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额济纳旗的居海。处于大漠之中的额济纳旗,在黑河水、居海的滋润下,形成了3万余平方公里的绿洲。大漠、绿洲,黑河、居海,胡杨、红柳,居汉简、黑城文书,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共同组成了额济纳旗独特的文化符号。

  • 标签: 居延 遮虏障 居延都尉府 居延县
  • 简介:汉代居遗址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河流域,其地南起甘肃金塔县毛目,北至额济纳旗苏古淖尔南端的宗间阿玛(A1),全长250余公里.这一地区,远控大漠,近屏河西,东西襟带黄河、天山,水草丰美,宜农宜牧.

  • 标签: 地区社会 居延地区 居延汉简
  • 简介:本文主要对后唐李范纂《敦煌新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辑考,共辑得群书征引该书佚文7则,其中有4则群书既引作《敦煌实录》,又引作《敦煌新录》,另有2则内容,群书征引仅作《敦煌新录》,前辈学者或辑作刘晒《敦煌实录》,或辑作刘晒《敦煌新录》。经过考辨我们发现,该书并非刘晒《敦煌实录》,更不是刘晒《敦煌新录》,而是后唐李范所纂《敦煌新录》。

  • 标签: 后唐 李延范 敦煌新录 敦煌实录
  • 简介:宾起义史料的新发现李金鹏最近,在"扫清灭洋"起义首领景宾就义遗址(威县西关外)附近,发现了一块记载景宾起义有关史实的残碑,引起文学界的极大关注。该碑为青石质。残高1米,宽0.6米,厚0.3米,碑额为二龙戏珠浮雕,碑额篆文为"永垂不朽"四字;碑...

  • 标签: 扫清灭洋 起义 史料 段祺瑞 威县 新发现
  • 简介:在我国出土的早期简帛资料中,常常残存着一些古书佚文。其中,居地区新出简牍中,有一种特殊佚文的内容与剑(刀)器的赏鉴相关,主要教导人们如何依据剑的外部特征、剑纹、剑锋等辨识剑的新故、优劣。学者们指出:它或是西汉末年有人从当时相剑书中所做的摘要,或是对当时相剑经验的笔录.或是当时某部相刀剑类书籍的遗篇,并称之为“相剑刀册”。

  • 标签: 《居延新简》 外部特征 西汉末年 佚文 时相 摘要
  • 简介: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淳朴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东北的东南部地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的聚居中心。在很多数人的意识里一直认为现在的朝鲜族人就是当年“薛礼征东”打败的高句丽人在东北遗留下的后代,这是个错误的认识。其

  • 标签: 清朝末期 延珲地区 韩民越垦 民族迁移
  • 简介:以下按拜占廷王朝顺序,选择其中一些重要皇帝的典型币品进行简介。文献中登录的拜占廷币种类不下3000种,此处所列不过其中1%而已。但尽可能展示不同币名和各种特征币图。并以“币”系“人”系“事”。希望能对拜占廷币有一宏观的初步的认识。

  • 标签: 拜占廷币 货币制度 形制 艺术风格 图案
  • 简介:本文主要以敦煌、居汉简中的数词和数量表示法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了敦煌、居汉简中的数词和数量表示法的种类和各自的使用特点。在敦煌、居汉简中已经出现了发、下和通三个动量词。这表明动量词出现的时代应是两汉时期,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 标签: 敦煌汉简 居延汉简 数词 数量表示法动量词
  • 简介:<正>中国的绘画艺术,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世界艺术长廊中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这一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异彩纷呈,名家辈出;所形成的流派,亦是非常繁富。宋朝以来逐渐形成的“文人画”,便是众多流派中一支突出的异军。“文人画”的兴起,不仅对后来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在一个时期内,左右了中国的画坛。因此,对中国“文人画”的起源、流传、艺术特色和影响等问题的探究,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中国绘画演进的全过程;对于人们欣赏和鉴定中国绘画作品,亦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文人画 中国绘画 作品 书法 山水画 支派
  • 简介:近年在洛阳出土的北魏《源伯墓志》所载志主的世系、生平与葬地等信息,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作者基于以往所见的该志录文屡见讹误,导致释读困难的情况,对录文重新校对,并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对北魏时期源氏家族兴衰、墓志书写、谥法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作者认为该志所载六镇起义时夏州被围、陷于困境的情况,根源于北魏末年滥置州郡这一行为,从中也可以窥见六镇起义时各州溃败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北魏 源延伯 墓志 考释
  • 简介:弩,汉代五兵之一,作为杀伤力极强的远射武器.历来是农耕步兵对抗游牧骑兵的尖锐利器。金属弩机利用机械联动的原理,在将弓弦后拉的储备势能向推动矢箭飞行的前进动能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枢机作用。前人结合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对汉代弩机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究,但笔者在学习之余依然感到尚有课题需要解决。

  • 标签: 汉代 居延汉简 名称 部件 转化过程 文献资料
  • 简介:圆明园位于北京阿郊海淀,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如园清堂基址为示范点,逐步探索如何对圆明园进行保护而做的一些基础工作。此次调台布置人工探食点4个,具体揭露清堂基址的部分基础形式,并对揭露的三合土地基进行单轴抗压试验,提供三合土地基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最后对不同深度的单轴抗压强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理岩条石作为文物有灭失的可能,应当重点进行保护;三合土地基上部及下部单轴抗压强度较低,中部单轴抗压强度较高,暴露于地表的三合土也急需保护。

  • 标签: 圆明园 延清堂基址 基础
  • 简介:张大千的敦煌临摹、考察活动多彰显以审美价值,往往被视为艺术家的临摹创作活动而不为学术研究所重。但张大千以其艺术直觉的敏感性,重新发掘了敦煌归义军时期供养人像作为生者真仪的特殊性。特殊性背后,体现的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的在地化倾向。这一立足本土、强调文化主体性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张大千自敦煌归来后于川渝多地举办的临摹展览中,恰好呼应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救亡话语以及吁求"中国文艺复兴"的心理诉求。由此,张大千的敦煌临摹活动及作品,与贯穿整个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达成了合流。张大千的临摹手法、取向、考察路数,多有争议。回到抗战时期西北考察的历史语境下,他对艺术现象的敏感,看似摹古,却参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追寻与重塑,堪称学术史中的"预"。

  • 标签: 张大千 西北考察 预流 重访 中国文艺复兴
  • 简介:S.5639《蚕愿文》是以“蚕农称意”为祈愿目的斋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文中列出的10位蚕神进行考察,从中探究敦煌佛教信仰民俗化的发生模式,即敦煌佛教信仰的民俗化是以佛教思维方法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 标签: 敦煌文献 民俗 蚕神 斋会 祈愿文
  • 简介:4月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世界遗产证书颁发仪式”,隆重庆祝云南“三江并”、山西“云冈石窟”、北京“明十三陵”、南京“明孝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

  • 标签: 云冈石窟 明十三陵 明者陵 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