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从粉单竹中提取竹沥,探讨了竹沥对粉单竹磨木木素、粉单竹未漂及漂后APMP磨木木素发色基团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木素发色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竹沥中含有发色基团,且竹沥会吸附在木素上,从而增加木素共轭羰基的含量;经紫外光照射后,木素及吸附在其表面的竹沥会生成新的发色基团,进而影响粉单竹APMP的白度和返黄程度。

  • 标签: 粉单竹APMP 竹沥液 木素 发色结构
  • 简介:针对黑液位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大惯性及时变性的特点,对PID神经网络(PIDNN)在黑液位控制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通过Matlab仿真,比较了常规PID算法、基于BP的神经网络算法和PIDNN算法对黑液位的控制效果,验证了PIDNN算法的良好自适应性和鲁棒性。

  • 标签: 黑液液位 PID神经网络 自适应性
  • 简介:硫酸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体(CNC)的水解残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一些未充分水解的纤维素片段以及以单体和寡聚形式存在的糖,直接丢弃不仅会污染环境,更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通过向水解残中加入硫酸(质量分数80%)的方法,调节水解残中的硫酸浓度,并通过水浴加热使残中未充分水解的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然后用阴离子交换膜将水解残中的硫酸和葡萄糖分离,再将分离后的液体用旋转蒸发仪浓缩,以提高硫酸和葡萄糖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调节水解残中硫酸质量分数为56%,在45℃水浴中反应3h,水解残中葡萄糖含量达到最大值13.73g/L;处理后的水解残通过2次阴离子交换膜过滤,硫酸的回收率达到90.31%,浓缩可得到10.06mol/L的浓硫酸和36g/L的葡萄糖溶液。回收得到的硫酸和副产品葡萄糖溶液可分别用于CNC的制备和用作生物发酵的碳源。

  • 标签: 纤维素纳米晶体 水解残液 阴离子交换膜 葡萄糖 硫酸
  • 简介:采用碱回收绿对杨木木片进行预处理,研究了预处理后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反应历程及NaOH的消耗过程.研究表明,采用绿预处理后,杨木木片得率为73.1%,木素脱除率为32.54%.预处理后的蒸煮过程中,在初始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14.52%;在大量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为42.62%;残余脱木素段,木素脱除率仅为3.41%.这3个阶段的木素脱除率比传统硫酸盐法分别降低了3.55、19.38和9.11个百分点.NaOH几乎全部消耗在蒸煮初期和大量脱木素段,这2个阶段NaOH分别消耗了57.71%和42.29%;Na2S质量浓度在蒸煮初期逐渐减小,蒸煮的中后期又逐渐增大.绿预处理硫酸盐法蒸煮不仅能提高脱木素选择性,还能提高蒸煮后浆料得率(达到50.8%),比传统硫酸盐法浆料得率(47.9%)提高2.9个百分点.

  • 标签: 绿液 预处理 硫酸盐法制浆 脱木素历程 碱液浓度
  • 简介:分离到一种具有强絮凝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sp.F2,并构建了絮凝基因组文库,从中筛选而获得表达絮凝活性的大肠杆菌阳性克隆子FC2,絮凝实验测定FC2的絮凝率为90%。采用云母片吸附的方式,较好地捕捉到了克隆菌FC2产生的絮凝体的微观结构,并采用轻敲模式下的原子力显微成像技术,对其吸附高岭土悬浮形成的絮凝体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与末加絮凝剂的高岭土悬浮相比,加入FC2絮凝剂的高岭土悬浮形成的絮凝体出现较大、紧密的球形颗粒结构,且表面粗糙,凹凸程度大,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液体悬浮颗粒的能力。当向高岭土悬浮中加入FC2絮凝剂后,絮凝颗粒由不定形且松散的结构转变为密集分布、水平尺寸均匀的球形结构,表明FC2絮凝剂中的凝集素容易使高岭土悬浮颗粒以絮凝体为吸附中心包裹在其表面,从更直观上进一步证实了FC2絮凝剂的除污效能,为研究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标签: 絮凝剂 高岭土 原子力显微镜 微观形貌 吸附
  • 简介:利用色谱技术,从黑曲霉An-76粗酶中分离出2个内切纤维素酶和3个内切木聚糖酶.研究表明,纤维素酶对麦草浆有增强和助滤的作用,木聚糖酶则具有降低纸浆脆性的作用.若二者混合使用,则对纸浆性能的改善更为有效.

  • 标签: 漂白麦草浆 酶法改性 纸浆性能 黑曲霉 纤维素酶 助滤
  • 简介:对RDH(快速置换加热)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在RDH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中NaOH和Na2S含量均下降,但蒸煮硫化度升高.与常规KP法相比,在整个脱木素反应过程中,RDH蒸煮的有效碱浓度分布较均匀,蒸煮中Na2S浓度较高,尤其在大量脱木素的开始阶段(此时蒸煮中Na2S浓度是常规KP法蒸煮时的2.88倍),因而RDH法蒸煮能够深度脱除木素.与常规KP法蒸煮废液相比,在废液粘度相近的条件下,RDH法蒸煮废液有较高的固含量,有利于黑液的碱回收.在RDH硫酸盐法蒸煮经过一次完整的循环置换蒸煮周期后,温黑液槽和热黑液槽内的黑液组成基本保持稳定,可为后续进行的连续置换加热蒸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 标签: RDH法蒸煮 常规KP法蒸煮 蒸煮液组成 纸浆 制浆
  • 简介:对5种不同种类的酶(包括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麦草化学制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酶分别来自于AspergillusnigerAn-76、BacilluspumilusA-30、PencilliumdecumbensA-10、AspergillusL22和Bacillussp.Y106等5种菌株的发酵。实验结果一明,与常规烧碱法制浆相比,在蒸煮前用适宜的酶对麦草进行预处理,可以改善麦草的化学制浆性能,获得具有较低卡伯值和较低筛渣率的纸浆。但粗酶的性质对制浆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具有较高木聚糖酶活与纤维素酶活比值的酶预处理的效果较佳(如An76酶),它可在保持纸浆得率的基础上降低纸浆的卡伯值(降低20.43%)和筛渣率(从1.39%降低到0.53%)。同时降低蒸煮时有效碱的消耗,因而可在获得相同纸浆硬度的前提下降低蒸煮用碱量。而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粗酶预处理,在改善麦草制浆性能的同时,也会导致纸浆得率的降低和蒸煮时有效碱的消耗增加。

  • 标签: 纤维素酶 预处理 化学制浆 造纸 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