列也无可厚非。但是单就焚烧诸子百家书而言.是否真的烧毁了“所有”呢?

  • 标签: 秦始皇 教材 质疑 2007年 《历史》 焚书坑儒
  • 简介:一位著名作家于晚年自焚己著,在中西文学史上首属鲜见罕闻。清初诗人周亮工即为其一。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一字减斋,号标园。明崇债十三年(164O)进士,曾任莱州府潍县令,浙江道试御史。顺治二年(1645)降清,官至户、吏两部侍郎。

  • 标签: 周亮工 社会风习 道德标准 前后七子 墓志铭 人生理想
  • 简介:公元555年的一个夜晚,在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中,西魏军如潮水般涌进梁朝首都江陵。眼看即将国破城灭,梁元帝萧绎立刻命人将宫中收藏的十余万卷图书焚毁。冲天的火光照亮了黑暗的天空,无数先贤圣人积累起来的文化瑰宝,就这样付之一炬,此情此景成为中国历史上继秦始皇焚书后的又一场文化浩劫。

  • 标签: 元帝 萧绎 江陵城 就这样 将宫 一本
  • 简介:哪里烧书.哪里接着就会把人也扔进火堆。——海涅1933年5月10日,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信给他的好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信的开头.他写道:

  • 标签: 功过 世界 法国作家 茨威格 奥地利 海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