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成矿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的发展,流体包裹研究已成为金属、非金属、油气资源探索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我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七五”期间,我国广大的包裹研究工作者,积极配合黄金地质及油气勘探的画家科技攻关研究,几年来,先后对新疆、甘肃、内蒙、东西秦岭、山东、河南、湖南、浙江、江西、广西、贵州等地区的与花岗岩、火山岩、碱性岩、硅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矿物 地球化学
  • 简介:摘要:流体包裹的研究在地球科学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经过漫长的时间的发展,流体包裹体现在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研究之一。目前,对流体包裹的研究主要是从流体包裹的分类、区分、测温以及成分的分析等方面。虽然经历了多年的研究发展,流体包裹的研究技术日渐成熟,但流体包裹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而这些不足之处也将成为流体包裹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现状 研究方向
  • 简介:为揭示泥堡金矿床的成因机制,本文对泥堡金矿床两类矿体中的萤石、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进行了岩相学、显微热力学和单个包裹成分的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层控型矿体为早期成矿阶段的产物,其中的脉石矿物萤石中发育了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含CO2包裹,其均一温度为220~260℃,盐度为0.00%~2.00%NaCleq,密度为0.54~1.03g/cm3;断裂带型矿体方解石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含CO2气液两相包裹和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其均一温度主要为100~200℃,盐度为3.00%~6.00%NaCleq,密度为0.69~1.00g/cm3.计算得到早期成矿阶段流体捕获压力为40~80MPa,成矿深度为1.5~3.0km;断裂带型矿体中流体的捕获压力为30~40MPa,成矿深度为1.0~2.5km.反映出初始流体的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并含CO2及CH4、N2等有机气体成分的特点.流体混合是导致成矿早期阶段矿质初步富集形成层控型矿体的原因,后期的断裂带活动引发的流体沸腾是形成断裂带型矿体的原因.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卡林型金矿 成矿流体 泥堡金矿床 滇黔桂
  • 简介: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孔充填物中的包裹有气液H2O包裹、液相烃包裹和气液烃包裹,其均一温度为105.8~167.3℃,盐度为13.0%~22.6%NaC1eq,密度为1.00~1.12g/cm3,代表原油运移充注期低温、中盐度、高密度油田流体特征.在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溶孔充填矿物中早期捕获的烃类包裹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包裹中油裂解气泄露而沥青残留,形成沥青包裹;封存完好的包裹变为含沥青的气相烃包裹.燕山期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形成方解石、石英构造裂隙充填物,其中的包裹类型有沥青包裹、气相烃包裹和气液H2O包裹,均一温度为147.7~245.8℃,盐度多为2.6%~8.7%NaCleq,密度为0.85~1.00g/cm3,反映了油藏破坏期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气田流体与地下水的混合流体特征.

  • 标签: 包裹体 热演化作用 古油藏 贵州丹寨
  • 简介:本文介绍我们近一年来开展单个流体包裹同步辐射无损分析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建立适合分析包裹的微区光斑观测和地准系统,解决样品的制备问题,对一批典型的流体包裹的微量元素分布作了探测,并由较大包裹发展到较小包裹,由定性分析逐步发展到定量分析研究。

  • 标签: 单个流体包裹体 同步辐射 无损分析 微量元素分布 石油 天然气
  • 简介:流体包裹保留了古地质时期流体的原始组成,为矿物形成提供有价值的物理化学信息,对单个流体包裹的无损成分分析,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重大前沿课题。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微探针以其在微量和微区分析上的优势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我们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3WIA新束线上,用这种微探针开展了单个流体包裹无损分析的实验研究。用特制的狭缝系统,从能量为3.5-35kev的同步辐射X射线中得刮10×10μm^2的微束,通过显微对光调整使它入射到选定的大小适当的单个流体包裹样品上,其所产生的荧光用来确定流体中所含元素的丰度。用NIST612标样,测定了目前实验条件下元素的最小检测限(观测时间为1000秒),检验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一组典型有机包裹样品分别单个作无损成分分析,给出了K、Ti、V、Cr、Kh、Fe、Ni、Cu、Zn、Rb、Sr、Y、Zr和Pb等14种元素的半定量测试结果,并说明这些结果可用来研究包裹所在储层的沉积环境以及包裹体形成时捕获的油气的母源问题。

  • 标签: 单个流体包裹体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束 无损分析 矿物
  • 简介:达亚纳钨钼矿床是近年来内蒙古东乌旗-嫩江成矿带西南端的一个中小型石英脉型钨钼矿床。通过对主成矿阶段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进行了显微测温研究表明,其流体包裹主要类型有NaCl-H2O型、CO2-H2O型和含子晶包裹;显微测温实验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表现为中-高温,中-低盐度特征。对流体包裹的分析发现成矿具有多期次,脉动式热液充填成矿特点,可将成矿热液划分为五期热液活动,前三期为成矿期热液活动,后两期为成矿后热液活动。达亚纳钨钼矿成矿机制为流体混合沉淀成矿。

  • 标签: 钨钼矿床 石英脉型 流体包裹体 达亚纳
  • 简介:摘要:流体包裹是指在矿物晶体中包裹着的微小流体包裹,其包含了形成矿床的重要信息,如成矿物质来源、物质输运途径、成矿环境等。因此,研究流体包裹对于理解矿床形成过程、找矿预测和矿产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研究进展 矿床学 应用
  • 简介:摘要在对新疆西准噶尔石屋铜金矿床地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对该地区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就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成矿物理化学作用、矿床形成原因等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地岩层主要受地壳断裂构造控制,细缝中包括了岩为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硫化物脉和电气石脉等物质,而且各类型脉系石英中都存在流体包裹发育的情况。

  • 标签: 新疆西准噶尔 铜金矿床 地质特征
  • 简介:论文介绍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实验条件下,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对单个流体包裹作无损成分分析实验探索,包括样品的制备、流体包裹鉴别和选择及在工作平台上对它们作显微对光、进行探测等。在20μm×10μm和10μm×10μm束斑下对几种类型流体包裹作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物包裹与主矿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的种类比较一致,只是在含量上有明显区别,它可以指示某种金属矿床和某种伴生矿的存在;而储集层中不同油井和层位的有机包裹中所含微量元素的特征,可用于研究油气的成因和演化。

  • 标签: 同步辐射 X-射线荧光微探针 流体包裹体 无损分析 石油 天然气
  • 简介: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FT-IR),对苏北盆地S-F油田典型烃类流体包裹求取亚甲基与甲基的峰面积比值,并依此进行油气包裹成熟度的判断。结果表明:波数范围内CH2/CH3、Xinc、Xstd的值越小,包裹中有机质的成熟度越高。对研究区内三口井的分析揭示:FSX1井经历了至少两次油气充注,两期的油气包裹成熟度分别为低成熟和高成熟;SHA18井、SHA19井油气包裹成熟度分别为高成熟和低成熟。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苏北盆地 红外光谱特征 烃类 油田 油气包裹体
  • 简介:本文简述流体包裹研究的意义。介绍在BSRF的实验条件下,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对单个流体包裹作无损成分分析实验探索,包括样品的制备、流体包裹鉴别和选择及在工作平台上对它们作显微对光,进行探测等。在20×10μm^2和10×10μm^2束斑下对几种类型流体包裹作了测试分析,并对结果作了讨论。

  • 标签: 同步辐射 X射线荧光微探针 流体包裹体 无损分析 矿物 成矿流体
  • 简介:60年代中叶建立的40Ar39Ar计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各种矿物岩石的年龄,探讨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重要地质问题。高精度40Ar39Ar计时技术的建立,使微钾矿物、流体包裹40Ar39Ar定年成为可能。本文综合了笔者十多年来从事流体包裹...

  • 标签: 40Ar-39Ar法 流体包裹体 矿床定年
  • 简介:蒸发岩是保存古环境信息的宝库,而石盐是蒸发岩盆地完全干涸后最主要的矿物。石盐矿物具有很好的封闭性,在浅埋深状态就会固结成岩,没有孔隙并且不可压缩。石盐、石膏、钙芒硝、芒硝中的包裹,是潟湖或陆地盐湖环境下,通过蒸发而结晶析出过程中所捕获的流体(液体和/或气体)。因此,在石盐矿物的内部可以保存下来良好的原生石盐流体包裹,它们记录了原始海洋/盐湖的温度、化学组分和大气成分的信息,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绝妙的直接记录。其中石盐原生流体包裹的均一温度,可记录卤水沉积时的温度;浅水环境石盐流体包裹记录的卤水温度近似等于气温。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中的卤水成分代表了海水/盐湖蒸发浓缩过程中的卤水,可通过其来推断当时的海水/盐湖水体的成分。石盐漏斗晶形成时是漂浮在卤水表面的,其原生流体包裹可捕获当时的大气,而石盐是一种稳定的无机矿物,其原生流体包裹可保存原始的大气信息。石盐原生流体包裹可以提供其他传统地球化学手段无法提供的直接、精确、定量的地质记录,因此在未来的古环境研究中将成为焦点。

  • 标签: 蒸发岩 石盐 包裹体 古环境
  • 简介:对桂中坳陷DS1井岩心裂缝方解石脉样品开展了流体包裹均一温度测定和气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岩石热声发射最高古地温测定,结果发现裂缝脉流体包裹均一温度范围在97~225℃,部分流体包裹为含甲烷盐水包裹;中泥盆统样品最高古地温约为210~240℃。结合DS1井一维地层埋藏—热演化成熟史模拟和裂缝方解石脉形成温度—深度及期次研究,表明在距今230Ma时应堂组和东岗岭组一段碳酸盐岩地层热成熟度Ro达到3.0%~3.5%,处于高演化过成熟干气阶段;应堂组和东岗岭组一段裂缝方解石脉形成的深度约在4000~7500m,形成的地质年龄在距今230—1Ma。研究认为在距今230Ma以来的印支期—喜山期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发生了多期的裂缝方解石脉的形成和对保存条件的改造。由此推测印支期抬升剥蚀以来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次的裂缝形成及成脉古流体活动可能已对该区原有的天然气藏的保存条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桂中坳陷 泥盆系储层 裂缝方解石脉 流体包裹体
  • 简介: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国际有机包裹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暨第14届全国包裹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3日在河北廊坊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72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有机包裹体 地质流体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短训班 应用
  • 简介: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和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的流体包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矿田流体包裹类型丰富,包括NaCl-H2O溶液包裹、CO2包裹、CO2-H2O包裹、烃-H2O包裹和烃类包裹五大类.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组分大致经历了从H2O+NaCl→H2O+NaCl+CO2+CH4±N2→H2O+NaCl±CH4±CO2的演化,均一温度和盐度略有降低.流体包裹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属于富含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盆地流体;沉积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封闭海洋盆地中硫酸盐的细菌还原硫;热液硫化物与沉积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成岩黄铁矿的溶解作用,同时有机质热分解和硫酸盐有机质热还原作用亦提供了部分硫.成矿主阶段发生的H2O-NaCl-CO2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成矿流体 流体不混溶作用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 简介:对塔中地区30个储层包裹样品进行了MCI(包裹成分)与单体烃同位素分析。观察到包裹油与储层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有6个包裹特别是下奥陶统样品显示C28-甾烷丰度相对较高、甾烷异构化程度相对较低、低分子量甾萜类化合物丰度相对较高等寒武系的成因特征,指示寒武系源岩对塔中地区有成烃贡献。多数分析包裹油显示中上奥陶统成因生物标志物特征,以及介于寒武系与中上奥陶统成因原油之间的单体正构烷烃同位素特征,个别包裹油显示与中上奥陶统完全一致的单体同位素与生物标志物特征,指示中上奥陶统对塔中地区也具有成烃贡献。塔中部分包裹油与储层油间、包裹油间显著的地球化学性质差异,指示该区具明显的多期成藏特征。塔中储层包裹成分分析可有效地用于识别端员油、多期充注与混源聚集、恢复生物降解、气侵等次生改造原油面貌。流体包裹成分分析对于叠合盆地的油气成因与成藏过程研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塔中 包裹体成分 生物标志物 同位素 混源
  • 简介: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XRF实验装置对地质样品中的元素、特别是对轻元素的检测能力,并探讨利用目前这套装置检测流体包裹样品时的若干问题。样品是以国家标准物质GBW07106为基体,加入一定量的NaCl,KCl,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的厚样片。测量在BSRF的XRF实验站进行,储存环电流约为40mA。样品与Si(Li)半导体探测器的距离为2cm。同步辐射源的束斑为20×20μm^2。实验在大气条件下进行,采谱时间为200秒。计算了各元素的相对检出限、采样深度、采样量和绝对量检出限(达10^-8-10^-10g);并讨论了现有条件下分析流体包裹样品时的可测量元素范围、包裹深度的测量方法及深度对元素XRF强度的影响,实验设备的最佳几何配置等问题。

  • 标签: 分析 矿物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 同步辐射X荧光法 检出限 流体包裹体
  • 简介:本文主要采用油气地球化学和包裹分析技术,研究了渤中坳陷蓬莱19-3和渤中25-1二类油气田的油气成藏特征。指出两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等浅层油气藏均为晚期(第四纪)形成,为相对连续的二期充注,早期注入的原油普遍遭受降解,之后注入的油相对较轻,成熟度较高。渤中25-1深层沙河街组油气藏为二—三期运聚成藏,中新世为主要成藏期,上新世末-第四纪时受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藏发生调整,油气藏中的部分油气向浅层运移,同时有较高成熟度的油气注入深部储层。

  • 标签: 油气包裹体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生物标志物 渤中坳陷