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55岁男性直肠腺癌患者术后接受奥沙利铂(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1 500 mg口服、2次/d,第2~15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首次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次日,卡培他滨尚未使用时,患者出现乏力、恶心、下肢肌肉酸痛、肌无力和浓茶色尿。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1 453 U/L,肌红蛋白>1 000 μg/L,尿素氮50.0 mmol/L,肌酐192 μmol/L,尿酸1 071 μmol/L,血钠123 mmol/L,血磷4.36 mmol/L,碳酸氢根5.0 mmol/L;血气分析示pH 7.3,二氧化碳分压19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110 mmHg,乳酸1.5 mmol/L,剩余碱-15.5 mmol/L。诊断: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考虑与奥沙利铂有关,给予营养支持、补液、碱化尿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等治疗,第2天患者下肢肌肉酸痛症状缓解;第3天肌肉酸痛症状消失,肌力恢复正常;第4天,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7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0 μg/L,肌红蛋白51 μg/L,尿素氮4.8 mmol/L,肌酐66 μmol/L,尿酸179 μmol/L,血钠134 mmol/L,血磷0.43 mmol/L;血气分析示pH 7.4,二氧化碳分压35 mmHg,氧分压100 mmHg,乳酸1.2 mmol/L,剩余碱-1.3 mmol/L。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奥沙利铂
  • 简介:摘要1例3岁男性患儿因腺样体肥大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静脉注射抑制腺体分泌;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纳布啡注射液静脉注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术后约7 h患儿出现深茶色尿,下肢酸痛。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256 U/L,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 706 U/L,肌酸激酶(CK)>16 000 U/L,CK-MB>1 000 U/L,肌红蛋白(MYO)417 μg/L,尿潜血(+)。给予补液、碱化尿液、保护心肌等对症治疗。术后第1天患儿尿色正常,肌痛消失;术后第3天MYO 42 μg/L;术后第7天,实验室检查:ALT 126 U/L,AST 41 U/L,CK 395 U/L,CK-MB 23 U/L。1个月后门诊复查患儿心肌酶、肝肾功能均正常。经查阅文献,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丙泊酚、纳布啡注射液及七氟烷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可能性较小,考虑本例患儿为氯化琥珀胆碱相关横纹肌溶解可能性大。

  • 标签: 麻醉,全身 琥珀胆碱 横纹肌溶解
  • 简介:摘要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是一种由阴道内乳杆菌过度繁殖、pH值过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溶解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阴道疾病。CV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且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需菌性阴道炎(AV)相似,容易误诊、漏诊。CV缺乏典型的病原体,起因是正常的乳杆菌过度繁殖,其诊断主要是排他性诊断,镜检排除VVC、AV、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病,而可见大量乳杆菌、溶解的鳞状上皮细胞、破碎的细胞质碎片、完整的上皮细胞裸核,无或少见白细胞。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采用碱性液体改善阴道内过低的pH值。有关其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多因呼吸抑制、呼吸衰竭死亡,其并发横纹肌溶解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本文对1例急性辛硫磷中毒患者的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患者在治疗第3天出现重度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肌酸激酶超过正常值300倍(最高达103 510.65 U/L),且出现肾功能衰竭。经临床积极解毒、血液净化、脏器支持、维持内环境治疗,患者横纹肌溶解持续,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家属放弃治疗,患者死亡。提示有机磷中毒救治过程中,应警惕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及时行血液净化技术可能是救治的关键。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辛硫磷 横纹肌溶解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规范儿科需溶解药物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当前儿科用药安全性,以本科室30名儿科护理人员作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试验,为30名儿科护理人员采取风险管理,并比较30名儿科护理人员在采取风险管理前后的配置差错几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配制差错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少见的可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可能存在酒精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疾病。酒精性CPM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但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病例较少报道。本例为出现精神症状的CPM患者,提示精神症状可能是CPM的表现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尽早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以减少对CPM的漏诊、误诊。

  • 标签: 髓鞘溶解,中心性脑桥 酒精戒断综合征 幻觉 妄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CU)疗患者高血症发生情况,并分析诱发ICU疗患者高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43例疗患者。统计ICU疗患者高血症发生情况,将发生高血症的ICU疗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高血症的ICU疗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并设计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分析ICU疗患者高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43例ICU疗患者中发生高血症127例,发生率为37.03%。发生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疗方式、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低、面罩吸氧、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是ICU疗患者高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ICU疗患者发生高血症的风险较高,其中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低、面罩吸氧、合并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可能是ICU疗患者高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氧疗 高氧血症 面罩吸氧 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由于航海环境的高风险性,海员在航海中会面临诸多危险,并可能患上各类疾病。其中中毒就是在航海高压环境下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中毒会对人体诸多器官、组织、细胞、活性物质和酶等产生影响和危害并表现出相应症状,对海员履行正常工作及保持身体健康都有较大威胁。预防中毒的关键在于对中毒机制的研究,诸多因素互相影响使得中毒机制更为复杂多变。加强对中毒的研究和认知,是保护航海人员生命健康的重要途径。作者对中毒的临床症状、发生机制及近年来航海环境中毒的预防治疗措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航海环境 氧中毒 机制 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γ-丁内酯为无色透明液体,用于生产环丙胺、吡咯烷酮等药品,也用作工业的溶剂、稀释剂、固化剂等,被列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管控。临床上接触γ-丁内酯较少,对其戒断反应研究也不充分。本文报道1例γ-丁内酯戒断反应患者出现严重横纹肌溶解,危及生命;经过积极治疗,患者最终康复。总结γ-丁内酯戒断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提示γ-丁内酯可能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

  • 标签: 物质戒断综合征 γ-丁内酯 横纹肌溶解
  • 简介:摘要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骨溶解是所有骨肉瘤(传统型、髓内和骨膜骨肉瘤)的共同病理改变。但骨溶解的具体机制不明,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骨溶解是一个生理性骨重建被劫持利用及过度骨吸收的过程,破骨细胞作为人体内唯一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细胞,在骨肉瘤骨溶解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破骨细胞即可通过分泌高浓度的酸性物质和胶原酶主导骨溶解,也可通过与骨肉瘤细胞相互作用协同介导骨肉瘤骨溶解的发生和发展。同时,骨溶解是骨肉瘤病理过程的关键部分,可促进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抑制骨溶解对打破此循环进而抑制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骨肉瘤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具体调控机制以及骨肉瘤的其他细胞是否也参与了该病理学过程仍不清楚。目前治疗骨肉瘤骨溶解的药物主要有双膦酸盐、小分子抑制剂和天然化合物等,但其疗效及机制尚未明确,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既往对肿瘤性骨溶解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转移性骨肿瘤,而近年来针对骨肉瘤骨溶解的研究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对破骨细胞和骨肉瘤细胞在肿瘤介导的骨溶解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这两类细胞作为治疗靶点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更深刻地理解骨溶解在骨肉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为骨肉瘤相关骨溶解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利培酮相关横纹肌溶解症(RM)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1年2月),收集利培酮相关RM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情况、用药情况、RM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和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等]及其治疗及转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患者16例,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13~76岁;原发疾病为精神分裂症者11例,精神运动性激越、强迫症、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综合征、抑郁症状群和疑似精神病症状者各1例。16例患者中,单用利培酮者2例,联用其他药物者14例(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镇静药、抗抑郁药、他汀类、抗胆碱药、环孢素者分别为6、6、5、4、3、1例,联用1、2、3、4种药物者分别为3、7、1、3例);利培酮用药途径为口服者13例,注射者1例,未描述者2例。13例口服利培酮患者有用药剂量描述,其中12例剂量符合说明书要求,1例常规剂量服用5年自行停药后出现严重幻觉顿服利培酮96 mg。除过量顿服利培酮者外,14例有RM发生时间描述,为使用利培酮的4 d~2年,其中10例发生在用药4~15 d。主要临床症状为肌肉疼痛(10例)、急性肝损伤(8例)、急性肾损伤(5例)、肌无力(4例)、发热(3例)、心动过速(3例)、急性筋膜间隙综合征(ACS,3例)。16例患者发生RM时CK水平为4 587~928 961 U/L(中位数27 355 U/L),其中>15 000 U/L者10例(62.5%)。发生RM后,13例停用利培酮,2例继续服用,1例减量服用;8例给予水化治疗,3例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例给予器官支持治疗,3例发生ACS者行筋膜切开术。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K水平恢复正常,12例患者描述具体时间,症状消失时间2~12个月,CK水平恢复时间7~56 d。结论利培酮相关RM多数发生在使用利培酮4~15 d内,且多与联用其他药物有关;CK水平多呈重度升高,可并发ACS。停用利培酮和/或给予对症治疗可恢复正常。

  • 标签: 利培酮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片剂药物在预处理时所采用的溶解方法进行分析,并将应用在药物含量的测定当中,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将超声处理、手动振摇和调速振荡的方法应用在几种片剂药物的溶解处理当中,并对药物含量实施一定的测定,重点分析测量的相关结果。结果:进过一定的试验和对比之后发现,超声处理在溶解效果方面更佳,且操作起来较为方便。结论:在对片剂药物实施预处理时,可以优先使用超声处理的方式进行含量的测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片剂药物 溶解方法 药物含量 测定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COPD患者在进行吸入治疗的过程中按照不同吸入浓度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合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结合对比治疗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本院进行吸入治疗COPD患者70例为对象,双盲法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35例,进行100%浓度吸入)和观察组(35例,50%浓度吸入)。对比两组合及氧化应激反应。结果 结合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各观察时间点合指数以及应激反应发生率上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不同吸入浓度氧 COPD 氧合 氧化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肿瘤溶解综合征可发生于各种肿瘤治疗后,尤以对化疗敏感的血液系统及实体肿瘤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病死率较高。肿瘤溶解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和低钙血症,并伴有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早期预防对降低病死率非常关键,确诊后应立即开始专科治疗。胰腺癌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率低,本文报道1例胰腺癌经化疗后确诊为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标签: 胰腺癌 肿瘤溶解综合征 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1例62岁男性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规范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1周后,因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接受四联抗Hp药物治疗(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用药2~3 d后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关节不适、肌肉酸痛。实验室检查:血肌红蛋白(MYO)>1 000 mg/L,血清肌酐(Scr)69 mmol/L,尿素氮(BUN)3.5 mmol/L,碱性磷酸酶(ALP)148 U/L,丙氨酸转氨酶(ALT)75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50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81 U/L;乳酸脱氢酶(LDH)1 177 U/L,肌酸激酶(CK)8 144 U/L,CK-MB 255 U/L。考虑可能为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停用该药,给予碱化尿液、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继续抗Hp治疗,但CK仍进行性升高。停用阿托伐他汀钙4 d后CK达15 794 U/L。考虑患者横纹肌溶解可能与克拉霉素与阿托伐他汀钙的相互作用有关,遂停用抗Hp四联药物;停药第2天患者诉肌肉酸痛较前减轻;第4天CK等血清酶学指标开始下降;第8天患者乏力及肌肉酸痛完全消失,CK 908 U/L;第15天ALT 105 U/L、AST 42 U/L、γ-GT 107 U/L、CK 143 U/L、CK-MB 29 U/L、LDH 339 U/L;5周后患者再次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未再出现肌痛及乏力,复查血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克拉霉素 横纹肌溶解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 要:随着医院供模式发展,管道供已经取代传统钢瓶供模式,因此,制中心人员不仅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设备操作,及时排除设备故障、降低安全隐患能力,用于保障医院用安全,而且需要不断提升供中心人员技术能力和探索新的生产模式。本文结合实际,对制中心维护及管理进行探讨。

  • 标签: 维护保养 规范化管理 制度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BOLD)-MRI在母体高情况下评估胎盘合状态改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提示胎盘正常的单胎妊娠孕妇22例,行BOLD-MRI检查,检查前带好吸氧面罩,检查时间10 min,前3 min吸入空气,后7 min持续吸入纯度大于90%的氧气(流速12 L/min)。测量并计算出吸氧前3 min及吸氧末期最后3 min的胎盘整体、胎盘胎儿侧、胎盘母体侧以及母体肾脏的BOLD信号的平均值,计算吸氧前后BOLD信号改变值ΔBOLD。胎盘和母体肾脏吸氧前后BOLD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胎盘整体、胎盘胎儿侧、胎盘母体侧的ΔBOLD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吸氧前后胎盘整体、胎盘胎儿侧、胎盘母体侧BOL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01,t=-4.73、P<0.001,t=-3.57,P=0.002)。母体肾脏吸氧前后的BOL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40)。胎盘整体、胎盘胎儿侧及胎盘母体侧的ΔBOLD值分别为(12.8±2.2)%、(15.1±2.7)%和(6.4±1.3)%,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P=0.015)。两两比较胎盘整体与胎盘胎儿侧的ΔBO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胎盘整体与胎盘母体侧(P=0.037)、胎盘胎儿侧与胎盘母体侧(P=0.005)的ΔBOL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体高状态下胎盘的BOLD信号明显增高,胎盘胎儿侧改变较母体侧更明显。BOLD-MRI技术具有半定量实时评估胎盘合功能的潜能。

  • 标签: 胎盘 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氧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磷霉素钙甲苄啶胶囊,并建立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霉素钙和甲苄啶为原料制备胶囊,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法测定溶出度。结果:采用全粉末填充工艺成功制备出溶出度良好磷霉素钙甲苄啶胶囊,溶出度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甲苄啶浓度在0.01119~0.03077m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0.02224x+0.004155(r=0.99999);甲苄啶:在相当于标示量限度50%~100%范围内,测得甲苄啶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38%;0.01mol/L盐酸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采用转篮法,转速为每分钟75转,其溶出结果良好。结论:该胶囊制备方法可行,溶出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可用于磷霉素钙甲苄啶胶囊的溶出度测定。

  • 标签: 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 溶出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