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民国初年,在天津旧奥租界金汤大马路北的“奥国菜市”里,有家“聚文山房”小书铺,它除了售卖一些普通的书籍纸砚外,还以印行通俗的小唱本而著称。其中有一本《天津地理买卖杂字》,是用浅显押韵的词句,描绘了天津的名胜古迹和地方风俗,如:“……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有水局,有火会,急忙快跑消防队……”。

  • 标签: 史话 描绘 通俗 押韵 唱本 买卖
  • 简介:摘要:有清一代,东南各省漕赋绝大部分需由京杭大运河输入京师。镇江襟江带河,是大运河江南段的首站,水运条件优越。加之1861即根据《天津条约》开埠,故在晚清不算短的时间内,镇江是运河沿线为数不多通商口岸,其商业、交通地位均十分重要。有鉴于此,招商局在1873年首次设立分局时,就有镇江分局。但当时镇江分局所管理的系航海及长江干线大轮,仅停靠各通商口岸,对于广大运河沿线的“内地”并未涉及。此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深和民族资本的成长,镇江内河小轮运营逐步发展,最终“成为溯江而上的一个沿江内港轮船航运中心”。[1]438本文拟从相关档案史料及当时报道出发,梳理这一过程的大致脉络。

  • 标签: 内河小轮 整合发展 挂旗之争
  • 简介:清末以来,直隶连年水旱灾歉,贫苦农民无以为生,纷纷背井离乡,汇聚大中城镇,以图生存。天津为直隶最大都会,且水陆交通便利,故所聚难民尤多。为稳定天津社会秩序,直隶当局于同治十年(1871年)在津城设立筹赈局,每到冬季由官府与地方土绅出资开设粥厂,留养外来及附近灾民。

  • 标签: 天津 直隶 便利 大都会 农民 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