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测绘技术,有着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实时动态性强等特点,近些年逐渐在测绘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地质灾害治理而言,快速获取精准的地质信息,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工作,对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就需要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文章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应用展开探讨,以提供指导和借鉴。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 地质灾害 灾害治理 监测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地质环境相对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都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如何借助科学技术完善地质灾害治理,也成为相关工作者不懈探索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凸显。运用三维扫描测绘技术,地质灾害治理人员可以对地质灾害现场进行更为准确、全面的扫描,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有效的指导,真正提升地质灾害治理的质量与效率。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测绘 地质灾害 治理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地质环境相对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都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如何借助科学技术完善地质灾害治理,也成为相关工作者不懈探索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三维激光扫描测绘技术的优势进一步凸显。运用三维扫描测绘技术,地质灾害治理人员可以对地质灾害现场进行更为准确、全面的扫描,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有效的指导,真正提升地质灾害治理的质量与效率。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测绘 地质灾害治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断发展,在立面测量、矿山滑坡监测预警、地形测量、地铁隧道施工与变形监测等测绘行业以及遗产保护、灾害防治、城市建模等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了非接触测量、设站灵活、测量点间隔精细、扫描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在实际工程中大大降低外业强度,节省了人力物力。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测绘 地质灾害 治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在直肠癌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院内病理确诊直肠癌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术前以弥散成像序列(DWI)、磁共振(MRI)增强扫描,观察直肠癌术前检查结果。结果:以病理诊断术前分期为标准,MRI增强扫描联合DWI术前诊断中,T1-T2期符合率92.86%,T3期符合率96.30%,T4期符合率为100.00%,与病理术前分期结果无差异性(P>0.05)。MRI增强扫描联合DWI诊断环周切缘特异度83.33%,灵敏度为90.00%,精准度为86.00%。结论: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经本研究证实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序列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精准度较高,同时也可对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 MRI增强扫描 DWI序列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冠脉CTA自由呼吸扫描与屏息扫描的图像质量。方法:前瞻性收集以及分析了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冠脉CTA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吸气之后屏气扫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平静呼吸。比较2组患者图像扫查质量。结果:观察组CT值、CNR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SNR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呼吸可提高图像的强化效果及强化均一性,且可得到与屏气条件下同样质量的图像。

  • 标签: 冠脉CTA 自由呼吸扫描 屏息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灾害预测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预防自然灾害,减少经济损失。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地理位置都较为空旷,且缺少相应的防雷措施,再加上农民的防雷减灾意识偏低,所以其受雷电灾害的影响程度也要高于城市,一旦发生雷电灾害,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改善现状,有关部门就要对本地区内的农村雷电灾害发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灾害防御技术,希望能够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农村 雷电灾害 原因分析 灾害防御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模型扫描研究比较4种三维面部扫描仪的扫描正确度,评价其临床适用性。方法以美术头颅模型为扫描对象,在封闭、光源亮度固定的环境中,使用便携式计量级三维扫描仪(Handyscan 3D)进行扫描,将扫描数据作为参考模型;使用3种固定式三维面部扫描仪(A:3dMDface;B:Facego Pro;C:RDS Facescan)和1种便携式手持三维面部扫描仪(D:Revopoint POP 2)分别扫描头颅模型10次,获得4个扫描组模型各10个。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按解剖和肌肉走行将参考模型面部数据划分为16个区域,保存全脸和各区域边界曲线。分别将4个扫描组模型与参考模型通过最佳匹配功能配准后,使用已建立的边界曲线将各扫描模型面部数据划分为16个区域,通过三维比较功能计算各扫描组模型与参考模型全脸及各区域偏差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作为各三维面部扫描扫描正确度(RMS越小扫描正确度越高)。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检验(SNK法)分析各组差异。结果对于全脸,A、B、C、D组RMS分别为(0.295±0.005)、(0.216±0.053)、(0.059±0.012)和(0.103±0.026)mm(F=123.81,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面部各区域,鼻区、唇区、左眶区、右眶区D组扫描正确度均为4组中最高[RMS分别为(0.079±0.032)、(0.061±0.019)、(0.058±0.021)、(0.081±0.032)mm],而额面区、左颊区、右颊区、左颧区、右颧区、左腮腺咬肌区、右腮腺咬肌区、左颞面区、右颞面区、颏区、左眶下区、右眶下区C组扫描正确度均为4组中最高[RMS分别为(0.039±0.011)、(0.034±0.007)、(0.033±0.007)、(0.066±0.023)、(0.038±0.022)、(0.070±0.030)、(0.067±0.024)、(0.063±0.029)、(0.045±0.023)、(0.063±0.006)、(0.039±0.010)、(0.046±0.008)mm]。结论体外模型扫描显示,4种三维面部扫描仪的扫描模型与参考模型的全脸偏差较小;相对于固定式三维面部扫描仪,便携式手持三维面部扫描仪在眶区、鼻区、唇区等特征较复杂区域的扫描正确度较高。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面部 颌面假体 三维面部扫描 正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对增强CT扫描患者扫描前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增强CT扫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的是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干预,干预后分析结果。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的评分差异不明显,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是30.25±0.74分和22.69±0.17分,数据分析可知,研究组优势显著。研究组的满意几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3.3%和70%。结论:针对增强CT扫描患者给予细节护理方式,优势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CT扫描图像质量,因此该护理方式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 增强CT扫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林则徐生活于清朝末年,“清代是中国古代灾害多发期,其受灾的频率、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过以前任何时代。”[1]林则徐为官40余年,执政为民,作为官僚阶层,他的灾害诗对赈灾措施描写较多,语言平淡,讲求格律,感情真挚。其灾害诗中对于灾害的描写,一方面是对灾情的描述,二是对灾害的应对措施的书写,其三是对其他官僚对灾害应对的颂赞。林则徐的灾害诗的内容广泛,艺术特点多样且拥有社会价值、文献价值和思想价值。

  • 标签: 林则徐 灾害诗 艺术特色 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云浮市2001-2019年的雷电灾害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云浮市雷电灾害事件年分布呈下降趋势,雷电灾害事件月分布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6月,人员伤亡事件峰值出现在7月。本文利用雷电灾害频数、地闪密度、人口密度、单位面积的工农业生产总值4个指标对云浮市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区划,得出大部分地区处于极低风险区,云城区处于极高风险区。

  • 标签: 雷电灾害事件 特征分析 雷电风险区划
  • 简介:摘要:现阶段通过了解我国灾害教育在校内的实际开展现状能够了解到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中小学时期开展的,幼儿园的灾害教育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很多幼儿园的特色课程较多,但是却都没有关注灾害教育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当前在培养幼儿的社会以及语言和艺术等多方面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幼儿的灾害应对能力与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属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幼儿的灾害意识和防灾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幼儿园 灾害认知 灾害教育
  • 简介:摘要:以某县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为例,介绍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并对调查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主要地质灾害滑坡的致灾机理作了分析研究,可为今后在该县的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地质灾害 滑坡 致灾机理 成灾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出于地下采空区空洞等地质探测需求,本文研制了利用声纳扫描成像技术的管桩声纳扫描检测系统,阐释声纳连续旋转扫描管壁成像的原理,做出声纳扫描的整体设计方案,阐述主要功能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和软件实现。研制的声纳扫描检测系统能实时测量显示管桩的轮廓,准确定位并量化管桩的缺陷,具有便携、低功耗、稳定等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标签: 完整性检测 扫描成像 聚焦换能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再诊断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通过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的CT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管评分、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剂量长度的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共85枚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共20枚,恶性结节共65枚。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图像噪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低剂量CT扫描,获得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低于常规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后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分叶征、空泡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结节的纯膜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的扫描比例,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通过低剂量CT扫描,能够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临床征象明显,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基于BIM在设计模型中的精确测量技术,结合BIM模型的数据类型、数据的采集方法及数据的处理,对原有地下室结构扫描技术进行介绍,并结合浙江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项目,对该技术应用到现场的实测实量工作的效果进行展示。总结出基于BIM的实测实量技术在现场快速采集数据及应用,从而降低现场安全风险和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优越性。研究表明,在本工程中将原有地下室结构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服务于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等,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 标签: 扫描技术 BIM模型 数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